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文學批評家張清華作客百川匯海作家大講堂開講精神現象學——“百川匯海作家大講堂”第十一期開講

  來源:人人文學網文/曾金勝, 圖/豐霽2018-09-12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2018年9月8日,,“百川匯海?作家大講堂”第十一期如期開講。著名文學批評家,、詩歌評論家,,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博導、教授,、國際寫作中心執(zhí)行主任張清華以“當代文學中的精神現象學”,,為現場三百余名觀眾開講文學“開學第一課”

百川匯海,萬物生姿,,返本開新,,致敬經典,讓文學的夢想揚帆起航,,讓文學的光輝照亮未來,。2018年9月8日,“百川匯海?作家大講堂”第十一期如期開講,。著名文學批評家,、詩歌評論家,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博導,、教授,、國際寫作中心執(zhí)行主任張清華以“當代文學中的精神現象學”,為現場三百余名觀眾開講文學“開學第一課”,。在兩個多小時的專題講座中,,張清華深入講述了當代經典文學作品與精神現象學隱秘而幽深的聯(lián)系,令人大開腦洞,。在京多名作家,,以及魯迅文學院部分學員、中關村海歸文學社團,、海淀小作家協(xié)會,、海淀高校文學社團聯(lián)盟和社會文學愛好者300余人現場聆聽。本期作家大講堂由杜東彥導演并主持,。

張清華,,1963年10月生于山東省博興縣,,文學博士,現為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導,,北師大國際寫作中心執(zhí)行主任。兼任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作家協(xié)會詩歌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詩歌協(xié)會學術委員。

在講座中,,張清華講述了精神現象學與當代文學的緊密聯(lián)系,,與大家分享了他對于當代文學作品的精神現象學分析。張清華表示:當代文學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在最近30-40年的時間里面,,發(fā)生了一個巨大的變化。當代文學是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打開國門,改革開放以后獲得了世界文學的視野,。在世界文學的范圍內,,20世紀10-20年代,精神分析學在歐美開始廣泛傳播,,影響到文學領域出現了兩個現象:即小說領域的意識流,,以及詩歌領域中的超現實主義。精神現象學正式被作為一個學術命題討論,,其實從黑格爾就開始了,,但是黑格爾主要討論宏大的社會歷史現象,把社會歷史現象當做一種精神現象來研究,。從精神分析學出現以后,,精神現象學也被當做是研究個體、無意識世界的文學或領域,。文學開始著重探究人的無意識世界的種種景觀,,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變化。如果說,,19世紀的文學主要是探究社會歷史,、社會現實,那么20世紀以后文學更多開始探究人的精神世界,,特別是無意識世界當中發(fā)生的各種各樣的場景,。所以,某種意義上文學也變成了一種精神現象學,,這是一個大的前提,。

著名文學批評家張清華與“百川匯海?作家大講堂”現場觀眾熱烈互動

張清華提出,,小說會成為精神現象學,甚至是精神病理學的例證嗎,?回答是肯定的,。如何獲得寫作的深度?這是大多數寫作者必須面對的問題,。因為現代小說探究人性內部秘密,,必須要深入到無意識當中進行認識和分析。隨后,,他就弗洛伊德的核心學說即人的意識結構展開深入分析,。張清華表示:以西游記為例,從精神分析學的角度去研究它,,也是一個非常奇妙的文本,。

張清華還深入淺出地結合一些文本現象、敘述或語言中的精神治療舉例說明,。比如,,趙本山戲劇小品《賣拐》。

隨后,,張清華深入分析了先鋒小說的代表作家之一格非1990年的小說《傻瓜的詩篇》,。傻瓜的詩篇是一篇充滿了哲學啟示的小說,格非有意識的模糊了詩歌與精神分裂的關系,,正常的詩歌與模仿,、病態(tài)的詩歌之間的關系,正常人與正常人之間的關系,。

張清華特別引述了德國的大哲學家亞斯貝斯所言:“尋常人只能看見世界的表象,,只有偉大的精神病患者才能看見世界的偉岸?!北热缯f,,愛因斯坦、梵高也許都是一種人,。愛因斯坦是一位大科學家,,但是科學家難道就沒有像詩人一樣的狂想嗎?那么,,在梵高的星空和愛因斯坦相對論之間是什么關系,?通常我們在詩歌當中只會將升華過的情愫呈現出來,而不會將未予處理的力比多也呈現出來,。

張清華深刻地指出:“真正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是對于人類的復雜精神現象的探究和揭示,。好的讀者一定也是對于這樣的作品能夠作出分析、領會,、理解和判斷的讀者,?!?

隨后,柏荷深情誦讀了張清華的詩歌《致父親》,,深沉的情感敘事,、詩性的光芒深深打動了現場觀眾。

柏荷深情朗讀張清華詩歌《致父親》深深打動現場觀眾

在互動環(huán)節(jié),,張清華認真耐心地為觀眾們答疑解惑,。就觀眾“如何看魯迅”的提問,他表示不僅要看《狂人日記》預見性,、批判性的一面,,更要看酒神的一面。

聽到精彩處,,現場觀眾自發(fā)報以熱烈掌聲

著名文學批評家張清華與“百川匯海?作家大講堂”嘉賓及策劃團隊合影

“百川匯海?作家大講堂”由北京海淀區(qū)委宣傳部,、海淀區(qū)文聯(lián)、海淀區(qū)文化委,、海淀僑聯(lián)主辦,,海淀區(qū)作協(xié)、海淀區(qū)文化館,、中國作家網承辦,,《中華英才》雜志社、國人書院協(xié)辦,;由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陳曉明,文藝理論評論家,、首都師范大學張志忠,,海淀區(qū)作協(xié)主席石鐘山擔任文學顧問;由中央電視臺新聞主播崔志剛擔任藝術顧問,。講座每月一期,,邀請活躍在當代文壇上的著名作家、文藝理論家,、港臺作家以“師說”的名義走上講臺,,追求內容與形式的創(chuàng)新,強調“師者”與受眾者的互動,。自2017年6月創(chuàng)辦以來,,謝冕、劉慶邦,、肖復興,、陸天明、柳建偉,、王宏甲,、陳曉明,、何建明、梁鴻,、須一瓜等名家陸續(xù)在大講堂擔任主講,,反響熱烈。

(編輯:李月)



著名文學批評家張清華作客百川匯海作家大講堂開講精神現象學——“百川匯海作家大講堂”第十一期開講


 

免責聲明:

1,、本網內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