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殷商都城,,漢字之源

  來源:中國青年報程遂營2021-05-21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歷史上,安陽曾是殷商,、后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的都城,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古都,。當然,,在大多數人的印象里,還是商建都安陽的那段歷史對這座城市的影響最大,,知名度最

歷史上,,安陽曾是殷商、后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的都城,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古都,。當然,,在大多數人的印象里,還是商建都安陽的那段歷史對這座城市的影響最大,,知名度最高,。由于建都年代久遠,作為殷商都城的安陽的歷史,,一直是一個埋藏在地下的秘密,,直到甲骨文的出現。

  古董商的來訪

  從公元前1300年“盤庚遷殷”,,到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紂”,,商在安陽建都254年,,傳了八代十二王。商滅亡后,,政治中心轉移到了西周的都城鎬京(今陜西西安),,安陽逐漸變成了一片廢墟——“殷墟”,被歷史遺忘了數千年,。

  1899年秋天,,山東濰坊的大古董商范維卿,帶著一批特殊的古董來到北京,,拜訪晚清的最后一任國子監(jiān)祭酒,、金石學家王懿榮。這批古董是12片沾滿泥土的龜甲和獸骨,,很久以來被認為是“龍骨”,,在各地中藥店出售。但奇怪的是,,這些“龍骨”上偶爾會有一些類似圖畫的東西,。因為沒人能夠辨識,所以一直沒有受到關注,。

安陽:殷商都城,,漢字之源

  范維卿在古董行干了很多年,見過無數奇珍異寶,。出于古董商的精明和預感,,他認識到這些龍骨可能是一種不尋常的寶貝,于是想方設法聯(lián)系上了當時赫赫有名的古文字專家王懿榮,,請他來鑒定一下龜甲上的奇怪圖形,。

安陽:殷商都城,漢字之源

  王懿榮對龍骨上有奇怪圖形的事也有所耳聞,,但并沒有真正見過,,當范維卿把大量的甲骨帶來請他鑒定的時候,他震驚了,!憑著深厚的文字功底,,王懿榮果斷地推測甲骨上密密麻麻的神秘圖形可能是一種文字。

  王懿榮果斷作出了一個決定,,高價收購范維卿帶來的全部甲骨,,并告訴范維卿,請他繼續(xù)收購帶圖形的甲骨,,并為每板甲骨開出了“銀價二兩”的天價,。在清朝末年,二兩銀子可以購買300多斤大米,夠一個五口之家一個月的口糧,。在如此高價的誘惑下,,范維卿還有其他一些古董商紛紛通過各種渠道大量收購“龍骨”,再轉賣給王懿榮,。這樣,,不到一年,王懿榮就收購了帶字的甲骨1500多片,。

  遺憾的是,,在王懿榮收購這些甲骨的第二年,1900年,,發(fā)生了“庚子事變”,。王懿榮被任命為京師團練大臣,組織當地百姓進行抵抗,。這些臨時拼湊的武裝不堪一擊,,王懿榮見國難當頭,自己作為大臣又無力回天,,便投水自盡,,為國盡忠。

  王懿榮去世后,,甲骨的研究并沒有中斷,。后來,又有大量學者如劉鶚,、羅振玉,、王國維等加入了甲骨研究的隊伍,并給它取名“甲骨文”,,開啟了我國甲骨文研究的先河,。

  商人為什么選擇甲骨

安陽:殷商都城,漢字之源

  這些甲骨來自河南安陽小屯村——一個被人們稱為“殷墟”的地方,。商人為什么選擇在甲骨上刻字,?這跟殷商時期安陽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有關。

  首先是黃河,。黃河下游在歷史上曾多次改道,。殷商時期,黃河出了河南鄭州以后,,自西南向東北流去,流經安陽南部的滑縣,,安陽附近的河流都是直接注入黃河的,。由于有黃河流過,安陽一帶水源豐富、河湖縱橫,。

  其次是氣候條件,。殷商時期,安陽地區(qū)的氣候比現在溫暖,,降雨量大,,森林和植被茂密,有大象,、老虎,、麋鹿、地龜等野生動物,,馬,、牛、豬,、羊等動物被馴化后,,也大量養(yǎng)殖。至今,,河南省的簡稱還是“豫”,,它的意思就是人牽著大象。這也可以佐證在遠古時期,,包括安陽在內的河南境內是有大量野象生存的,。

  據統(tǒng)計,在已經識讀的甲骨文中,,有各種各樣的動物名稱70多個字,,代表了30多種不同的動物。有一片商王武丁時期的甲骨上刻寫著:“王獲鹿,?不其獲,?允獲四?!诗@麋四百五十一,。”商王武丁在一次狩獵時,,捕獲野鹿4頭,,麋鹿多達451頭。動物多了,,除了為人們提供充足的食材,,剩下的動物骨骼也就多了,為刻寫文字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

  不過,,動物骨骼不可以直接拿來作為書寫工具,,而是用來在莊嚴占卜后刻寫占卜記錄的。所以,,甲骨文也叫甲骨卜辭,,是商王室祭祀、占卜專用的文字,。每片甲骨的形成都經過了嚴格和規(guī)范的程序,。

  第一步,準備材料,。甲骨文用材最常用的是龜的腹甲和牛,、馬、羊,、豬,、狗、鹿,、虎等動物的肩胛骨,,少量用動物的腿骨、肋骨,。

  第二步,,整治甲骨。甲骨集中到安陽的王廷后,,有專人負責對它們進行風干,、鋸削、刮磨等程序的處理,,儲藏起來,,隨時備用。

  第三步,,占卜刻字,。在占卜的時候,用火燒灼甲骨,,這樣在甲骨鑿鉆的部位就會爆裂出各種不同的兆紋,。占卜官通過兆紋來判斷卜卦的吉兇,并把卜問過程和結果刻寫在卜骨的正面,。一塊甲骨可以多次占卜使用,,上面的刻字也多少不一,一般刻十個字左右,。迄今發(fā)現的最大一片甲骨上刻了170多個字,,記錄了兩個月之內多次占卜的過程和結果,被稱為“甲骨之王”,。

  70%的甲骨出自商王武丁時期

  至今發(fā)現的甲骨有15萬片左右,,內容涉及戰(zhàn)爭,、天象、出巡,、災祥、婚姻,、生育等幾乎所有的大事小情,。而其中,約70%的甲骨出自商朝第23代國君武丁時期,。他是商王盤庚的侄子,、小乙的兒子。

  商人崇拜鬼神——尤其敬奉祖先神,,武丁就巧妙地利用了這一點,。他稱“先祖盤庚托夢”,拜傅說為相,。傅說上任以后,,整頓內政,任用賢才,;開墾荒地,,發(fā)展經濟;抑制貴族勢力,,強化軍隊建設,,幫助武丁實現了富國強兵,歷史上稱“武丁中興”,。

  這讓武丁對利用鬼神治國理政的作用更加堅信不疑,,于是,從祖先那里承繼下來的甲骨卜問就成了他在位期間最喜歡,、也最得心應手的統(tǒng)治工具,。

  一般來說,占卜之前,,商王要和占卜官進行溝通,,而占卜結果往往體現了商王的意志。比如,,根據甲骨文資料統(tǒng)計,,武丁當政時期對外用兵300多次。每次征戰(zhàn)前都按照慣例進行卜問,,卜問的結果應該是什么,,占卜官心里很明白。所以,,占卜過程只是做做樣子給文武大臣們看,,以此來堅定他們必勝的信心,。

  當然,由于科技不夠發(fā)達,,商王也會有困惑,,所以有些占卜也是十分虔誠的。

  比如,,在甲骨文資料中有很多關于日食的記錄:“貞,,日有食?”“癸酉貞:日夕有食,,佳若,?”第一片甲骨是武丁時期的,第二片是武乙時期的,,都在占卜日食的問題,。商王不知道日食是怎樣形成的,甚至認為日食是鬼神在向人間傳遞某些信息,,所以非常在意,,甚至有些害怕。

  還有一些關于月食,、彗星,、風雨、疾病,、生育等方面的卜辭,,也反映了同樣的問題。在這些問題卜問的過程中,,商王不會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占卜官身上,,而這些占卜官還應該有天文、醫(yī)學等方面的知識,,否則就很難勝任這項工作,。

安陽:殷商都城,漢字之源

  武丁在位59年,,社會安定,、經濟發(fā)展?!对娊洝ど添灐ばB》贊美說:“邦畿千里,,維民所止,肇域彼四海,?!?

  殷商統(tǒng)治的邦畿達到千里以上,東到大海,、西到隴西,、南過淮水,、北達燕山。老百姓過著相對安定的生活,,海內一片和平氣象,,達到了我國奴隸制王朝的鼎盛時期。安陽也成為那一時期全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

  然而,,神靈和祖先不會成為商王朝永遠的保護傘。到了最后一位君主紂王(帝辛),,殷商的統(tǒng)治戛然而止,,安陽也逐漸變成一片廢墟。今天的安陽被譽為我國的“文字之都”,,專門建立了一座中國文字博物館來傳承漢字文化,;安陽殷墟也成為了舉世聞名的世界遺產地。

  殷墟目前出土的15萬片甲骨中,,總計有150多萬個字,,其中,共有不同的甲骨文字5000多個,,被識讀出來的約2000個,,還有3000個含義不明,等待著后人來解讀,。

  (作者系河南大學教授,,《百家講壇》“六大古都”“黃河上的古都”“絲路上的古城”主講人)

編輯:月兒



安陽:殷商都城,漢字之源
 

免責聲明:

1,、本網內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