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位新人集體領證,!我們是鄭州急救志愿者

  來源:豫網2019-11-22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第一步,,先曬證,!“現(xiàn)場環(huán)境安全!”“你怎么了!”“請幫我撥打120,,取來AED!”“1001、1002,、1003,、1004,、1005……患者呼吸消失,、頸動脈搏動消失!準備進行CPR!”這是專業(yè)的

36位新人集體領證,!我們是鄭州急救志愿者

  第一步,,先曬證!

  “現(xiàn)場環(huán)境安全!”

  “你怎么了!”

  “請幫我撥打120,,取來AED!”

  “1001,、1002、1003,、1004,、1005……患者呼吸消失、頸動脈搏動消失!準備進行CPR!”

  這是專業(yè)的急救人員在訓練嗎?

  不,,這是鄭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鄭州市第七期全民急救技能普及”公益培訓班的學員正在學習急救技術,。  

36位新人集體領證!我們是鄭州急救志愿者

  11月20日是心梗救治日,,這一天鄭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舉辦了主題為“1120,,我們在行動”的“鄭州市第七期全民急救技能普及”公益培訓班,培訓班旨在普及急救常識,,讓更多人掌握心肺復蘇術(CPR)和自動體外除顫器(ADE)等急救措施的正確運用方法。會議由鄭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急診科副主任武巧月主持,。  

36位新人集體領證,!我們是鄭州急救志愿者

  鄭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副院長張春明對參加培訓的學員表示歡迎,指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會遇到各種緊急情況,,正確的處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希望通過此次培訓大家能夠學習掌握正確的急救方法,在遇到緊急情況時能夠及時施以援手,,同時積極傳播這些知識,,讓更多的人掌握急救技能,一起保護我們身邊人的生命健康,。  

36位新人集體領證,!我們是鄭州急救志愿者

  鄭州市緊急醫(yī)療救援中心培訓科科長王超現(xiàn)場指導  

36位新人集體領證!我們是鄭州急救志愿者

  急診科主任馬婉嫕  

36位新人集體領證,!我們是鄭州急救志愿者

  急診科醫(yī)師劉旭  

36位新人集體領證,!我們是鄭州急救志愿者

  急診科副主任武巧月  

36位新人集體領證!我們是鄭州急救志愿者

  急診科醫(yī)師高烔  

36位新人集體領證,!我們是鄭州急救志愿者

  急診科護士長林靜  

36位新人集體領證,!我們是鄭州急救志愿者

  急診科主任助理龔洪申

  培訓中,學員們熱情高漲,,認真聽鄭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急診科主任馬婉嫕講解《如何急救》,。馬婉嫕在公交車上真實的成功CPR經歷讓學員直觀的認識了急救的重要性及原則。隨后,,急診科醫(yī)師劉旭,、副主任武巧月,、醫(yī)師高烔、護士長林靜,、主任助理龔洪申分別圍繞《常見急癥的現(xiàn)場處理》,、《心肺復蘇》、《AED的使用》,、《氣道梗阻的識別和急救》,、《創(chuàng)傷急救基本技能》進行了講解及示范。  

36位新人集體領證,!我們是鄭州急救志愿者

  急診科護士長翟佳演示成人及嬰幼兒發(fā)生氣道梗阻時如何正確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  

36位新人集體領證,!我們是鄭州急救志愿者

  骨折和外傷應該這樣包扎

  海姆立克急救法、蜂類蟄傷的處理,、骨折和外傷的包扎方法……實用的知識結合醫(yī)務人員的演示讓學員零距離學習急救常識,。  

36位新人集體領證!我們是鄭州急救志愿者

  來段舞蹈,,宣傳一下“1120”心梗救治日,,為我們的學員加加油。


36位新人集體領證,!我們是鄭州急救志愿者

  心肺復蘇的標準姿勢  

36位新人集體領證,!我們是鄭州急救志愿者

  這就是AED,大家一起認識一下  

36位新人集體領證,!我們是鄭州急救志愿者

  遇到情況不要慌,,打開AED后按照語音來操作

  心肺復蘇術和AED使用的實際操作練習讓學員完成了從“吃瓜群眾”到“急救志愿者”的成長,這里有經驗豐富的專業(yè)急救人員指導每一個動作,,讓大家的急救規(guī)范,、有效。

  學員風采  

36位新人集體領證,!我們是鄭州急救志愿者


36位新人集體領證,!我們是鄭州急救志愿者


36位新人集體領證!我們是鄭州急救志愿者

  培訓后的考核很嚴格,,但一想到我們今日的訓練是為了將來的救死扶傷,,瞬間就充滿了自豪和自信。  

36位新人集體領證,!我們是鄭州急救志愿者

  考核通過后,,學員們光榮成為“鄭州急救志愿者”啦!從此我們身邊又多了一批掌握急救技能的朋友,多了一分生命健康的守護,。

 

免責聲明:

1,、本網內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