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人自己的國家公園,,來了,!
2021年10月12日,在昆明召開的聯(lián)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上,,中國正式宣布設立三江源,、大熊貓、東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國家公園,保護面積達23萬平方公里,,涵蓋近30%的陸域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類,。

中國第一批國家公園區(qū)位示意圖,。 制圖/孫璐
中國最大的國家公園三江源,長江黃河瀾滄江由此奔流,,孕育了14億人的家園,,承載起“亞洲水塔”的名號——
三江源辮狀水系與藏狐。 攝影/滕洪亮
大熊貓國家公園,橫跨四川,、甘肅,、陜西三省。這里棲息著中國的符號大熊貓,,保護國寶和其“朋友圈”的故事,,是中國野生生物保護歷程的感人篇章;
大熊貓棲息地 攝影/鄒濤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位于“東北第一山”長白山腹地,,白山黑水潤澤萬物、虎嘯豹鳴,,是東北亞生態(tài)系統(tǒng)健康的標志,,也塑造出煌煌中國的“精神圖騰”;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里,有中國生物多樣性的極致,。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 我們記錄海南長臂猿的歌聲, 領略雨林驚人的生物多樣性,。
武夷山國家公園,,是世界自然文化雙遺產(chǎn),山水丹霞塑造中國東南的靈秀之巔,,書院廟宇吟誦著山水相得,、道法自然。
武夷山林區(qū)與黃嘴栗啄木鳥,。 圖1攝影/黃海,;圖2攝影/劉璐
每一個國家公園,都是中國的符號,、世界的珍寶,。它們,是我國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最重要,、自然景觀最獨特,、自然遺產(chǎn)最精華、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部分,。
保護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原真性,、完整性,是建立國家公園的根本目的,。自東向西,從南到北,,這些活生生的國家寶藏并不遙遠,,早已以各種形態(tài)進入我們的生活。
01
三江源國家公園
世界海拔最高,中國面積最大
中國國家公園的第一代表,,就是三江源國家公園,。
它是世界海拔最高,中國面積最大的國家公園,,也是一座關乎14億人乃至幾十億人生存與發(fā)展的“亞洲水塔”,。
多數(shù)中國人與三江源最直接的聯(lián)系,刻在那些耳熟能詳?shù)脑娫~里,。這來自“世界屋脊”的江河之水,,正是李白筆下的天上水。一代代的探險者追尋“君住長江頭”,,從金沙江到當曲,,終于找到了中華民族最珍貴的血脈寶地。
三江源國家公園區(qū)位示意圖。 制圖/孫璐,,設計/may
長江,、黃河一路東去,孕育華夏民族,;瀾滄江經(jīng)過三江并流的奇觀,,則成就東南亞第一巨川,為周邊的五個國家注入生命之源,。
三江源的起源同樣壯麗,,這里有世界獨一無二的地理奇觀,始于一場地理大奇跡,。
億萬年間,,印度板塊與亞歐板塊短兵相接,大地斷裂抬升,,塑造了如南北極一樣遙遠遼闊的“世界第三極”青藏高原,。
每年夏天,一部分來自印度洋的暖濕氣流會攀升到青藏高原,,遇冷形成源源不斷的降水,,降水堆疊成雪山積雪,雪水被草甸吸納入地下徑流,,再經(jīng)由低處匯入約兩個北京市大小的河湖和濕地,,編織出大地母親散落的發(fā)辮——辮狀水系。
楚瑪爾河流域,,辮狀水系。 攝影/滕洪亮
長江源區(qū),,高山俊美,,冰川挺拔;黃河源頭,,金庸想象中的“星宿?!毙橇_棋布,呈現(xiàn)“千湖”奇觀,;瀾滄江源頭的昂賽大峽谷,,眾多高原上的生靈,在長河之畔悠然漫步,。
這里并不若人們想象的那般高古荒寒,。雖然高原環(huán)境嚴酷,但三江源位處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區(qū)向高寒荒漠區(qū)的過渡地帶,,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獨有的高原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造就了這一高原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地區(qū)——
有姿態(tài)各異的綠絨蒿,生意盎然的墊狀植被,;
全緣葉綠絨蒿與多刺綠絨蒿,來自高原的生命,。 攝影/劉璐
更少不了如今的“網(wǎng)紅”:“一臉嚴肅”的藏狐與高原生態(tài)系統(tǒng)食物鏈的頂級王者——雪豹,。
雪豹,。攝影/次丁
藏狐,。攝影/梁海宏
2016年,正是三江源國家公園拉開了我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序幕,。如今,,它成為青藏高原大尺度生態(tài)保護修復的經(jīng)典范例,又在探索中國國家公園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道路上走在前列,。
中國國家公園,,遠不止是保護荒野。
橫屏觀看,,效果更佳,。
可可西里的荒原上,,生靈眾多。攝影/劉璐
位于青海的三江源國家公園,,不僅是西北干旱區(qū),、東部季風區(qū)和青藏高原區(qū)三大自然區(qū)劃的交接重疊,更有來自中原的漢文化,、來自西域和蒙古高原的游牧文化,、來自青藏高原的藏文化,以及青海古老的羌人文化,,在這里碰撞,、融合。
信奉萬物有靈的藏族牧民,,與自然和諧相處,,是三江源國家公園保護與發(fā)展的重要一環(huán)。在海拔4000米以上瀾滄江源頭的昂賽大峽谷,,牧民獲得特許經(jīng)營牌照,,每年限定接待自然體驗團,打造了全世界最極致的雪豹自然體驗點,。
參與野性中國“牧民攝影師成長計劃”的三江源牧民,。攝影/柯炫暉·野性中國
在這里,牧民們有著自己的生活,,也有著身為國家公園管護員的職責,。他們舉起相機,成為自然攝影的拍攝大師,,16421戶牧民,,每戶都有一個人被聘為管護員,承擔起反盜獵巡護,、生態(tài)監(jiān)測等工作,。人與自然共生共榮,牧民成為守護國家公園的中堅力量,。
8歲的小攝影師康卓,。攝影/黎思涵·野性中國
02
大熊貓國家公園
一段中國野生動物保護簡史
在橫跨四川,、陜西、甘肅三省的一片狹長山區(qū)里,,最后的野生大熊貓在山地竹林之間生活,。
四川青川唐家河,,大熊貓棲息地,。 攝影/董磊
曾叱咤小半個中國的大熊貓是中國符號,也是中國野生動物保護成功的標志,。在大熊貓國家公園,,作為傘物種和旗艦物種的大熊貓,庇佑著眾多珍稀野生動植物的生存,。
大熊貓國家公園區(qū)位示意圖,。 制圖/孫璐,,設計/may
保護大熊貓的故事,奏響了中國野生動物保護的先聲,。
1983年,,四川邛崍山脈大熊貓棲息地的竹子大面積開花枯死,當媒體將“竹子開花,,大熊貓斷糧”的消息報道后,,立即引起了全社會的反響。經(jīng)濟尚不寬裕的中國民眾紛紛捐款拯救國寶,,產(chǎn)品上用到大熊貓形象的企業(yè),,也都競相捐款。為了妥善調(diào)配善款,,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xié)會應運而生,。
雪中的野生大熊貓,。 攝影/向定乾
竹子開花引發(fā)的社會廣泛關注,讓最初保護大熊貓的歷程迎來曙光,,保護者們翻山越嶺,,自1974年起組織了4次全國范圍的大熊貓野外調(diào)查,一點點摸清國寶們的生活規(guī)律與棲息地,。
圖1,民眾向大熊貓熱情捐款,;圖2,,巡護員在查看地圖,。 圖1攝影/范志勇;圖2攝影/王放
野生大熊貓的棲息地是破碎的,。這從大熊貓國家公園的區(qū)劃就可看出:四川岷山片區(qū),、邛崍山-大相嶺片區(qū),甘肅白水江片區(qū),,均棲息著野生大熊貓,。這種割裂,,是人類活動占據(jù)了低海拔地區(qū)野生大熊貓生態(tài)廊道的結(jié)果,。
建設大熊貓國家公園,意在把這些區(qū)域整合起來,,打通三省之間的大熊貓生態(tài)走廊,。通過對一個傘物種和旗艦物種的保護,實現(xiàn)對該地區(qū)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護,。
巡護大熊貓國家公園的護林員,,許多是原住民,。 攝影/歐陽凱
這里是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群峰匯聚,,植被和野生動物隨著海拔高低大有不同,。川金絲猴、紅豆杉,、珙桐,,一種種我們從小耳熟能詳?shù)恼湎又参锓笔⑸L,同域還分布有數(shù)千種野生動植物,,成就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名片,。
川金絲猴,。攝影/文玉
生態(tài)系統(tǒng)完整性保護的理念有了,保護者們又將目光投向原住民,。事實上,,大熊貓國家公園里還生活著幾十萬原住民。學會了穿越公路的大熊貓,,不時會闖入原住民的生活,。這里的人們很熟悉這種國寶,在四川平武縣和青川縣一帶,,當?shù)厝擞谩鞍仔堋边@樣的昵稱稱呼大熊貓,。
如今,,大熊貓國家公園的原住民,逐漸從原有的放牧和耕種,,轉(zhuǎn)變到從事生態(tài)體驗,、自然教育,乃至巡山護林的工作中,,成為大熊貓國家公園的守護者,。這種社區(qū)參與的保護理念,正是發(fā)源于1997年的平武大熊貓綜合保護項目,。
從單一物種保護,,到生態(tài)系統(tǒng)整體性保護,再到“天人合一”的友好型社區(qū),,保護國寶的歷程,,是中國人保護野生生物、保護完整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縮影,。
03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
世界級“物種基因庫”
自秦嶺一路向北,,在我國的東北邊陲之地,有一座如史詩般壯美的山脈——長白山,。這里有歐亞大陸北部最完整的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也誕生了“國寶”大熊貓之外,另一種耳熟能詳?shù)囊吧鷦游锲炫灧N——東北虎,。
東北虎,,是全球現(xiàn)存最大的貓科動物。這種“大貓”平均體長可達2.8米,,平均體重約350公斤,。東北常見的野生動物馬鹿、梅花鹿,、狍子……都是東北虎最喜歡的美餐,。而在北方寒冷地區(qū),體型僅次于它的“第二把交椅”東北豹,,同樣是大型貓科動物的代表,。
紅外相機捕捉到的東北豹,。 供圖/吉林汪清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白山黑水之間,虎嘯長林,,這是來自大自然的野性呼喚,。虎與豹也是中國人奮進雄健的精神圖騰,只不過這兩種大型貓科動物要想生長,,并不容易,。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區(qū)位示意圖,。 制圖/孫璐,設計/may
一只平均體重350公斤的東北“大貓”,,背后需要3500公斤的食草動物的能量轉(zhuǎn)化,,而3500公斤的食草動物,則需要35000公斤的綠色植物……
這就是生態(tài)學的“十分之一”食物鏈能量轉(zhuǎn)化定律的體現(xiàn),。正是在長白山麓的廣闊林地,,才有東北虎豹賴以生存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這里有中國境內(nèi)極為罕見,、由大型到中小型獸類構(gòu)成的完整食物鏈:
大型的東北虎,、東北豹、棕熊,、黑熊,中型的猞猁,、青鼬,、歐亞水獺,小型的豹貓,、紫貂,、黃鼬、伶鼬等,,組成食肉動物群系,;大型的馬鹿、梅花鹿,,中型的野豬,、西伯利亞狍、原麝,、斑羚等食草動物群系,,同樣極為豐富。
據(jù)保護人員的無線電項圈遙感研究,,一只雄虎平均的生活區(qū)域面積,,至少要1000平方公里。要維持一個可持續(xù)種群,,至少需要50只以上的種群數(shù)量,。因此,要想保護東北虎豹,就需要極大面積低干擾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以往自然保護區(qū)的范圍,,是遠遠不夠的。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也影響到一側(cè)的圖們江,。 攝影/常建儒
位于吉林,、黑龍江交界處老爺嶺的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的建設,就是要恢復東北虎與東北豹的種群,。它與相鄰的俄羅斯組成了面積達1.72萬平方公里的跨國保護地,。地球家園是人類命運共同體,而生態(tài)保護無國界,。
這種食物鏈頂端的大型食肉動物,,是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健康、完整的標志,。從上世紀末開始的東北虎豹保護歷程,,其實也是對其分布范圍內(nèi)這片廣袤的長白山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整體保護過程。
在中國東北地區(qū),,野生東北虎和東北豹在歷史上曾經(jīng)達到了“眾山皆有之”的盛況,。然而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東北天然林被大規(guī)??撤?,虎豹和它們的獵物所喜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闊葉混交林,已然不多了,。
2003年,,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抓拍到野生狀態(tài)下存活的東北虎,至此,,野生東北虎的保護開始進入快車道,。國有林區(qū)禁止采伐、在道路上修建生態(tài)廊道,、推動完達山,、老爺嶺等區(qū)域與俄羅斯的虎豹大種群聯(lián)結(jié)……
2015年的一項調(diào)查顯示,中國境內(nèi)僅有27只東北虎和42只東北豹活動的蹤跡,。如今,,在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散點分布的“黑科技”紅外相機中,不時便會有東北虎豹新個體的照片記錄,。東北亞的原始大山里,,生命的力量勃然生發(fā),。
以虎為代表的大型食肉動物是受人類影響最為嚴重,、保護挑戰(zhàn)最大的類群之一。 供圖/琿春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xié)會
在中國東北的廣袤山林之中,,昔日縱嘯的王者正在歸來,。
04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
中國特有、熱帶特有,、世界特有,!
一提到熱帶雨林,恐怕大家第一反應都是亞馬孫,。但其實,,在中國海南,有一片與亞馬孫熱帶雨林生物多樣性不相上下的“大陸性島嶼型”熱帶雨林,。
海南長臂猿一家,,成年雌性長臂猿為金黃色,,雄性為黑色。 攝影/唐萬玲
如果說海南是中國南海千萬年間地質(zhì)活動凝練出的一座冠冕,,那占海南島面積約1/7的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就是冠冕上的明珠。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區(qū)位示意圖,。 制圖/孫璐,,設計/may
在這里,五指山,、黎母山,、霸王嶺等山脈縱貫海南島南北走向,撐起了海南的屋脊,;
而人們口中“清又清”的萬泉河,,與南渡江、昌化江一起,,鑄造了 “海南水塔”,。
海南熱帶雨林尖峰嶺山谷,。 攝影/廖士清
這里更是海南島的生態(tài)制高點。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這座動植物聯(lián)合搭建的“生物多樣性王國”,雖然面積還不到全國陸地國土面積的萬分之五,,但擁有全國約20%的兩棲類,、33%的爬行類、38.6%的鳥類和20%的獸類,。
海南熱帶雨林中的黑枕王鹟,。 攝影/劉璐
這片熱帶雨林里,,海南蘇鐵、伯樂樹,、坡壘等國家級的植物珍寶隨處可見,,雨林磅礴而時刻生發(fā)的生命力,更是養(yǎng)育了海南長臂猿,、海南坡鹿,、海南孔雀雉等珍貴野生動物。
卷起來呀!蕨類植物,。 供圖/《尋找我們的國家公園》
海南熱帶雨林驚人的生物多樣性,,足以撐得起三個詞:
中國特有、熱帶特有,、世界特有,!
生長在海南的熱帶雨林,。 供圖/《尋找我們的國家公園》
這片中國獨有的島嶼型熱帶雨林寶藏,背后藏著一個個野生生物保護的奇跡故事,。比如,,世界上最孤獨的靈長類物種——海南長臂猿。
海南長臂猿的名字,,恐怕大多數(shù)人都沒有聽說過,,盡管這個名字里的“海南”和“長臂猿”都是人們熟悉的詞匯。這種不知名的靈長動物,,曾在2002年第19屆“國際靈長類大會”上被列為世界極度瀕危靈長類第1位,,當然,這可一點都不光榮,。
隨著上世紀70年代國有林場的建立破壞了它們的棲息地,,以及人們打獵的傳統(tǒng)削減了它們的族群,,到20世紀70年代末,它們就只剩下2群,、7到9只了,。
1999年,海南省在全國率先建設生態(tài)省,,海南長臂猿的命運迎來曙光,。人們種下8萬余棵果實為長臂猿喜愛的本土植物,搭建繩橋供長臂猿遷移……如今,,海南長臂猿野外種群數(shù)量增長到5群35只,,它們桀驁雨林的英姿,正在逐漸回歸,。
海南坡鹿,,海南特有動物。 供圖/《尋找我們的國家公園》
在熱帶雨林中,,每一種生靈,,都是大自然澎湃生命的折射。
05
武夷山國家公園
地球同緯度最完整,、最典型,、面積最大!
提起武夷山,,大家都知道,,這里是世界烏龍茶和紅茶的源頭。但作為國家公園的武夷山,,還是地球同緯度最完整,、最典型、面積最大的中亞熱帶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
與其他幾處國家公園不一樣的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產(chǎn)生活模式,,讓武夷山這片自然熱土,留下了許多人文印記,。
武夷山國家公園區(qū)位示意圖,。 制圖/孫璐,,設計/may
綿長而雄奇的武夷山脈,是中國東南區(qū)域的神來一筆,。海拔約2161米的黃崗山,,足以比肩五岳,,在東南沿海一枝獨秀。
它有典型的自然景觀,,碧水丹霞“色如渥丹,、燦若明霞”,不知道惹來多少文人墨客——
大王峰氣勢雄渾,,層層蒼翠掩映著酒紅色山體,;九曲溪氣質(zhì)多情,曲曲折折縈繞在大王峰左右,。兩者如同“霸王別姬”,,山有傲骨水有柔腸,丹山目送一江碧水遠去,。
它有深藏如璞玉的自然遺產(chǎn)——
這片山中保存了210.7平方千米未受到人為破壞的原生性森林植被,,這是地球同緯度最完整、最典型,、面積最大的中亞熱帶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
“蛇的王國”“昆蟲世界”“鳥的天堂” “研究亞洲兩棲爬行動物的鑰匙”,一個個響亮的名號卻鮮為人知,。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穿山甲,。 攝影/董磊
武夷山,不只是東南屋脊,,生態(tài)寶地,,同樣也是一座歷來受人關注保護的文化高峰。
早在新石器時期,,古越人就已在此繁衍生息,。唐代唐玄宗封表武夷山,明令保護山林,,不準砍伐,。武夷山腳下,大儒朱熹曾在此生活,、著述,、教學數(shù)十年。儒,、釋,、道,都能在武夷山脈遍地開花,。
武夷山灰喉雅雀,。 攝影/劉璐
在武夷山,,不僅有先民們留下的歷代摩崖石刻這一中國古書法藝術的豐碑,,更有古代官府和鄉(xiāng)民保護武夷山水和動植物的禁令13方,生動詮釋了中國人的自然智慧,。
珍貴的自然遺產(chǎn)和文化遺產(chǎn)相融合,,華夏民族與自然生靈共繁衍,它們的關系該如何處理,?武夷山國家公園,,將是一片極佳的試驗田。
五處國家公園,,是我們最珍貴的自然遺產(chǎn),,我們還有更多的自然珍寶和國家寶藏去追尋,去保護,。
亞洲象和長江江豚,都是中國的珍寶,。 圖1攝影/程雪力,,圖2攝影/程斌
我們有占據(jù)2/5陸地國土的中國草原,有中國人的“中央山脈”秦嶺,,有象征著中華民族的“五岳”名山,,有長江黃河之外的千千萬萬條母親河……
每一處原野都值得珍重,每一處山河皆為家園,。國家公園,,是我國最珍貴、最重要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從保護到共生,,從共生到發(fā)展,我們建設生態(tài)文明的薪火,,永不止歇,。
好消息:2021全國素質(zhì)教育新課堂教研成果評選主要有論文、課件,、微課教案評選等,。同時開展第十四屆“正心杯”全國校園科幻寫作繪畫大賽。主辦單位:《山西科技報·今日文教》編輯部,、中國中小學教育藝術教與學研究中心,、《作家報社》、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中華文教網(wǎng)等,。咨詢電話;010-89456159 微信:15011204522 QQ:1062421792 ,。
大熊貓,,中國人的國寶。 攝影/呂植
最后,,我們據(jù)國家林草局、新華社等公開資料,, 整理了中國國家公園的相關問題,, 帶大家熟悉我們的國家寶藏:
編輯:紅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