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佛”王維:大自然才是他要遁入的“空門”

  來源:新京報書評周刊撰文丨高瑞梓2020-06-18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李白,、杜甫,、王維,,盛唐詩名最盛的這三位詩人當(dāng)中,前二人生平事跡和鮮明性格,,均有傳記和小說一再演繹,,而王維的傳記卻不多見,更不須提質(zhì)量上乘之作,。

李白,、杜甫、王維,,盛唐詩名最盛的這三位詩人當(dāng)中,,前二人生平事跡和鮮明性格,均有傳記和小說一再演繹,,而王維的傳記卻不多見,,更不須提質(zhì)量上乘之作。究其原因,,實在是涉及王維個人生活和內(nèi)心活動的史料少之又少,。

作家何大草在近著《春山:王維的盛唐與寂滅》中再現(xiàn)了詩人王維的晚年生活,包括他與裴迪的日常與復(fù)雜情感,,以及他不為人知的內(nèi)心世界,。詩與禪是探究王維內(nèi)心宇宙的兩把鑰匙,它們包裹著王維的內(nèi)心,,令其呈現(xiàn)出詩意與哲學(xué)的光芒,,生命由此獲得了滋養(yǎng)、圓融與升華,。

本文是對《春山:王維的盛唐與寂滅》一書的評論,,透過此文,可以尋見王維那如玉的性格:遇水則涼,,日照則暖,,永遠(yuǎn)不失本心。

撰文丨高瑞梓

剛打開書的讀者,,也許并不適應(yīng)何大草這部小說的設(shè)定,。王維是盛唐的詩人,,出身太原王氏,祖上累代為官,;而他的母親則是望族博陵崔氏女,。他20歲中進(jìn)士,一生不愁吃穿,。年輕時也曾鮮衣怒馬,,出入宮廷。在大多數(shù)人心目中,,王維是位“妙年潔白,,風(fēng)姿都美”的貴公子,到老也是如此,。

書里的王維,,正值去世前的最后一年。這個王維和中年裴迪生活在輞川,,兩人有時進(jìn)城(長安)去看望老朋友呂逸人,,有時坐在檐下斗斗嘴。裴迪比王維小大概二十歲,,總是丟下他去打獵,,還要離開他去蜀地做官。每到這時,,王維就成了留守老人,,抱著裴迪養(yǎng)的小狗,想他何時回來,。老王維身體佝僂,,寫信的時候會把鼻涕滴到信紙上;清澈的雨點飄進(jìn)他眼中,,也融為老人的濁淚,。被路邊老兵打得口鼻流血,他只當(dāng)是“安禪制毒龍”,;鄉(xiāng)野孩童欺負(fù)他,,他呵呵笑,拿他們沒辦法,,直到裴迪沖出去給他出氣……乍看上去,,讀者會不愿承認(rèn)這個就是王維。

“詩佛”王維:大自然才是他要遁入的“空門”

《春山:王維的盛唐與寂滅》何大草著,,樂府文化丨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20年6月

王維的貴氣不再,故事也發(fā)生在戰(zhàn)后清靜的輞川,,可書里卻無時無刻不散落著盛唐殘陽投下的斑駁之影,。

有一段,,王維和裴迪閑聊,兩人憶起19年前長安的大雨,。裴迪說,,那場大雨他倒是不記得了,只記得那年李白應(yīng)詔進(jìn)京,,鬧騰,、高調(diào),每個酒樓里都留下他的影子,。

王維在寺院里和老僧吃枇杷,,他牙不好,,只能慢慢吮吸,。手中金黃厚實的枇杷讓他想起從前在長安,楊國忠的侍衛(wèi)也曾駕著快馬為他送來枇杷嘗鮮,。那時的枇杷盛在新編的翠綠竹籃里,,他草草吃了幾顆就送與別人。今日牙不好只能細(xì)細(xì)咀嚼時,,才第一次那么用心地吃枇杷,,才覺得枇杷相當(dāng)好吃。此時,,楊國忠已在馬嵬驛被亂兵砍死整整六年,。

王維畫像。

書里另一節(jié),,寫王維見寺廟里一位女施主氣度雍容,,不似當(dāng)?shù)卮迦耍赡苁请S當(dāng)年長安王侯重臣流散至此,。王維感慨女施主端莊不凡,,直到她上前來向他求一幅字,他這才看清她兩只耳朵都已不見,,臉上留下丑陋的傷疤,。

“是亂兵用刀砍下的?!?

書中就像這樣,,四處散落著盛唐的碎片。但真實的王維又藏在何處,?

2014年秋,,何大草和兩個朋友開著老捷達(dá),前往他讀了近三十年的王維的埋骨之地——輞川——找尋王維的蹤跡,。一路上車輛稀少,,唯有密雨追逐而至,。輞川鎮(zhèn)上安安靜靜,還沒有被開發(fā)成惡俗的景點,,房屋多為磚石小樓,,人少,大家都在喝茶,、吃搟面皮和看電視,,平凡的日子里透著一絲古意。車輛行至輞川谷中,,依舊見到植被密布,,綠氣氤氳,王維留下的那棵銀杏仍在,。但所有的景致也就是這樣了,,他們已行至路窮處。

這片誕生了王維無數(shù)佳作的輞川,,雖仍古意深深,,但也僅是平凡之景。王維詩中的輞川為何會如此動人心魄,?書中的這一段很好地回答了這個問題,。

他寫過兩句詩:“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有人嘆息:“分明是平常之景,你寫來咋就有駭人心魄的意味呢,?”

王維心里說,,我面對的豈是平常之景啊。

“詩佛”王維:大自然才是他要遁入的“空門”

王維《輞川圖》,。

1

面目不清

李白,、杜甫、王維,,盛唐詩名最盛的這三位詩人當(dāng)中,,前二人生平事跡和鮮明性格,均有傳記和小說一再演繹,,而王維的傳記卻不多見,,更不須提質(zhì)量上乘之作。究其原因,,實在是涉及王維個人生活和內(nèi)心活動的史料少之又少,。從前讀葉嘉瑩評鑒王維,記得她說自己讀王維時很少發(fā)自內(nèi)心感動,,覺得他的詩都缺乏一種真摯的情感,。無獨有偶,,何大草也在后記中直言:“我已讀了他三四十年,可他的面目依舊不夠清晰,,似乎總是隔著霧雨看見一個背影,。”

歷代文人對于王維的詩評價都極高,,其中《河岳英靈集》說得較為全面,,“詞秀調(diào)雅,意新理愜,,在泉為珠,,著壁成繪,一字一句,,皆出常境”,。王維所在的時代,禪宗蔚為風(fēng)行,,達(dá)到“四海之徒,,向風(fēng)而靡”的程度,。他本人也因詩句格調(diào)出塵,,富有禪趣而被稱為“詩佛”。能寫出“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想必王維也是一位心無掛礙、超凡脫俗之人,。他留下了四百余首詩作,,幾乎不寫個人生活,也未為亡妻作過一詩,,字里行間,,不見情緒大起大落。

在王維留下的詩中,,他只為兩個人慟哭過:一個是英年早逝的祖六,,一個是亡去的故知殷遙。祖六死的時候很年輕,,那時王維也只有十八歲,。書里是這么寫兩人的友誼的,說王維和祖六一起爬上樂游原去,。當(dāng)時是二月,,王維裹著棉袍,祖六已穿上單薄的春衣,。兩人在坡頂,,見長安七十二坊的屋頂,、宮闕、城墻全都在腳下,,滿城一色睡著的藍(lán),。祖六問王維喜歡什么季節(jié),王維說喜歡秋天,,因為天氣還暖和,,還有果子吃。祖六笑著說:“秋天,!我嫌夏天都老了,。我厭惡活那么長?!?

王維寫詩圖,。

王維《少年行》中所記錄的意氣昂揚(yáng),未必是他的少年,。他的少年時代留在了哭祖六的詩里,。詩中,他寫祖六帶著他結(jié)交朋友,,領(lǐng)他入隱逸之門,,前往終南山游歷。他那時就已有了虛靜之心,。

殷遙去世的年代雖然未明,,但想來應(yīng)是中年失友。老友因家貧不得葬,,十歲的女兒哭得撕心裂肺,,王維痛不自已,寫下“慟哭返柴荊”,。王維從未在詩中寫過父親,,他對父親的思念,可能隱晦寫在《哭殷遙》的詩中,。

除此之外,,他對兄弟、好友的思念只是“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友人離去的悲傷,他只是“送君南浦淚如絲”,,“故人不可見,,漢水日東流”。這些情感溫潤恬淡,卻不是淡漠,,像尚暖的秋天,。他年少時沒有不吐不快的不平之氣,沒有為賦新詩強(qiáng)說的愁情,;老了,,也對自己的個人生活和年邁體弱只字不提。

詩中的王維,,永遠(yuǎn)都隨性溫和,,像一個謎。

父親在王維很小的時候去世,。他九歲就能寫詩,,也許有懷念父親的詩作流傳,畢竟他兄弟親口說過,,王維開元中詩百千余篇,,在天寶動亂后,十不存一,??珊髞砺L的歲月里王維也再無關(guān)于父親的作品。三十歲,,他妻子去世,,思念之情也未見諸筆端,只是從此再未娶妻,,也沒有關(guān)于兒女的記載,。

弗利爾美術(shù)館藏:元代王蒙摹王維《輞川圖卷》(局部)。

2

不動聲色

其實,,王維的內(nèi)心沒有看上去那么平靜,偶爾在一小片詩句中,,也能窺見端倪,。他送朋友出長安,會聯(lián)想到“吾亦離家久”,;送客人離去,,人們登車上馬,他會在一剎那覺得蕭索無限,,發(fā)出“登車上馬,,倏忽云散”的感嘆。王維被安祿山拘捕在普施寺,,聽說了雷海清被叛賊肢解的事,,他也曾痛得寫下“萬戶傷心生野煙”。能精確察覺“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能捕捉“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溜瀉”的微妙;能體會到“月出驚山鳥”的王維,,無疑是一個細(xì)膩敏感,、情感充沛的人。

這樣的人,,隱藏在上文所說的不動聲色的表象中,。他對非常私人的情感不著一字,沒有為自己至親的兩個人寫下只言片語,,而叛軍打進(jìn)長安,,他沒來得及逃跑,只好強(qiáng)吞瀉藥,,強(qiáng)裝喑啞,,成為“大燕”的偽官。他的屈辱,,還有帶著死亡恐懼度過的每一個夜晚,,都不曾被寫下,直到很久以后,,為駙馬韋斌撰寫神道碑銘時,,才借著寫韋斌的經(jīng)歷,略吐胸懷,。

晚年他似乎有點松口,,說“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銷”,。雖然王維的確修佛,,但此空門倒也不必按字義解。情感細(xì)膩,、內(nèi)心敏感的人,,一定難以修行。王維之所以被稱為詩佛,,是因其詩中的禪意,,而他本身卻絕不是佛。他有很多放不下的東西,。

這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哪怕是裴迪,他可能也從未透露過,。若不向人說,,便向山說,向月說,大自然正是他的空門,。

在王維的《六祖能禪師碑銘》中,,他寫“忍者無生,方得無我”,,也許恰恰就是他的心境,。王維生命中一定有許多閃過的情緒,一瞬間有如朝霞般澎湃四溢,,卻最終慢慢減淡,,化為山邊薄云,隨風(fēng)而散,。世間萬物生住異滅是無常,,而這類無常乃是尋常,既是尋常之事,,何必著筆,。

“詩佛”王維:大自然才是他要遁入的“空門”

“詩佛”王維:大自然才是他要遁入的“空門”

明代仇英《輞川十景圖》(局部)。

正因為何大草看到了王維的深情,,才在書末尾寫這樣一個片段:

王維落了兩滴淚,。

他在山雞的叫聲中醒來。窗外,,正飄落今年好一場春雪,。他頭一回聽到雪花的聲音,宛如萬千春蠶在啃桑葉,。擁著一盆火,,寫了一首詩。寫完獨自嘆息,,真是好詩,。

午后雪停了,輞川一片白,、一片靜,,他呆呆看了很久。那首詩,,他投進(jìn)了火盆。

3

詩句俗氣,?

不過,,葉嘉瑩先生評詩,說到王維,,卻說他有時候?qū)懺娝讱?。王維這個人,一輩子沒少寫應(yīng)制詩,沒少給同僚們贈詩,。在他六十一年的生命中,,半官半隱,官也做得不小,,甚至與李林甫的關(guān)系還算好,。翻開《王右丞集箋注》,一定會對一個極長的詩名印象深刻,,《既蒙宥罪旋復(fù)拜官伏感圣恩竊書鄙意兼奉簡新除使君等諸公》,。

當(dāng)初安祿山打進(jìn)長安,王維沒來得及和玄宗一塊逃跑就被抓了,。他想吃瀉藥裝病,,裝聾作啞卻沒蒙混過去,只得做了個偽官,。后來這批偽官被押在楊國忠舊第,,唐肅宗要清算他,是立下戰(zhàn)功的弟弟王縉和當(dāng)年口述給裴迪的那首“萬戶傷心生野煙”救了他,。

這首名字極長的詩就寫于王維聽說自己得蒙圣恩被放了之后,。

忽蒙漢詔還冠冕,始覺殷王解網(wǎng)羅,。

日比皇明猶自暗,,天齊圣壽未云多。

花迎喜氣皆知笑,,鳥識歡心亦解歌,。

聞道百城新佩印,還來雙闕共鳴珂,。

王維甚至還寫過很多首應(yīng)制詩,,其中一篇頗有“老干體”的意思,“太陽升兮照萬方,,開閶闔兮臨玉堂”,,很難想象是同一人寫出了“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他的一些送別詩,、贈詩,連同以上這些作品,,都難免被人詬病俗氣,。詩俗氣是真,人卻絕不俗氣,。王維本就天機(jī)清妙,,又因出身大家得到訓(xùn)誘,。母親崔氏是望族之女,有唐一代,,女子雖不能通過做官立功光耀門楣,,卻能在出嫁后由禮儀才德榮顯本家,光及他族,。王維的父親早逝,,想必他從小就是由母親啟蒙,教導(dǎo)禮儀,。這樣的出身,,不須為生計發(fā)愁,家風(fēng)浸染讓他得以寄情書畫,,悠游山水,。母親崔氏又跟隨大照禪師修行,褐衣蔬食,,持戒安禪,。這樣環(huán)境下成長的王維自然養(yǎng)成了俯仰間的隨和風(fēng)雅與對政治的淡然。

王維隨和的天性讓他在年輕時就能理解和看得慣許多別人不理解,、看不慣的東西,。他的詩集就像他經(jīng)營的朋友圈,有空山,、明月,,有迎來送往的唱和,也對逝去友人的緬懷,,卻沒有憤世嫉俗,、針砭時弊和過多的自我暴露。盛世和亂世,,與他無關(guān),。

提攜他的恩師張九齡被李林甫構(gòu)陷,他寫“舉世無相識,,終生思舊恩”,。可同時對李林甫,,他也能交往得來,,李相當(dāng)政時還升了官。王維通曉音律,,畫意高遠(yuǎn),,李林甫更是丹青圣手,熱愛音樂,,兩人都是藝術(shù)怪物,,拋開政治,也能知音,。王維這樣不悲不慍的人,,很難與人交惡。

張九齡(673—740)字子壽,,號博物,,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guān)市)人,唐朝開元名相,、政治家,、文學(xué)家、詩人,。

政治上他不營求,,但也不躲避,自是一種天生的疏離感,。書中的一段恰如其分地形容了王維對名利的感覺,。玄宗從河里捕上來一條金色光鮮的大鯉魚,命人將那條魚的尾巴割下賜給王維,。魚尾血漿黏稠嬌艷,,像胭脂般濃艷,又說不出的詭異,。名利于王維,,就像那條魚尾巴,是君王隨手的賞賜,,好看也血腥,。但是既然賜給他了,也就拿著,。

可以想見,,在那些俗氣的詩句背后,只不過是王維淡然的微笑,。不過,,何大草也沒有忽略王維內(nèi)心可能存在的矛盾。書里寫王維給呂逸人,、哥舒翰的侄子和宰相公子三人寫信相求,。寫罷擱筆,他感嘆長安是虛名,,輞川是虛名,,連王維也是不過一個虛名??墒侨魶]有“王維”,,這三封信里,,又有誰肯應(yīng)承他一件事?

很多事情他看破而不說破,,就算心里有點擰巴,。因此,何大草在書中安排的這個情節(jié)就頗意味深長,。王維在市集上被一位獨臂武師打了,,而這名獨臂武師乃是抗擊安史之亂的老兵。王維的挨打,,看上去荒誕不經(jīng),,甚至有點毀形象,卻恰恰沖擊了他內(nèi)心的糾結(jié)和不徹底,,仿佛是歷代以來諸如“摩詰弱,,故不能致死安民”等評價對王維的一拳,也仿佛王維心中矛盾的碰撞,,而這種碰撞剛好也打散了心中之結(jié),。《涅槃經(jīng)》云:“但我住處,,有一毒龍,,其性暴急,恐相危害,?!蓖蹙S借這一拳制住了毒龍。

4

像一塊玉

再回看書中經(jīng)常提到的三位盛唐詩人,。李白像一口大鐘,,敲得時候很響,砸在地上也很響,,遺憾的是砸到地上,,鐘自己也缺了一塊。杜甫呢,,“潦倒,、吃不飽飯,卻很愛湊熱鬧,;孤傲,、自負(fù),到了人群中卻總大聲和人打招呼”,。他像一棵大樹,,四處扎根,枝葉到處伸展汲取陽光,,卻免不了落葉蕭蕭,。

王維是什么,?何大草說,王維是一塊玉,。遇水則涼,,日照則暖,或明或暗,,不失本心。

“他一生奉佛,,卻沒有出家為僧,;一生在官場打轉(zhuǎn),卻沒有學(xué)會弄權(quán),、高升,;一生都在避世,卻又屢隱而屢出……偶爾猛志如刀子般一閃,,復(fù)又歸于淡漠與旁觀,。”何大草說,,這種擰巴勁,,正是王維令人著迷的地方。在這不徹底中,,我們都看到了自己,,那是古往今來都有的一類人:生活還過得去,對自己有所不滿,,但又無法下決心對自己有所苛求,;時而孤芳自賞,朋友來了倒也打成一片,;視名利如糞土,,但也不會和錢與虛名過不去。平常與世無爭,,看看花鳥風(fēng)月,,情深之時,也許暗地里哭過一場,,哭過,,這情愫有時懶得寫,有時不知如何寫,,便罷了筆,。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豹毺帟r又帶著一絲落寞,。

王維不像李白,興致來了喝酒,,大鬧一場放手,,不計后果;他也不像杜甫,,四處營求,,為蒼生操心,為自己的生計發(fā)愁,。后世的人若要找共鳴,,只會向情感激烈的人去找,所以只有流連于山水之間時,,才有人會想起王維,。

讀到這里,讀者便漸漸明白,,為什么何大草說王維恰如霧雨中的背影,,看不真切。是因為他身上,,有我們自己的影子,。太陽當(dāng)頭照下,人與影子重合,,人看不見自己的影子,,影子也看不見人。

我們,,已找到了王維,。

書中還有一個人物:裴迪。裴迪又是誰,?除了王維的記載,,裴迪可以說幾乎不存在于世上,隨著王維的離世,,裴迪其人也湮沒在歷史的煙塵中,。

書中王維說年少去世的祖六是終南山上的雪,干凈,,爽利,,但很快就化了。他兄弟祖三(祖詠)是積雪上的余暉,,比祖六還差點意思,。

裴迪問自己也是余暉嗎?

王維說:“你不是余暉,是暉,?!?

我不知裴迪的真實性格如何。何大草所寫的裴迪,,正值中年,,還帶著些少年人的狂性,總愛和王維斗嘴,,嘲笑他對李白的態(tài)度,,拿他和陶淵明比,盤問他詩作的動機(jī),。裴迪熱愛云游四方,,常常打獵不歸,心情不好就踢墊子,。裴迪和他一樣身帶仙骨,才情天生,,卻是兩種性情,。

不知在生命中,有沒有一刻,,王維曾想見李白一面,;也不知他會不會某天覺得杜甫也很可愛;當(dāng)年裴迪在普施寺冒死來看望王維,,如果角色互換,,他又敢不敢來看裴迪?也許裴迪并不存在,,只是王維內(nèi)心不曾想象的另一個自己,。

祖六是雪,祖三是余暉,,裴迪是暉,。王維就是那觀景的人。

他不在景中,,但何大草的《春山》帶我們找到了他,。
                          編輯:紅研


 好消息2020全國素質(zhì)教育新課堂教研成果評選開始了,主要有論文,、課件,、微課教案評選等。同時開展第十三屆正心杯全國校園科幻寫作繪畫大賽,。主辦單位:《科學(xué)導(dǎo)報·今日文教》編輯部,、中國中小學(xué)教育藝術(shù)教與學(xué)研究中心、《作家報社》、北京正念正心國學(xué)文化研究院,、中華文教網(wǎng)等,。咨詢電話;010-89456159 微信:15011204522  QQ1062421792 ,。


      “詩佛”王維:大自然才是他要遁入的“空門”

 
[責(zé)任編輯: 315xwsy_susan]

免責(zé)聲明:

1,、本網(wǎng)內(nèi)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quán)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所有,,轉(zhuǎn)載,、下載須通知本網(wǎng)授權(quán),不得商用,,在轉(zhuǎn)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zé)任。
2,、本文系本網(wǎng)編輯轉(zhuǎn)載,,轉(zhuǎn)載出于研究學(xué)習(xí)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xué)文化研究院藝術(shù)學(xué)研究,、宗教學(xué)研究,、教育學(xué)研究、文學(xué)研究,、新聞學(xué)與傳播學(xué)研究,、考古學(xué)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xué)習(xí),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fù)責(zé),。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nèi)容,、版權(quán)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nèi)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