酷暑天 更要防寒涼

  來源:人民網(wǎng)2019-07-25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7月23日是今年的大暑,,此時正值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中醫(yī)認為,,大暑時節(jié)容易耗氣傷陰,因此,,養(yǎng)生保健要做好“四防”,。

7月23日是今年的大暑,此時正值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中醫(yī)認為,,大暑時節(jié)容易耗氣傷陰,,因此,養(yǎng)生保健要做好“四防”,。

防涼,。大暑時節(jié),天氣炎熱,,人體愛出汗,,此時毛孔處于開放狀態(tài),陽氣容易隨之外泄,。一旦有風寒外邪,,就會乘虛而入機體,引發(fā)疾病,。因此,,越是炎熱時,越要注意防寒涼,。建議大家飲食上不可貪吃冷飲,,洗澡別沖涼水澡,,不要直吹空調(diào),謹防穿堂風,。尤其是患有支氣管炎,、慢性病的人群,此時節(jié)一旦受涼極易導致“熱傷風”,,容易加重或誘發(fā)疾病,。

防暑。中暑是夏季的常見病,,高溫導致人體出汗多,,大汗會耗傷津液、損傷心氣,,伴隨而來的是氣短乏力,、面紅口渴、心慌心悸,、頭痛頭暈等一系列中暑的不適癥狀,,嚴重者甚至可能出現(xiàn)昏厥休克。同時,,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huán)境中,,或長時間待在空調(diào)房里,走出室外后溫差變化大,,容易導致人體散熱功能障礙,,體溫升高而引起中暑。因此,,在這個容易暑熱內(nèi)侵的時節(jié),,建議大家平時多注意補充水分;出門注意打遮陽傘,、戴遮陽帽,;午后熱浪最為鼎盛時,最好不要出門或縮短外出時間,,有條件的情況下午休30分鐘左右,;運動不可強度過大,避免大汗淋漓,。老年人,、體弱者和需要長時間待在熱日下或經(jīng)常在室外工作的人群,更要做好防暑準備,。

防濕,。大暑濕熱多雨,中醫(yī)有“脾喜燥而惡濕”的說法,意思是說,,濕易傷脾,,臨床癥狀常表現(xiàn)為食欲不振、厭食,、腹脹腹瀉,、食積不消、四肢無力,、便秘等癥狀,,故此時節(jié)要注意顧護脾胃。建議大家夏季少吃生冷,、辛辣和肥甘厚膩之品,,可適當多吃一些白扁豆、薏仁等健脾祛濕的食物,;也可每天堅持按揉足三里,、陰陵泉等有健脾胃功效的穴位。

防火,。夏季晝長夜短,,炎熱天氣下,人們往往容易休息不好或失眠,。加上有些人喜歡熬夜玩游戲,、吃燒烤、喝啤酒,,這些對身體的最直接影響就是引發(fā)脾胃失調(diào),、津液虧損,導致上火,。因此,,天熱一定要注意多休息、多靜心,,給機體充足電量以應對酷暑天對氣血的消耗,。同時,,飲食上盡量清淡一些,,多吃新鮮果蔬,適當喝綠豆湯或用金銀花,、菊花泡茶喝,。另外,工作生活中要注意克制情緒,,不要把火氣帶到人際關系中,。

(編輯:李鈺琦)



酷暑天 更要防寒涼


 

相關閱讀: 酷暑天防寒涼

    [責任編輯: 315xwsy_susan]

    免責聲明:

    1,、本網(wǎng)內(nèi)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所有,,轉(zhuǎn)載,、下載須通知本網(wǎng)授權,不得商用,,在轉(zhuǎn)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wǎng)編輯轉(zhuǎn)載,,轉(zhuǎn)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nèi)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nèi)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