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黃一山羅列出來的這些人:吳孟達67歲、徐少強70歲,、袁祥仁74歲,、顏光興65歲......這些被叫哥、兄,、老師的演員們,,有很多從五六十年代起,就已經(jīng)開始拍戲,。毫不夸張地說,,他們見證了香港電影的崛起、輝煌和沒落,,但如今他們都把橫店當成了家,。
一直認為,香港老戲骨不僅是演員,,而是一個符號,。
如今,當人們再談起香港老戲骨,,這個符號化成了五味雜陳的八個字:盡皆過火,,盡是癲狂。
那些記憶中的經(jīng)典角色,、應接不暇的花邊緋聞、疲于奔命的專業(yè)敬業(yè),,最終都散落成了唏噓的詩句:
他們在燦爛中走進我們的記憶
帶著春天的花,、夏天的風、秋天的果實
而我們卻在寒冬中圍爐夜話
感慨著他們的落魄和唏噓
11月11日晚,,“細龜”黃一山在社交平臺貼了一組照片,,并配文:“今天是個好日子,,在橫店白天遇到達哥、家仁哥,、楊明哥,、顏導、耀景兄,;晚上開機宴遇到大俠徐少強,、徐偉棟兩父子、袁祥仁老師......”
僅是一天,,黃一山就偶遇了這么多的老戲骨,。那么我們不禁要問:現(xiàn)在的橫店影視城到底有多少個香港老戲骨?
看到這種“盛況”,,真的不禁讓人感嘆:橫店影視城成了香港老戲骨的“養(yǎng)老院”,!
這句話盡管有些尖酸刻薄,但卻是不爭的事實,。
光黃一山羅列出來的這些人:吳孟達67歲,、徐少強70歲、袁祥仁74歲,、顏光興65歲......這些被叫哥,、兄、老師的演員們,,有很多從五六十年代起,,就已經(jīng)開始拍戲。毫不夸張地說,,他們見證了香港電影的崛起,、輝煌和沒落,但如今他們都把橫店當成了家,。
我們隨便舉幾個例子,,現(xiàn)年65歲的顏光興,他從“南國藝員訓練班”畢業(yè),,進入影視圈之后,,輾轉了電懋、邵氏,、嘉禾,、新藝城、中國星,、英皇等多家影視公司,,如今漂泊到了橫店;而徐少強則從邵氏、麗的,、亞視,、TVB......從大熒幕跑到電視臺,再從電視臺跑到橫店,;吳孟達則合作了鄭少秋,、周星馳、劉德華,、吳京等各個時代的巨星,,現(xiàn)在的“歸宿”竟然也是橫店......
扒姐并非是看碟下菜、看圖說話,。
集表演,、口才、主持等多項才華于一身的多棲香港藝人樓南光,,跟林正英,、錢小豪、午馬等人一起在八十年代掀起了靈幻僵尸片的熱潮?,F(xiàn)如今,,他常駐橫店,不僅租有房子,,還配備了電瓶車,。
關海山徒弟,TVB“綠葉王”艾威,,近年來把演藝事業(yè)放到內(nèi)地之后,,在橫店拍戲一直拍到大年二十八,才回香港,。
被譽為“新加坡第一古裝小生”,、“最帥花無缺”的吳岱融,直言:“近年來,,有一大半的戲都是在橫店拍的,!”
如果不打省略號,繼續(xù)盤點下去,,你還會覺得“橫店影視城成了香港老戲骨的養(yǎng)老院”是一件危言聳聽的事情嗎,?
如果你覺得“正說”還是無法說服你,那么我們反著來看,。
今年的6月份,,香港ViuTV(娛樂電視)做了一檔聚焦中老年藝人生存現(xiàn)狀的綜藝節(jié)目——《中佬唔易做》,請的嘉賓既有古明華,、袁富華這樣的金像獎最佳男配角,,也有麥長青,、敖嘉年這樣剛步入中年的多棲藝人,。
這幾位大家印象深刻吧,,仿佛他們昨天還在演戲。但這些演技有目共睹,,且已經(jīng)得到過專業(yè)認可的老戲骨們異口同聲地告訴我們:“我由舊歷年之前已經(jīng)開始沒工作了,!”
簡單對比之后,我們會發(fā)現(xiàn):如今的香港電影市場已是哀鴻遍野,!
舉得這幾位例子已經(jīng)算比較“正面”的了,,如果再羅列一些擺地攤的關聰、付不起醫(yī)藥費的盧海鵬,、當保安的李中寧這樣的例子,,估計大家會覺得更唏噓。
而與之對應的卻是“橫店養(yǎng)老院”的良好待遇,,黃一山在十月份跟“花花影業(yè)”一口氣簽下了15部電影的合約,,預計要拍到明年的一月底。
你以為這就完了,?
一邊拍戲的黃一山,,一邊還在運營著自己的自媒體平臺。
短短的幾個月,,收獲了400萬粉絲,。
而且他還要搞直播帶貨,還要開演唱會,。
同時,,他還會接二連三地請假,出席商業(yè)活動,。
今年10月底剛簽下15部戲約,,拍到明年的1月底,也就3個月的時間,。
這三個月內(nèi),,黃一山要一邊拍戲,一邊做直播帶貨,;一邊要運營自媒體,,一邊還要出席商業(yè)活動?
請問,,你們不是把橫店影視城當成養(yǎng)老院,,還是當成什么?
你以為黃一山是個例嗎,?我們再舉一個例子,。
因拍《天蠶變》中途跑去和古龍拼酒的徐少強,,遭到香港娛樂圈的多年封殺,一度淪落到要拍風月片才能維持生計,。
轉戰(zhàn)內(nèi)地之后,,其光在2020年就參演了三四十部影視劇之多,光豆瓣就收錄了十三部,!
電影拍得快,、拍得多,并不是罪過,,但問題是本來演技不俗的這些老戲骨們拍了些什么,?有幾部及格分(6.0分)以上的嗎?
黃一山和徐少強還是大家耳熟能詳?shù)难輪T,,如果再舉一些冷門的,、小眾香港老戲骨的例子,估計情況更會超乎你的想象,。在內(nèi)地的網(wǎng)劇,、網(wǎng)大市場上,你總是會看到他們的身影,。
這不得不讓人感嘆:紅不紅,,網(wǎng)劇網(wǎng)大露一露!
客觀地說,,香港電影式微,,香港電影人“北上”,這是大勢所趨,;現(xiàn)如今,,內(nèi)地影視行業(yè)的薪資待遇要比香港好,這也是事實,;網(wǎng)劇,、網(wǎng)大需要采用“以舊帶新——流量明星當主角、香港老戲骨做配”,,這也是行業(yè)的發(fā)展需要,。
但這些老戲骨們,到底有沒有肩負起重振香港電影雄風的重任,?到底有沒有擔得起“老戲骨”這個稱號,?到底是為了撈金,還是為了自己的藝術追求,?
這些問題值得深思——他們和我們都心知肚明,!
同時,這個現(xiàn)象也引起了我們另外的思考:一邊是香港老戲骨一年要拍幾十部戲,,疲于奔命,;一邊卻是內(nèi)地演員抱怨沒有資源,、沒有機會,叫苦不迭,,那么,,問題出在哪了呢?
2018年,,內(nèi)地重拍《英雄本色》時請狄龍參演,,狄龍揮揮手:“你上哪再去給我找一個張國榮?”
或許狄龍永遠無法想象,,縱使重拍《英雄本色》沒有狄龍,他們還可以找王龍,、趙龍,、李龍;縱使重拍《英雄本色》沒有張國榮,,他們還可以找到王國榮,、趙國榮、李國榮,;縱使內(nèi)地老戲骨無戲可拍,,他們還會找到香港老戲骨。
扒姐并非尖酸刻薄之徒,,香港老戲骨們的北上,,恰恰證明了內(nèi)地電影的崛起。他們的專業(yè),、敬業(yè)和演技,,值得內(nèi)地電影人學習。有很多六七十歲,、甚至八九十歲的他們,,至今仍然奔波于各個劇組,這又怎能不讓人感動和欽佩呢,?
但電影這門藝術,,畢竟是需要用作品說話的;華語影視的崛起,,也不僅僅是要在數(shù)量上取勝,。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一批香港老戲骨凋零了之后,,誰又會來接棒呢,?
剛剛過去的疫情,讓電影市場遭遇了重創(chuàng),。短短的幾個月之后,,中國電影便恢復了元氣,,且有了欣欣向榮之勢。這是祖國的強大使然,,也是所有電影人的共同努力使然,。
只是華語電影走向世界之路,任重而道遠,。
但愿多年以后的這些老戲骨們,,能夠無愧于心,能夠拍拍胸脯說:“我在橫店影視城養(yǎng)老了多年,,我曾為華語電影盡過力,!”
(編輯:月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