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記者近日調查發(fā)現,在多個網絡購物平臺,、二手交易平臺,,有不少賣家正在公開叫賣這類“車牌”,他們號稱可以“1:1還原”“定制”各種車牌,,傳統(tǒng)藍底車牌,、新能源綠底車牌以及摩托車牌等,“全國各地車牌都能復刻”“輕松通過各種門禁識別設備”,。
接受采訪的專家直言,,這其實就是在賣假車牌,,無論是生產、買賣還是使用都涉嫌違法,。實踐中,,因用途隱蔽、暗語交易等原因,,對這種假車牌的治理存在一定難度,,建議相關部門加大打擊力度,平臺強化監(jiān)管,,同時提高門禁設備的科技識別水平,,讓假車牌無處遁形。
定制車牌公開叫賣
號稱能過門禁系統(tǒng)
“各地車牌藍標綠標都有,,門禁出入專用”“公司學校廣告裝飾車貼小區(qū)門禁抬杠識別”“不抬桿可退,,適用于多種場合”……賣家在網絡平臺賣力吆喝上述“定制車牌”,有商家的店鋪名就叫“門禁識別標牌”“汽車標牌廠”,。
記者隨機詢問幾家售賣此類車牌的店家,,發(fā)現在平臺對話框中,不少店家語焉不詳,。例如,,當記者詢問“是可以做和真車牌一樣的嗎”,店家回復“+V”,,暗示要通過私人聊天軟件進行后續(xù)溝通,;還有的店家并未直接回復,只說“詳情頁有介紹,,能接受再拍”,。
記者注意到,所有在商品名稱中提到“門禁車牌”,,并以汽車車牌作商品圖的,,所售商品均是由買家提供車牌號,賣家定制車牌,,價格在9元至300多元不等,。價格越高,賣家表示“越逼真”,。除汽車外,,不少賣家還表示可以定制摩托車車牌,價格在50元左右,。
在咨詢過程中,,還有賣家提出,他出的貨“和別的低檔貨不同”“不只能過門禁,還能過高速”,,普通車牌298元一塊,新能源車牌328元一塊,。在溝通過程中,該賣家還表示可以先買一塊車牌再買張機動車行駛證,,搭售一套620元,“這樣上路也不怕查”,。
該賣家提供了樣品圖片,,乍一看上去十分逼真——車牌上文字排列整齊,材質顏色看上去和正常車牌無異,,還有防偽標志和二維碼,;機動車行駛證也各種標記齊全,還像模像樣地設計了防偽底紋,。
然而,,這些在內行眼中依然是“一眼假”。記者以該賣家提供的照片詢問一名交警,,對方回復說,,機動車行駛證的字體不對,防偽底紋模糊,,一看就是假證,。而車牌雖然字樣和真品差不多,但現實中防偽標識一查,,也能迅速辨別真?zhèn)?。“這種假車牌完全無法上路行駛,,一查一個準,。”該交警說,。
那么,,賣家宣稱的“可過門禁”是否真實,?記者在網上分別以27元和260元購入兩種所謂“定制車牌”,,27元車牌直接標明“平面車牌,僅作門禁識別用”,,260元的則號稱“與真車牌1:1還原”,。
收到上述兩款車牌后,記者與真車牌進行對比發(fā)現,,其中27元車牌確如賣家介紹中所說,,是鋁制的平面金屬薄片上打印有車牌號,,在號碼上方中間部位用極小的黑色字跡寫著“門禁識別專用”;而260元車牌雖然看似和真車牌一樣,,號碼在金屬底板上有凸起,,但細節(jié)上還是存在許多不同之處:車牌部分位置油漆涂制不均,所謂防偽標碼比真車牌還多且位置不同,,印的字符也與真車牌不同,。
盡管所購的兩塊車牌都和真車牌有或大或小的差異,但記者在多個小區(qū),、辦公樓停車場,、商場停車場等地嘗試后發(fā)現,除個別小區(qū)門禁顯示無法識別外,,大部分地方都可以識別這兩塊車牌以進出,。售賣車牌的賣家也在私聊中信誓旦旦保證:“進出各種停車場只是小問題,只要不是特別高級的門禁都能過,,賣了這么多單從來沒出過問題,。”
假車牌很有“市場”
制作使用涉嫌違法
在受訪專家看來,,這種所謂“門禁識別車牌”實則就是假車牌,,制作、買賣,、使用假車牌,、行駛證的行為涉嫌違法犯罪。
北京乾成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王琮瑋律師分析說,,根據《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記分管理辦法》規(guī)定,,使用偽造、變造的機動車號牌,、行駛證,、駕駛證、校車標牌或者使用其他機動車號牌,、行駛證的,,一次記12分。該行為還違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偽造,、變造或者使用偽造、變造的機動車登記證書,、號牌,、行駛證、駕駛證的,由公安交管部門予以收繳,,扣留該機動車,,處15日以下拘留,并處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王琮瑋說,,根據多部門聯(lián)合出臺的《關于依法查處盜竊,、搶劫機動車案件的規(guī)定》,偽造,、變造,、買賣機動車牌證及機動車入戶、過戶,、驗證的有關證明文件,,構成犯罪的,依照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的公文、證件,、印章罪處罰,。“同時,,制作,、購買、使用假車牌,、行駛證還可能觸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如果給牌證實際所有人造成損害,套牌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進行賠償,。”
在北京正大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胡穆之律師看來,,假車牌公然銷售,、使用,增加了交通事故發(fā)生的概率,,擾亂了公共秩序,,還可能為犯罪活動提供作案工具,假車牌,、行駛證隱瞞混淆了真實機動車身份,,極易成為犯罪分子的作案工具,嚴重危害社會和諧穩(wěn)定,,危及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假車牌還會擾亂經濟秩序,假車牌可能用于非法營運,,造成國家稅費的大量流失,。實踐中,假牌車發(fā)生事故,,不僅給真牌車車主帶來麻煩和經濟損失,,往往還附帶騙保等欺詐行為,嚴重損害保險公司的經營秩序和利益,?!蓖蹒|說。
然而,,這種“定制”的假車牌很有“市場”,。
記者在某網購平臺發(fā)現,多款標注“門禁車牌”的商品銷量超百件,,最高的達900+,。在商品評價中,不少購買者留言表示“好用”“很容易識別”,,還有的直接曬出了假車牌的實際使用圖片,。
在一些商品詳情頁中,有瀏覽該商品的消費者提問:“買車牌違法嗎,?”對此,,不少購買過該商品的買家回復稱“私下用沒事”“就過小區(qū)門禁,查不到”,。
記者以“用這種車牌會不會出事”咨詢了多個賣家,,賣家均表示“別上路,沒事的”,。還有賣家告訴記者,,他們專門在車牌上標記了“門禁識別專用”等字樣,也在商品詳情頁中提示了“僅作門禁識別使用”,,因此“不違法”,。
北京律師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吳迪認為,使用假車牌進入停車場和通過小區(qū)門禁等行為,,可能觸及違法入侵,、欺騙等罪行。而套用他人車牌號使用則可能構成盜用他人機動車號牌罪,、欺詐罪等,。通過這種手段逃避交納停車費用也是違法行為,,嚴重的還涉嫌占用公共資源、逃稅等罪名,。
吳迪直言,,“門禁專用”等標注并不能為賣家免責。標注“門禁專用”等只是賣家為了逃避法律責任而采取的手段,,混淆視聽,,并不改變其違法行為的本質,賣家依然應當受到法律制裁,。
加大打擊懲處力度
運用技術強化監(jiān)管
實際上,,因使用假車牌被查處的案例屢有發(fā)生。
近日,,湖北襄陽東津警方接到報警,,在轄區(qū)某醫(yī)院停車場,一員工車輛進入停車場時顯示“號牌已入場”,。原來,,張某為了方便開車到醫(yī)院接受治療,在網上以該醫(yī)院員工的車牌號碼定制了一副車牌,,專用作進出醫(yī)院使用,。張某涉嫌挪用他人機動車號牌,被警方依法處理,。
另一起案例中,,江蘇揚州民警于今年1月查獲一輛套牌汽車,并在車內搜出另外一塊假車牌,。經查,,司機魏某在市區(qū)一家寫字樓上班,由于寫字樓停車場按時計費,,他在得知有同事辦了月卡后便動了歪心思,,在網上買了兩塊假車牌裝到自己車上交替使用,借此免交停車費用,。因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魏某面臨15日的行政拘留、罰款3000元記12分的處罰,。
受訪專家告訴記者,,由于這類車牌賣家常用暗語、轉入私下交易,,買家實際使用時也通常不上路,,除非被套牌車主主動報警,否則很難被發(fā)現查處,。
為提升整治力度,,胡穆之建議,,多措并舉從嚴監(jiān)管,斬斷假車牌的產業(yè)鏈,。公安機關聯(lián)合物業(yè)公司,、停車場管理部門等提升門禁設備網絡識別技術,及時發(fā)現,、懲處違法行為。將交通失信行為列入社會誠信體系建設,,一旦發(fā)現售賣和購買假車牌,、行駛證的,視為交通失信行為從嚴處罰,。
吳迪呼吁,,網絡平臺與執(zhí)法機關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加強信息分享機制,,及時將發(fā)現的違規(guī)商品和賣家信息提供給執(zhí)法機關,。同時,平臺應加強對商品的審核和監(jiān)管力度,,通過技術手段和人工審核相結合,,確保上架商品的合法性和真實性。對涉及車牌等敏感商品的審核應當更為嚴格,,采用身份驗證制度,,如實名認證、銀行賬戶驗證等,,確保賣家的真實身份信息,,降低其違法活動的可能性。
“利用技術手段,,例如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對購物平臺上的商品進行監(jiān)測和分析,及時發(fā)現涉嫌違規(guī)的商品,,并采取有效措施,。同時,加強對賣家發(fā)布信息的監(jiān)控,,防范賣家通過使用暗語等手段規(guī)避平臺監(jiān)管,。”吳迪說,。
吳迪還提到,,要加強法治宣傳,提高公眾對購買和使用假車牌的法律風險認知,。加強對相關法規(guī)的普及,,使公眾明白購買,、使用假車牌等行為將面臨的法律責任。建議平臺通過展示相關法規(guī)鏈接,、警示標語等方式,,讓消費者在購買相關商品前充分了解法律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