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劇院設計者辭世:穿過戴高樂,、浦東機場,,追尋透明與自在

  來源:綜合自UED等2018-10-14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他是法國戴高樂機場、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等全球50余座大型機場的設計者,,也設計了巴黎郊外的新凱旋門,、北京國家大劇院、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等知名建筑——法國知名建筑師保羅·安德魯(Paul Andreu)于法國當?shù)貢r間10月11日辭世,,享年80歲

他是法國戴高樂機場,、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等全球50余座大型機場的設計者,也設計了巴黎郊外的新凱旋門,、北京國家大劇院,、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等知名建筑——法國知名建筑師保羅·安德魯(Paul Andreu)于法國當?shù)貢r間10月11日辭世,享年80歲,。據(jù)外媒報道,,本周一,安德魯出席了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為日本建筑師安藤忠雄舉辦的晚宴,,據(jù)到場者回憶,,他看起來十分疲憊虛弱。對于工作的狀態(tài),,崇尚自由的安德魯此前曾說:“我對建筑結構的輕盈和透明始終抱有興趣,,現(xiàn)在我變得更寬容。其實現(xiàn)在我最大的感覺是,,今天的我更自由——我處于一種自由狀態(tài)之中,。”

保羅·安德魯(1938-2018)

安德魯1938年7月10日出生于法國西南部的吉倫特省,,畢業(yè)于巴黎高等工科學院,。還是學生時,他對藝術和科學都報以興趣,。在自己的回憶錄中,,安德魯寫道,,“那時的我,剛剛二十歲,,正在思考自己的人生應該怎樣度過,。科學,、藝術,,這兩樣都吸引我,。對于前者,,我知之甚少,對于后者,,我一無所知,。然而,無知者無畏,,哪一樣我都不想放棄,。為什么不能兩者兼得呢?難道就沒有兩者融合的領域嗎,?”

于是,,他找到了一個看上去很完美的結合——建筑領域。他在相當年輕的時候就已經(jīng)嶄露頭角,,年僅29歲時就設計了巴黎戴高樂機場候機樓,。從此,作為巴黎機場公司的首席建筑師,,他設計了尼斯,、雅加達、開羅,、上海,、關西等地的國際機場。2004年,,戴高樂機場的一座航站樓倒塌,,導致數(shù)人死亡。這一事件對安德魯影響很大,,他暫停了自己的工作,。

戴高樂機場一號航站樓 Paul Maurer

戴高樂機場一號航站樓 ? Paul Maurer

除了機場之外,安德魯還設計了英法跨海隧道的法方終點站和拉德芳斯新凱旋門,。1989年,,法國大革命的兩個世紀以后,這一開創(chuàng)性的項目在巴黎正式問世,,成為舉世聞名的地標,。

安德魯在國際上也完成過不少負有盛名的項目,,他對中國充滿熱情,曾經(jīng)設計過國家大劇院,、廣州新體育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和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等等。事實上,,正是來到中國以后,,安德魯不再設計機場項目,而開始涉足更廣泛的建筑類型,?!?000年以后,我不再設計機場了,。原因是當時我來到了中國,,我發(fā)現(xiàn)這里有大量的機遇等待著我。我們在這里進行了各種大型公共項目,。這是讓我成為一名獨立建筑師的機會,。此后,我在巴黎創(chuàng)辦了新的事務所,,我們有20到25個員工,,我們在中國也有建筑師同事?!卑驳卖斣诮邮芙ㄖ熂孀骷襐ladimir Belogolovsky的采訪時說道,。

上海浦東國際機場

北京國家大劇院

“我工作的一個動力在于,我覺得每一本書都是未完成的,,等待建筑師用雙手去完成它,,建筑師通過各種元素,光線,、風,、水來賦予它生命。我對建筑結構的輕盈和透明始終抱有興趣,?!卑驳卖斣@樣寫道。

除了建筑,,安德魯還會畫畫,,他畫抽象畫,去年,,安德魯個人繪畫作品展“紙間詩語”在北京舉行,。安德魯直到晚年才開始繪畫,但豐富的人生經(jīng)歷似乎使他對畫畫有了更多的熱情,“像我這樣72歲才開始畫畫,,永遠比不上15歲學藝的畫家,,但是我愿意在繪畫中傳達我50年的目光?!痹谌ツ暾褂[期間,,安德魯用紙和丙烯機進行創(chuàng)作,他將紙揉皺,,觀察它形成的肌理,,紋路和褶皺?!拔蚁蠕侀_一張紙,,腦海里想這張畫可能是黑色的,可能還有點紅色,,我就開始采用上色,,差不多的時候,我在上面疊加一張紙,,把這個紙弄濕,下面的顏色會滲透過來,,產生一些肌理感,,這是事先不會預知的一些東西。這個操作步驟對于我來說并不重要,,反而整個過程的無法預料性和驚喜一直發(fā)生著,。”

上海東方藝術中心 Agence Paul Andreu

從設計機場到承接各種項目,,安德魯對于建筑師是否應該“專攻”某一類型的建筑有自己的看法,。在他看來,最好的及建筑是“重新發(fā)現(xiàn)某個概念,,而不只是對一系列步驟進行打包”,,“當我剛開始工作時,那是設計機場的黃金時代,,那時候,,我們可以不斷地去試驗新的想法,因為機場一直在變化和成長之中,?!?

雅加達機場 Labo ADP

安德魯?shù)漠嬜?

安德魯讀書,念詩,,聽音樂,,畫畫,這一切都讓他充實。不過,,在他看來,,他的藝術和建筑之間并沒有之季節(jié)聯(lián)系,“就像我們的事物和思想之間也沒有直接聯(lián)系一樣,。但是一旦你獲得了能量,,你就能做到一切?!卑驳卖敳徽J為靈感和項目之間存在直接聯(lián)系,,“在你的內心深處,必須有一種轉化,。我很難告訴你哪些想法來自何處,,但是繪畫無疑是必要的。如果我不畫畫,,我就沒有想法,。答案在行動當中。在你的大腦,、眼睛,、思考、繪畫和雙手之間,,似乎有種復雜的聯(lián)系,。”

他曾說:“正是為了繪畫,,我才去學了建筑,,我很樂意和畫家交流,我心里覺得繪畫這門藝術恰好和科學的貢獻是互補的,,那時我還從未接觸過任何建筑師,,這個決定是為了藝術的理想,從此我被建筑所吸引,,他占據(jù)了我的整個人生,。作為起步者和初學者,作為一個年輕的畫家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像我這樣72歲才開始畫畫,,永遠比不上15歲學藝的畫家,但是我愿意在繪畫中傳達我50年的目光,?!?

————

延伸閱讀

對話|安德魯:我處于一種自由之中,望建筑能改變人們的行為方式

Q:您對于法國夏爾戴高樂機場一號航站樓的評價,?

A:它是我的第一個項目,,那時我29歲,,卻主持設計了可能是法國最大規(guī)模的建筑項目。航站樓的統(tǒng)籌,、設計,,對我來說充滿了冒險和挑戰(zhàn)。它在1974年后投入使用,,在那之后我仍然服務于這一項目長達30年,。但我們的確改變了機場的方式,戴高樂機場一號航站樓,,它是一種超越,。

Q:對于中國國家大劇呢?A:最重要的是它所處的場地,,它在北京城的中心位置,,北京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群之一,它充滿了歷史,、文化,,力量…….設計國家大劇院是一份非凡的榮耀,也是一種責任,。

Q:聽說您設計國家大劇院的靈感,,來自一顆非洲的種子。是這樣的嗎,?

A:是的,,這東西我一般不給別人看的。它大概是類似面包樹種子的東西吧,,是我的護身符,。像小孩子的玩意兒,。每當我們的工作遇到困難,我都會把它緊緊握在手里,。它能幫我度過難關,。其實你可能會發(fā)現(xiàn),,我的設計,像一些作家的作品一樣,,有一個母題,,那就是圓形的結構。這不知算不算我的一個情結,,可能從精神分析學上能找到答案吧——不過我從來沒有請人為自己做過精神分析,!

Q:在你的建筑職業(yè)生涯中,曾經(jīng)設計了很多機場,、車站,、博物館等,這些項目的目標中最重要的是聚集和組織人流嗎?

A:設計機場中重要的的確是如何組織人流,。我會嘗試去設計人流的循環(huán),,讓空間去適應這些循環(huán),我的設計從來都不會起始于一個確定的外觀形式,,組織內在的空間和人才是重要的方面,。我們從不設計“盒子”,而是會去觀察究竟它的內部會發(fā)生什么,,而整個的建筑形體則需要將內部發(fā)生的事件和人們全部包含其中,。

Q:在公共空間的設計中,你曾經(jīng)提出過“擴張”的概念,,而公共空間也總是面對著如何開放卻又保持獨特性,,你對于公共空間的設計有怎樣的理解?

A:公共空間必須能夠面向大多數(shù)人開放,,從這一點來說,,人們可能會認為公共空間需要達到一種平均,滿足所有的可能,,但其實建筑師必須對于人們得不到滿足的部分保持小心和警醒,。當你在設計公共空間時,你必須注意到人們的需求,,而不僅僅只是想推動某件事,,或是讓自己的名字能夠被銘記。你必須要有一種責任感,,你需要為什么負責,,這其實是很難的事,因為你不可能了解所有人的需求,,甚至人們自己也很難知道自己的真實需求,。

Q:你如何看待建筑與城市、人的關系呢,?

A:我經(jīng)常在思考的是,,什么樣的空間對于建筑是有意義的,其實不是結構,,有時候我們會思考結構,,但是結構并不是建筑,如果拿國家大劇院來舉例,,設計中如何組織人們,,人們的行進路線,我經(jīng)常會思考這些,,當你可以看到充滿想象力的劇院,,它必須變化,,對于我,建筑的責任不是讓我自己改變,,而是讓建筑改變,,我希望建筑能夠改變人們的行為方式。

Q:您談及傳統(tǒng)跟現(xiàn)代的時候,,曾經(jīng)表達過很有趣的觀點,,說我們不要重復過往人的做法,我們要有很現(xiàn)代的表達,,要創(chuàng)造未來的傳統(tǒng),。但法國在我們印象中是很堅持自己傳統(tǒng),很為自己歷史驕傲的國家,,您為什么會有那樣的看法呢,?

A:無論是中國人還是法國人,都是有深厚的文化傳統(tǒng)的,。這些文化像是我們背后的一堵墻,,推動著我們向前進。正是因為有這樣深厚的基礎,,我們才可以在文化的幫助下繼續(xù)前進,,而且它給了我們很好的信心。

我相信在傳統(tǒng)和新的創(chuàng)造之間是沒有任何矛盾的,,而新的創(chuàng)造可以說是傳統(tǒng)有邏輯的歷史性的發(fā)展,。我剛才也講到說,我們一定要有勇氣去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造,,但這種創(chuàng)造,,這種勇氣并不是一種無意識的、沒有任何責任感的勇氣,。這種勇氣是說我們要能夠脫離原來的束縛或根基,,去尋找一些新的事情。比如說有朝一日我們會長大,,會離開家庭,離開父母,,去尋找你新的生活,。歷史不會停下腳步,也不會回頭看自己的過去,,只會一步一步堅持地走下去,。

Q:這幾十年中,您對建筑這門學問一直在進行深刻的思考,。能否請您談談,,對比起以往,,您感到自己今天最大的變化是什么?

A:到今天這個年紀,,我最核心的設計理念沒有變,,但會感到其中的某些東西,在我心中越來越明確,,越來越清晰,。而另外一些事情,我卻不再在乎了,。

比如在年輕時,,對于很多具體細節(jié),我會非常較真:這里應不應該掛吊燈,,那里是不是得造成透光,,等等。今天我回過頭來看,,會覺得多一點,,少一點,不是那么重要了?,F(xiàn)在我變得更寬容,。其實現(xiàn)在我最大的感覺是,今天的我更自由——我處于這種自由狀態(tài)之中,,不在需要很刻意的去尋覓真理,,就會發(fā)現(xiàn),真理往往就在我身邊,。建筑設計實在是件無比復雜的東西,,很難在此簡單地把我的思維過程復述出來。不過我可以這樣說:現(xiàn)在經(jīng)過一番尋覓之后,,我會更容易到達豁然開朗的狀態(tài),。那好象是突然的邂逅,我會對自己說:啊,,真理就在這里,,而且一下子所有問題都解決了——你知道建筑設計實在有太多限制,有太多要求需要滿足了,。不過這種過程很難解釋……

(編輯:映雪)


國家大劇院設計者辭世:穿過戴高樂,、浦東機場,追尋透明與自在

 
[責任編輯: 315xwsy_susan]

免責聲明:

1、本網(wǎng)內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wǎng)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wǎng)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