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典藏】《漢汲黯傳》是趙孟頫傳世小楷書法作品中的精品,,與他的其他小楷作品如《道德經(jīng)》等相比,此作起筆敦重典雅,,既無媚笑之態(tài),,又無蝌蚪之蠢,輕重得宜,;行筆從容不迫,,一氣呵成,既無風馳電掣之暴,,又無婀娜柔弱之軟,,雖峻利而不失溫和;收筆似稍重,,倒更顯筆鋒不茍,,請欣賞!
趙孟頫 《漢汲黯傳》小楷,,紙本,,烏絲欄 17.6×17.4cm×10 1320年,日本東京永青文庫藏。
《汲黯傳》,,宋淡黃藏經(jīng)紙本,,小楷冊頁,共10頁,,每頁縱17.6cm,,橫17.4cm,烏絲欄界,,每頁12行,,行字數(shù)16至18不等,共119行,,計1946字,,第6頁12行197字,為文征明補書,。先后經(jīng)袁褧,、項元汴、項晦甫父子,、李宗孔(1618-1701),、卞永譽(1645-1712)、安岐,、錢維喬(1739-1806),、唐作梅、鮑桂生,、孫毓汶(1833-1899)孫孟延父子,、斐景福(1854-1936)遞藏。
卷后有文征明嘉靖二十年(1541)跋,,時年72歲,,項元汴萬歷三年(1575)跋,編為宗字號,,笪重光康熙二十六年(1687)跋,,馮譽驥同治十二年(1873)跋,鮑源深(1812-1884)同治十二年跋,,孫孟延光緒二十五年(1899)跋,。《汲黯傳》墨跡現(xiàn)藏日本東京細川家永青文庫,。1941年日本《國華》雜志第51編第10冊第317-325頁有瀧拙庵的短文評價,,此外未見日本學者的更深入研究。
這件作品是趙孟頫傳世小楷書法作品中的精品,。與他的其他小楷作品如《道德經(jīng)》等相比,,此作起筆敦重典雅,,既無媚笑之態(tài),又無蝌蚪之蠢,,輕重得宜,;行筆從容不迫,一氣呵成,,既無風馳電掣之暴,,又無婀娜柔弱之軟,雖峻利而不失溫和,;收筆似稍重,,倒更顯筆鋒不茍。彎筆從容使轉(zhuǎn),,凝遲內(nèi)含,;折筆立頓方棱,工雅文靜,。
彎筆從容使轉(zhuǎn),,凝遲內(nèi)含,;折筆立頓方棱,,工雅文靜。豎筆捺撇皆重,,其他筆畫疏淡參差,,穿插其中,如叢碧中疏枝密葉,,月光透射,,掩映成趣。其點雖小而頗顯神采,?;蜃蠡蛴遥蛏匣蛳?,俱能各逞其姿,,重可如山墜石,輕可如毫末隨風,。行間兩側(cè)朱絲為限,,直行左右協(xié)調(diào),而橫不成列,,反而相互酬對,,相得益彰。趙孟頫自稱《汲黯傳》得唐人遺風筆意,。
清代馮源深評云:“此書方峻,,雖據(jù)歐體,,其用筆之快利秀逸,仍從《畫贊》,,《樂毅》諸書得來,。”倪瓚也說:“子昂小楷,,結(jié)體妍麗,,用筆遒勁,真無愧隋唐間人,?!?nbsp;(引自《書林藻鑒》 )這件作品也是小楷初學者最好的范本,為歷代書家所推崇,。
《汲黯傳》書風與趙孟頫傳世小楷風格迥異,,故歷來對此真?zhèn)螤幾h頗多。一種推斷為俞和(1307-1382)仿趙之作,,持此觀點者頗多,,臺灣的張光賓、傅申,、大陸的王連起等,。俞和好仿趙書,也多臨晉人小楷如《樂毅論》等,。其精工扎實,、功力深厚處,是其他學趙者難以達到的,。但趙的虛和婉麗,,俞和卻沒有能學到,以此辨俞和作偽趙書,,可謂洞若觀火,。
《汲黯傳》同他自臨的《樂毅淪》、《臨定武蘭亭序》款書小楷一樣,,也是只見方峻剛利,,而沒有趙的虛婉遒媚。有人認為此為文徵明臨本,,其中跋語中的補筆說明不過是此地無銀三百兩,,欲蓋彌彰而已。但堅持認為這是趙孟頫不朽之作的學者大有人在,,“僅憑書風方峻剛利,,即文徵明所言軌方峻勁,便斷《漢汲黯傳》為俞和書,,似證據(jù)稍欠,,況以俞和小楷《樂毅論》與《漢汲黯傳》相比,,不僅欠于精工老到,且于神韻亦不可同日而語也,?!?
(編輯:月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