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姑蘇,,水碧于天,。 同里古鎮(zhèn),游人如織,。踏著青石板,,看河里搖櫓船往來穿梭,沿岸古樟樹亭亭如蓋,,老建筑門前的紅燈籠隨風輕搖……一條老街,,一眼千年。 |
近日,,記者走訪江蘇古建筑老街區(qū),,從蘇州平江路到鎮(zhèn)江西津渡,,從無錫清名橋到常州焦溪古鎮(zhèn),,一個個歷史悠久的老街區(qū),、韻味悠長的古建筑,訴說著一座座城市的文脈,。
滋養(yǎng)地域風韻
漫步揚州仁豐里歷史文化街區(qū),,古宅民居鱗次櫛比,一磚一瓦濃縮了揚州的歷史與風情,。
700米,,正常步行只需10分鐘,可在仁豐里,,卻需要近1小時才能“走完”,。仁豐里南北走向,兩側東西向整齊排列著頭巷,、二巷,、三巷、四巷等數條小巷,,是唐代揚州老城里坊制格局的遺存,。
“從明代開始,仁豐里就是揚州人的重要住宅區(qū)域,?!睋P州市歷史文化名城研究院副院長邱正鋒告訴記者,“近年來,,在保留傳統(tǒng)風貌的基礎上,,街區(qū)努力改善居住條件,延續(xù)古城小巷的生活氛圍,,留住活態(tài)歷史,,讓繁華熱鬧在古城重現?!?
揚州不產鹽,,卻是一個因鹽而盛的城市?!斑@是一座千年名城,,與大運河息息相關?!蔽氖穼<翌欙L說,,因為獨特的地理優(yōu)勢,借助貫通南北的大運河,,兩淮鹽區(qū)的銷售范圍擴大,,造就了明清時揚州城的富甲一方,。
2014年6月,大運河在第三十八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館長鄭晶介紹:“大運河為沿岸的許多城市帶來了經濟的繁華,,也帶來了人文的繁華?!?
東關歷史文化街區(qū),,曾是大運河沿線最為活躍的商貿往來和文化交流集聚地,也是揚州新世紀以來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起點,,見證了揚州的城市發(fā)展,。
據不完全統(tǒng)計,唐代有150多位詩人寫下吟詠揚州的詩篇超過400首,。東關街上的街南書屋舊稱小玲瓏山館,,是當時揚州詩文之會最興盛的場所之一。
從2015年開始,,揚州建設城市書房,,構建15分鐘閱讀圈。現在的街南書屋成為24小時城市書房,。溫馨的書房,,營造出濃濃文化氛圍。
“如今,,東關街成為一個充滿活力的歷史文化空間,,顯現了千年運河城市的獨特風韻?!鼻裾h說,。
綻放非遺新彩
夜幕降臨,一幅流光溢彩的畫卷沿秦淮河鋪開,,南京夫子廟歷史文化街區(qū)十里流彩,,仿佛復現了《上元燈彩圖》中燈市與商貿集市的盛況。
2024年春節(jié),,文化和旅游部將“點亮中國燈”——首屆全國燈彩聯展主場選在這里,。秦淮燈彩歷史可以追溯至三國時期,至清代,,秦淮燈彩在制作上愈加精巧,,在品種樣式上也有較大發(fā)展。
秦淮燈會省級非遺傳承人曹真榮已經80歲,,在燈市上堅守了近60年,。記者在工作室看到他時,他正在全神貫注地制作花燈?!盎綦m小,,技藝卻繁,要經過劈,、鋸,、裁、剪,、削,、熏、烘,、烤、熨,、浸,、染、扎,、裱,、繪等數十道工序才能完成?!辈苷鏄s告訴記者,,扎燈不僅講究技藝上的功夫,還需要式樣上的創(chuàng)新,。
今年的龍燈就有不一樣的創(chuàng)新,。“腳要長,、爪要有勁,、眼睛要有神,體現出時代風采和龍的神韻,?!辈苷鏄s介紹,以前的龍眼是用皺紋紙貼或卷的,,經典但不夠立體,,今年他從市場上淘到一種從白到藍、顏色漸變的“塑料珠子”,,用來制作眼睛,,龍燈更顯得栩栩如生。
傳承與創(chuàng)新,,在同為省級非遺傳承人的女兒曹紅身上有更明顯的體現,。“我們在延續(xù)1700多年老材料、老工具,、老技藝基礎上嘗試創(chuàng)新,。例如以碳素鋼代替部分竹篾做骨架,更牢固,;用無紡布與皺紋紙相結合塑造更多細節(jié),;用光纖作光源更顯輕巧……”曹紅介紹,在今年燈會上,,她還展出了卡通圖案,、動漫人物花燈,以吸引年輕人,。
“秦淮燈會對我來說,,是精神支柱,也是生活奔頭,。秦淮燈會在南京人心中的分量也很重呢,。”曹真榮說,。
秦淮河流域自古以來交通便利,,兩岸手工業(yè)、絲織業(yè),、商貿業(yè)發(fā)達,。扎根沃土,秦淮燈彩得以快速發(fā)展,,并帶動剪紙,、空竹、繩結,、雕刻,、皮影、踩高蹺等民間文化藝術形式發(fā)展,。
2021年,,位于夫子廟鈔庫街的南京市非遺體驗中心正式開館。游客們能在非遺傳承人的指導下,,體驗非遺項目,。“通過舉辦展覽,、展演,、體驗活動為市民搭建了解非遺、愛上非遺的橋梁,,增強傳承千年文脈的自信與自覺,。”非遺體驗中心負責人尹磊說。
凝結精神力量
南通,,唐閘歷史文化街區(qū)靜靜守望,。黑色蝴蝶瓦屋面、甘蔗脊,,如今在唐閘還能看到保存著原風貌的老廠房,。
唐閘的工業(yè)遺產是一座物質與文化富礦?!按筮_公電機碾米公司舊址”“新民巷”“復興巷”等讓人們更好地觸摸那段歷史,。
講解員王振宇介紹,19世紀末,,中國近代著名實業(yè)家張謇在唐閘籌建了大生紗廠,,隨后相繼興辦了榨油、磨面,、冶鐵,、蠶桑染織等一系列附屬實業(yè)群體。
1910年前后,,唐閘已經初步建立起了以棉紡織為中心、相關配套產業(yè)相互支持的工業(yè)體系,。
如今仍在運河畔的大生碼頭與大生紗廠鐘樓,,見證了當年唐閘的擔當。
100多年來,,大生紗廠從未間斷過生產,,也不曾停止開拓和創(chuàng)新,一根根紗線,,述說著“實干興邦”的實踐,。
“敢擔責任、敢于爭先,,是我們一以貫之的使命感,。”大生集團黨委副書記張啟祥介紹,,如今大生集團擁有先進的數字化紡織車間,、智慧紡紗工廠,帶動產業(yè)整體質態(tài)提升,。
“南通從江海交匯的一方土地,,成為跨江而立的近代名城,離不開以張謇為代表的實業(yè)家的奮力開拓,,實干,、奉獻、開明、有擔當的品格早已融入南通的城市氣質,。這些寶貴的精神綿延百年,,激勵著一代代南通人踔厲奮發(fā)?!蹦贤ú┪镌分v解員陸苒苒說,。
走在老街區(qū),如同翻開一本本城市記憶之書,,歷經歲月滌蕩,,刻錄生活痕跡,古老的文脈融入日常,、傳承發(fā)展,,在新時代獲得了更加雋永的生命力?!?人民日報 》( 2024年04月22日 04 版)
(編輯:月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