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騰訊圖片《鵝眼》欄目推出“人人都是弄潮兒”系列圖片策劃,,講述經典老照片背后的故事,,撫今追昔,一張張生動影像見證40年改革開放給人們生活和思維觀念帶來的巨大變化,。
攝影:周國強
1987年8月1日,,武漢市天津路口,,江漢大學新聞系學生劉文姬,利用暑假勤工儉學賣《武漢晚報》,,當了街頭賣報女,。
1973年,18歲的周國強從湖北沙市三中高中畢業(yè)后,下放公安縣農村當知青,,1975年招工返城,,被招進武漢電力三公司做電焊工。周國強愛學習,,肯鉆研,,熟練掌握電焊技術,直接從2級工跳到3級工,,這讓師傅和同事們刮目相看,。
1987年,周國強從大學同學的手里買到一臺二手的理光相機,,對攝影愛好和執(zhí)著,,從此一發(fā)不可收拾。周國強給自己定下目標,,多跑,、多想、多拍,,力爭每個月在武漢的市級報刊上發(fā)表10件攝影作品,。這一愿望,不久就靠他的勤奮和敬業(yè)實現了,。
《大學生賣報》,,就是周國強1987年拍攝的新聞圖片,那個時候,,大學生都還很稀罕,,上街賣報紙,更是罕見,。周國強從大學生的舉止中,,敏銳捕捉到一個信息,大學生思想觀念的變化,,折射出中國改革開放給社會帶來深刻的變革,。這幅攝影作品在第15屆“國展”中獲獎。1990年,,周國強調入《武漢晚報》任攝影記者,,從此,他在一個更高的平臺上施展自己的攝影才華,,奮戰(zhàn)在新聞一線,,拍攝出大量生動的攝影作品,在國際國內各種大賽中屢屢獲獎,,蜚聲攝影界,。
記者自述:
1990年,,35歲的我調入武漢晚報當攝影記者,報社的海洋老總曾對我說,,你能調到報社當攝影記者,,是因為你拍攝的女大學生賣武漢晚報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影響,所以引起了報社的注意,。你現在來報社當了專業(yè)的攝影記者,,用上了專業(yè)的攝影器材,但是,,你還是要保持當年攝影愛好者的那種激情,,這就是專業(yè)攝影記者思想+專業(yè)攝影器材+攝影愛好者的激情。
作為武漢晚報的一個攝影記者,,30年來,,我除了在武漢拍攝一些日常普通生活場景外,還參與了許多重大新聞事件的拍攝,,比如香港回歸,、澳門回歸、臺灣24小時,、神六,、神七航天員凱旋、中華人民共和國60周年大慶,、中國第一線客運高鐵建成,、中國國民黨大陸訪問團訪問大陸的“破冰之旅”與“和平之旅”,包括抗震,、抗洪,、抗冰搶險等等。
拍攝普通生活,,可以考驗一個攝影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觀察能力,。1987年8月1日,我在武漢街頭拍攝了一張名為《大學生賣報》的照片,,由于這幅照片反映了當時大學生在改革開放大潮中思想觀念的變化和他們深入生活,、了解社會和勤工儉學的情景,引起了較大的反響和關注,。1987年,,改革開放寬松的輿論環(huán)境為攝影作品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優(yōu)秀的攝影作品層出不窮,,《大學生賣報》正是反映了那個年代,,人們特別是大學生思想觀念嬗變的一個精彩瞬間。
周國強作品:《武廣高鐵首列武漢駛出》
2009年12月26日9時,武廣高鐵武漢至廣州北的G1001次列車,從新落成的武漢火車站駛出,。世界上一次性建設里程最長,、運營速度最快的鐵路——武廣高鐵客運新干線正式開通運營。
周國強作品:《神六航天英雄凱旋》
2005年10月17日凌晨,,中國神舟六號在經過115小時32分鐘的太空飛行,順利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上午10時18分,,航天員費俊龍和聶海勝抵達北京航天城,在鮮花扎成象征勝利的“V”型敞篷車上接受人們的祝賀,。
有人說,,一幅好的照片要見物更見人,不僅要變現人物的活動,,還要表現人所處的環(huán)境,、動態(tài)和特有的情感;不僅要變現一般的,、抽象的人,,還要表現特定的、具體的人,,才會給讀者耳目一新的感覺,。我始終堅持把鏡頭對準社會、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但用相機來記錄共和國前進發(fā)展的步伐,同時也用影像來反映人民群眾生活和思想的變化,。
作者簡介:
周國強,1955年5月出生,,湖北荊州沙市人,,原武漢晚報圖片總監(jiān),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新聞攝影學會會員,,武漢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武漢大學攝影班客座教授,。曾獲中國攝影藝術個人成就最高獎——“金像獎”,,人民攝影“金鏡頭”年度杰出攝影記者,中國晚報十杰攝影記者,,美國國家地理中國賽區(qū)攝影大賽一等獎和奧賽金獎,、華賽獎和中國新聞獎,,中國文聯、中國攝影家協會表彰的“德藝雙馨攝影師”等稱號,,多幅作品在全國和國際攝影比賽中獲獎,。
(編輯:月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