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文章中堅守大情懷——張慶和詩文讀后

  來源:中華英才邢海珍2020-12-29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張慶和是我多年來一直喜歡和關(guān)注的作家,他的小詩小文總能以他質(zhì)樸,、深切的語言和文思打動我,。他的兩本新書,就在我書架最方便的地方,,成了我常常翻看的書籍

張慶和是我多年來一直喜歡和關(guān)注的作家,,他的小詩小文總能以他質(zhì)樸、深切的語言和文思打動我,。他的兩本新書,,就在我書架最方便的地方,成了我常常翻看的書籍,,一本是詩集《靈笛》,,一本是散文集《記憶不敢褪色》。讀他的詩文,,如沐春風,、如飲甘露,總有一種沁人心脾的感染力,,讓你在親切愉悅的氛圍中聽一位厚道的朋友談心說話,。古人有詩說道:
    “名心退盡道心生,如夢如仙句偶成,。天籟自鳴天趣足,,好詩不過近人情?!本褪沁@些小詩小文章天趣自足,,有著充沛的人性人情雨露,以自在的“道心”潤澤讀者的心靈,。他的這些優(yōu)美,、干凈的文字,始終堅守著良知和道義的大世界,;在流逝的時光中,,張慶和默默筆耕,文風質(zhì)樸,、情懷高遠,,他是一位以小文章寫出大境界的作家。

在小文章中堅守大情懷——張慶和詩文讀后

     與著名作家葛絡(luò),、周明,、柳萌在一起
     不論是詩歌還是散文,,張慶和都體現(xiàn)出一種重視抒情的特色,立足傳統(tǒng),,面對現(xiàn)實人生,,對生活經(jīng)歷的境遇進行深入的思考,提取人生命運中的體味與感悟,,是情感的因素在他素凈的話語中洋溢著韻致和風雅,,給人以足夠的藝術(shù)美感和享受。抒情是文學不可或缺的要義,,即使進入現(xiàn)代或后現(xiàn)代,,文學的本質(zhì)不會決然改變,也不過是形態(tài)或方式有所不同,。文學評論家南帆在《文學的維度》一書中說過:“相對地說,,進入精神空間的抒情話語具有長久的效果。至今為止,,人們還在為許多抒情詩的經(jīng)典之作而感動,。這些抒情詩意味無窮、歷久彌新,,甚至成為人類靈魂的永恒守護,。”可以看到,,凡是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幾乎無不是以抒情的魅力感染讀者的。

在小文章中堅守大情懷——張慶和詩文讀后

     與作家韓小蕙,、劉戰(zhàn)英等暢敘
    《記憶不敢褪色》雖是散文,,甚至還有一些評論式的隨筆,但文中都是情感充沛,,讀來讓人感動,。這些文章體制不大,篇幅較長的不多,,但都可以說是張慶和的心血之作,。不是那種信手隨意寫下的感懷之文,更不是為敷衍別人的“任務(wù)”文字,,而是反復打磨,、盡心盡力,把筆下的每一個文字都當成事業(yè)來追求,。
    散文《閂姑,,你在哪里?》雖然篇幅很短,,卻寫得從容自如,,沒有空話大詞,,蓄得滿滿的是真情,有繞梁的余音,,讓人久久回味。閂姑是作家的救命恩人,,但自作家懂事時起就從未謀面,,成為人生的一大憾事。文章的結(jié)尾這樣寫道:
    “在閂姑溫暖的懷抱里,,半天我才有了哭聲,。我得救了,是好心的閂姑救了我,。后來我長大了,,也只是聽說了閂姑這個名字,知道她雖然也姓張,,卻早已出了五服,。后來又跟隨她的父母遷移到東北定居,幾乎就沒有回來過,,很多人都模糊了她的模樣,。”
    “我算了一下,,如果閂姑還健在,,她也是快七十歲的老人了。要是知道了她的下落,,不管路有多遠,,我一定要趕去看望她,還要跪倒在老人膝前,,感激她當年的救命之恩,。”
      這是一種深切的紀念在白紙上,、尤其是在心靈上留下的文字,,是張慶和性情之人寫下的性情之文。對于生命之初的一個有著救命之恩的相遇者,,他寫到了人心的柔軟處,,把人間的善性和悲憫發(fā)掘出來,是對人性的一種追懷和洗禮,。文章小,,題旨不小,小體制,,大情懷,。
     《記憶不敢褪色》一書中的一篇長文是《超越軀體的拼搏》,,寫的是殘疾青年張海濤不屈服于命運,與不幸的人生境遇抗爭,,被評為“北京市十大青年先鋒”之一,,在詩歌和歌詞創(chuàng)作上取得成就,并且獲了獎,。文中描寫了張海濤的曲折人生經(jīng)歷,,重點表現(xiàn)了他在愛情方面的努力,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人生困境,,終于同心愛的人攜手,,修成了愛情的正果。這一類有些新聞性質(zhì)的文章,,張慶和也力求文學的純度,,寫得有文采,做到以情感人,。雖然是長文,,但讀起來并不覺得長,不知不覺地就進入了情境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張慶和不僅是詩人、散文家,,還是一名優(yōu)秀的報紙編輯,,在多年的編稿往來中,與許多詩人,、作家以及文學愛好者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我可以寫下這樣一串名家的名字,他們是葛洛,、張志民,、張同吾、張承信,、肖復興,、陳建功、石順義等等,;還有許多來自基層工礦企業(yè)的普通作者,,張慶和也為他們的圖書出版寫序作評。一個有情有義的張慶和,,總是記得住朋友,,記得住幫助過自己的人。

在小文章中堅守大情懷——張慶和詩文讀后

          在貴州采風與少數(shù)民族孩子在一起

在悼念葛洛先生的文章中,張慶和深情地寫道:“‘航到無涯天作岸,,登上絕頂我為峰’,。這是葛老親筆書賜予我的一幅字的內(nèi)容。葛老一生中為人題字很少,,不管這是不是他的最后一幅字,,我都將永遠珍藏,以此緬懷這位德高望重的文學前輩,,以此礪我之心志,,覓我之所求?!彼倪@類文章,都能寫得言之鑿鑿,,情之切切,,讀來讓人心中久久感動。
     在我的心目中,,張慶和本質(zhì)上是一位詩人,,是一位非常優(yōu)秀的詩人。他具有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底蘊,,又有足夠的創(chuàng)新精神,。他的詩多是抒情短詩,在幾行,、十幾行的篇幅中情思深切,,盡力去追求哲理和思辨的境界。在《回答》一詩中,,詩人比較直接地表達了對于虛假愛情的憤慨之情:

    真情被你的表演否定
    我不再仰望天空
    即使星辰弄眼雨戲彩虹
    也無法愈合我受傷的神經(jīng)

    你把貪婪作為追求
    自私成為你生命的內(nèi)容
    淺薄本是命運的貢品
    你卻拿來裝飾人生

    輕浮如云,,纏纏繞繞
    最怕心谷卷起狂風
    但愿人造的幻影隨風飄去
    還我那片靈魂的寧靜
     我想這首詩一定是詩人早期的詩作,詩中的情境應(yīng)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青年人談情說愛的場景和方式,。詩的主體是采取內(nèi)心獨白的陳述來表達純潔的愛情理念,,基本屬于新詩傳統(tǒng)的范疇。但從總體看,,詩人純熟的語言方式不無深刻的意境和美感,,確實算是一首和諧蘊藉的好詩?!对侣贰穼懺律械摹凹s會”,,環(huán)境的描寫和心境的描寫映襯、交匯,,幾近一幅天然純美的風物人情畫:“趁月色正好/請放慢你匆匆的腳步/好讓掀動衣角的風兒/仔細瞧瞧咱倆的肺腑//話語都很珍貴/如玉似珠/澎湃的心潮/卻大海般起伏/既然/兩顆心已經(jīng)走到一起/就不怕前邊沒有道路//讓我們就這樣行走吧/把坎坷走成坦途/讓心情走出迷霧/一直走進生命深處,。”傳統(tǒng)的意境和情感心語可說是美不勝收,“月路”是一個時代年輕男女的青春之路,,是當時社會人生的情感寫真,。
    不管是傳統(tǒng)的手法,還是現(xiàn)代的方式,,只要寫出了新意,,只要有自己的感悟,就是一首好詩,。張慶和的詩歌創(chuàng)作追求是堅持表現(xiàn)自己的內(nèi)心所思,,表現(xiàn)人生的純凈之美,在清新,、明媚的話語中蘊含富有深度的詩意,。那首篇幅較長的《梁山好漢》是張慶和的力作,思想的深度或是藝術(shù)表現(xiàn)的力度都是十分出色的,。詩人應(yīng)當用自己的方式寫自己的詩歌,,而不是學別人的樣子去趕風頭。詩人的寫作方式是“暢快淋漓”的方式,,挑戰(zhàn)封建皇權(quán),,為人民的反抗助力:
他們來自農(nóng)民/一群被歷史注冊的好漢/好漢們選擇梁山/是選擇一種高度/站在這高度上/俯視天下/什么朝廷皇帝/都渺小得成了小不點/所以他們才敢于/把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貪官污吏/連同那些欺男霸女/禍害人間的魑魅魍魎/一個個掀翻在地/踩在腳下/甚至踏成肉餅/跺成爛泥/就像大碗喝酒/大塊吃肉一樣/跺成心中的暢快淋漓/因而也便/墊高了好漢們的腳下位置/直至被后來的人/以仰視的姿態(tài)望著
     以上是詩的開頭部分,詩人有些激憤的情感極具現(xiàn)實性,,借歷史和小說人物來表達對于腐敗之風和貪官污吏的聲討與不屑,,寄托了對于時代和歷史的憂患之思,充分體現(xiàn)出一個有良知詩人的責任感和正義感,。詩的語言和結(jié)構(gòu)都有渾然自足的成色,,大氣舒展,表現(xiàn)出率真,、爽利的成熟之風,,應(yīng)是一首充滿血性精神又定力十足的優(yōu)秀詩作。

在小文章中堅守大情懷——張慶和詩文讀后

       在西雙版納被漂亮的傣族姑娘包圍了
     在當今風云變幻的文壇上,,各種時髦,、時尚的潮流總是不斷涌動,讓人眼花繚亂,。多年來,,張慶和一直是低調(diào)寫詩著文,堅守自己為人生,、重感悟的基本原則,,力求表現(xiàn)人情人性之美,并在生活,、生存和生命的獨特感受中找到了一條屬于自己的寫作之路,。他的許多小詩小文有一種淳樸厚重之風,總能以小見大,蘊含著他對人生世界的許多思考,,以藝術(shù)之美的質(zhì)樸風格走向讀者的心靈,。在眾多的中國當代作家群中,張慶和是一位安于寫作小文章的作家,,他的小文章堅守著文化精神的大世界,,他的高遠的人文情懷為文學的地平線平添了一抹動人的亮色。

本文作者邢海珍,,黑龍江海倫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綏化學院中文系教授,。文學創(chuàng)作以詩歌為主,,兼及評論和理論研究。曾出版詩集《遠距離微笑》,、文論著作數(shù)種,。

在小文章中堅守大情懷——張慶和詩文讀后

張慶和簡介

祖籍山東肥城,共和國同齡人,,部隊轉(zhuǎn)業(yè)后定居北京。詩人,、散文家,。著有詩集《靈笛》《山野風》《美麗的夢》《顛簸紅塵》、散文集《哄哄自己》《該說不該說》,、報告文學集《張慶和紀實文學選》等作品十余部,。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北京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常務(wù)理事,,國家一級作家。有多件散文作品入選中,、高考語文試卷或模擬試題,。出席中國作家第五次、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其詞條選入《中國作家大詞典》《中國當代藝術(shù)界名人錄》等,。


在小文章中堅守大情懷——張慶和詩文讀后

 

相關(guān)閱讀: 小文章大情懷張慶和詩文

    [責任編輯: 315xwsy_susan]

    免責聲明:

    1,、本網(wǎng)內(nèi)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quán)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所有,,轉(zhuǎn)載、下載須通知本網(wǎng)授權(quán),不得商用,,在轉(zhuǎn)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wǎng)編輯轉(zhuǎn)載,轉(zhuǎn)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shù)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nèi)容,、版權(quán)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nèi)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