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夏,,中央根據(jù)周恩來的建議,作出黨內決定:「以郭沫若同志為魯迅的繼承者,,中國革命文化界的領袖,,并由全國各地組織向黨內外傳達,以奠定郭沫若同志的文化界領袖地位,?!?/span>
此時距離魯迅去世不到兩年,郭沫若由此成為中國左翼文藝領袖和1949年后的全國文化領袖,,直至去世,。
· 郭沫若(前排左二)
中國文學界長期流行著「魯郭茅巴老曹」的說法,即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核心人物,,是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
郭沫若何以會成為魯迅的繼承人,?「魯郭茅巴老曹」的排序又是如何形成的?事實上,,無論這個名單,,還是中國文學史的書寫,都非文學本身所能決定,。
誰是魯迅的繼承者
1936年10月19日早晨5時25分,,魯迅病逝于上海大陸新村9號寓所,。
剛剛獲知消息,遠在延安的毛澤東就通過馮雪峰把自己加入治喪委員會名單,。隨后,,張聞天以中央的名義起草了兩份唁電,稱魯迅是「中國文學革命的導師,、思想界的權威,、文壇上最偉大的巨星」。
· 魯迅逝世當日,,日本友人奧田杏花從魯迅遺容上翻制了這個石膏面膜,,上面粘了魯迅的20根胡須和2根眉毛
毛澤東對魯迅有獨特偏好。1934年1月剛被博古解除了紅軍總政委的職務,,處在人生低谷時,,他便與剛到瑞金的馮雪峰聊起了魯迅。魯迅一生伴隨各種罵戰(zhàn),、斗爭,,與毛頗有共鳴。他曾說:「我跟魯迅的心是相通的,?!?
1940年,毛澤東又在《新民主主義論》中冠以魯迅「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3個頭銜,稱「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魯迅是在文化戰(zhàn)線上,,向著敵人沖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顾麑χ袊魏螝v史人物從未有過如此高的評價。
不管怎樣,,在「魯郭茅巴老曹」的名單中,,魯迅的爭議是最小的,因為他資歷最老,,文學創(chuàng)作的價值也為世所公認,。但在魯迅之后,由誰來繼承魯迅的遺產(chǎn)和地位,,很快成為一個棘手的問題,。
1941年,,在重慶舉行的郭沫若50壽辰的慶典上,周恩來巧妙地發(fā)揮了他對文化領袖的想象,。他在《我要說的話》一文中說:
魯迅是新文化運動的導師,,郭沫若便是新文化運動的主將。魯迅如果是將沒有路的路開辟出來的先鋒,,郭沫若便是帶著大家一道前進的向導,。魯迅先生已不在人世了,他的遺范尚存,,我們會感覺到在新文化戰(zhàn)線上,,郭先生帶著我們一道奮斗的親切。
· 在慶典上,,周恩來贈予郭沫若一根五尺余長的巨筆,,上刻「以清妖孽」四字。郭沫若和他的兒子郭漢英在巨筆前合影留念
繼郭沫若之后,,魯迅的其他繼承者也紛紛出場。
1948年11月5日,,周恩來替中共中央起草致香港分局電,,要求在12個月內萬無一失地將幾十名重要人士轉移至解放區(qū)。名單中包括:李濟深,、郭沫若,、馬敘倫、彭澤民,、李章達,、馬寅初、孫起孟,、茅盾,、張炯伯、陳嘉庚等,。其中,,郭沫若位列第二,茅盾位列第八,。
1949年7月,,周揚在中華全國文藝工作者代表大會上點名表揚郭沫若的《屈原》和茅盾的《清明前后》、《腐蝕》,。1953年,,周揚又在《文藝報》上發(fā)表文章稱:「魯迅是新文藝運動的光輝旗手。我們杰出的作家郭沫若和茅盾,,都是三十幾年來新文藝運動戰(zhàn)線上的老戰(zhàn)士,?!?
· 毛澤東同周揚、茅盾,、郭沫若在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會上(1949年)
至此,,茅盾與郭沫若并稱,被共同欽定為魯迅的傳人,。
1956年2月27日,,周揚在中國作協(xié)第二次理事會會議上說:「魯迅的創(chuàng)作開創(chuàng)了整個新文學的歷史,他留給我們的遺產(chǎn)是一切文學遺產(chǎn)中對我最親切的,,也是最寶貴的和最有價值的,。郭沫若的《女神》開辟了一個新詩的時代。作家茅盾,、老舍,、巴金、曹禺,、趙樹理都是當代語言藝術的大師,。」
這時,,除了「魯郭茅」之外,,「老巴曹」也終于正式上線。
官方的系譜命名過程中,,存在著明顯的先后順序,。先是奠定魯迅的地位,然后確立魯迅和郭沫若之間的直系繼承關系,,緊接著將茅盾和郭沫若并舉,,最后才推出老舍、巴金,、曹禺,。實際上,這個順序也就是一個等級森嚴的權力序列,,直接決定了他們今后在文學組織和國家機構中的位置,。
1949年7月,全國第一次文代會召開后,,各種文藝組織相繼成立,。經(jīng)過事先協(xié)商,郭沫若被指定為全國文聯(lián)主席,,茅盾為副主席,,巴金、老舍、曹禺僅為常務委員,。
1949年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召開,新中國的全部組織機構建立,,人事安排就緒,。郭沫若當選政務院副總理、中國科學院院長,;茅盾為文化部長,;巴金只是一個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
· 茅盾任命書,。在政治活動中,,茅盾一律使用本名沈雁冰
很明顯,名單中的六個人雖然都位列仙班,,但政治地位差距懸殊,,不可同日而語。
文壇大佬,,革命元勛
今天的人們大多對郭沫若的文學造詣頗為懷疑,,他的晚年詩作尤其讓人失望。茅盾的作品也早已從大眾閱讀書目中消失,,熱度遠不如錢鍾書,、沈從文等。他們到底憑什么位列魯迅之后,?
· 「魯郭茅巴老曹」,,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是中國語文教育和文學研究中「現(xiàn)當代文學」板塊的主角
其實,,魯郭茅的經(jīng)典化,,早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就已開始。彼時群雄逐鹿,,力捧這些作家,,是為了讓他們成為牽制蔣政權的制衡力量,借助他們的社會影響引導文化界的輿論走向,。
因而,,比起文學造詣,更重要的是他們在文學圈的地位,。當時,,出道甚早的郭沫若和茅盾都已經(jīng)是文壇的大佬級人物。
1921年,,對郭沫若和茅盾來說都是人生中極為重要的一年,。
這一年,郭沫若出版了第一本新詩集《女神》。雖然其中「我是一條天狗呀,!我把月來吞了,,我把日來吞了」的粗放詩情在今天看來顯得可笑,但在當時這卻是繼胡適的《嘗試集》之后新詩壇最有影響力的詩集,。郭沫若借此爆得大名,,成為中國新詩的奠基人之一。
同年,,郭沫若與成仿吾,、郁達夫等人一同成立創(chuàng)造社。與此同時,,茅盾也參與發(fā)起了文學研究會,。創(chuàng)造社與文學研究會后來并稱五四時期最重要的兩大文學社團。
也是這一年,,茅盾正式接編商務印書館主辦的《小說月報》,,進步青年毛澤東是這本刊物的鐵粉。1923年8月5日,,在上海地方兼區(qū)執(zhí)委會第六次會議上,,毛澤東第一次見到茅盾,開口便說道:「你好,,沈雁冰同志,!我是《小說月報》的老讀者,對你的大名我也是久仰??!」
毫不意外的是,文壇大佬之外,,郭沫若和茅盾還有著另一重身份,。
被當年的普通讀者看作民主人士的郭茅二人,其實是中國共產(chǎn)黨早年的參加者和忠實盟友,;然而在中國共產(chǎn)黨人眼里,,他們又經(jīng)常被看作可以倚重的民主人士。
郭沫若在1958年12月公開宣布入黨前,,一直以「無黨派民主人士」的身份出現(xiàn)在政治舞臺上,。其實早在1927年8月,他就經(jīng)周恩來介紹入了黨,。
· 1927年春郭沫若(前左二)在南昌與第二軍副黨代表李富春(前右一),、第三軍黨代表朱克靖(前右二)、第六軍副黨代表林伯渠(后左三),、總政治部秘李一氓(后左二)等人合影
茅盾的革命生涯更是與黨同壽,,歷史悠久,。1921年7月,中國共產(chǎn)黨剛成立,,茅盾便由上海共產(chǎn)主義小組成員轉為正式黨員,。國共合作期間,茅盾多次出任要職,。1926年,,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秘書,在毛澤東手下工作,。
作為「黨外人士」的郭沫若和茅盾,,不管是在抗戰(zhàn)時期還是在建國前夕,都發(fā)揮了黨內人士所無法發(fā)揮的作用,。
1937年7月27日,,郭沫若從日本橫濱乘「皇后號」客輪回到已陷入戰(zhàn)火的中國。國共兩黨都深知這時借重郭沫若的重要性,,郭沫若一回國即陷入與國民黨上層迎來送往」的「車輪大戰(zhàn)」:
8月,,赴昆山叩訪陳誠、馮玉祥諸將領,;9月下旬,,在南京受到蔣介石的接見,蔣介石表示希望郭沫若留在南京,,并答應要給他一個相當?shù)穆殑铡?938年夏,,郭沫若到武漢出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周恩來任副部長,。
在國民黨拉攏郭沫若同時,,共產(chǎn)黨方面也在積極與他接洽并做有關安排。
1938年1月9日晚,,郭沫若剛到武漢就參加了周恩來等在八路軍武漢辦事處舉行的歡迎會,;29日,收到周恩來「一起過年」的邀請函,。郭沫若因不滿國民黨在第三廳安插特務,,甩手去了長沙,。又是周恩來派正與他處于熱戀之中的于立群前去接駕,,郭沫若在自傳中寫道:「我禁不住心子急跳,同時我也看見立群的臉忽然漲得通紅,,把頭埋下去了」,。
· 郭沫若歸國后與于立群(右二)等在廣州合影,不久后郭沫若便于于立群共同生活,,之后育有六個子女
1940年9月,,蔣介石改組政治部,實行一黨化,非國民黨人不得在政治部工作,,郭沫若從廳長任上去職,。周恩來借機放話:「第三廳這批人都是無黨無派的文化人,都是在社會上很有名望的,。他們是為抗戰(zhàn)而來的,,而你們現(xiàn)在搞到他們頭上來了。好,!你們不要,,我們要!現(xiàn)在我們準備請他們到延安去,?!?
蔣介石得知此事后,突然召見郭沫若等,,說明在政治部里成立一個文化工作委員會,,要三廳人員留下來繼續(xù)工作。
1938年3月,,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xié)會成立,,茅盾被選為理事。1938年,,赴新疆從事文教工作,。1940年5月,乘蘇聯(lián)駐華使館飛機到蘭州,,又經(jīng)西安,,與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并肩到了延安。10月,,從延安到達重慶,,任郭沫若主持的文化工作委員會常委。
· 茅盾在新疆時的留影
1948年,,天地玄黃,。眾人在去留之間搖擺不定時,郭沫若和茅盾適時表態(tài),,引領了文化圈的走向,。
此時,民主黨派在香港聚集成聲勢浩大的反蔣統(tǒng)一戰(zhàn)線,,而郭沫若,、茅盾就是他們中的一員。但他們參加的絕不只是民主黨派的反蔣大合唱,,絕不只是個人行為,。他們在這一時期發(fā)表的文章中徹底斬斷了與國民黨的曖昧關系,,宣布對共產(chǎn)黨的公開擁戴。
1948年末,,郭沫若和茅盾從香港乘船歸來,,受到共產(chǎn)黨的無上禮遇。
郭沫若和茅盾之所以能有如此高的文學史地位,,除了文學貢獻,,更重要的是與革命的深厚關聯(lián)。然而,,其后的「巴老曹」卻并非如此,。
后來居上的「巴老曹」
對魯郭茅的命名,早在1949年前就已經(jīng)開始,,或者幾乎可以說是確定了,。但對「巴老曹」的指認卻是1949年后的事,因為他們三人并沒有那樣悠久的革命史,。
但令人疑惑的是,,為什么早早投奔延安的左翼作家沒有進入這個名單,而是與革命八竿子打不著的「巴老曹」,?
事實上,,投奔延安的作家正是因為過早地卷入斗爭,斷送了政治生命,,以至于無緣文學大師的行列,。
以丁玲為例。丁玲是第一個投奔陜北革命根據(jù)地的著名文人,,也是延安文藝界分量最重的作家,。但在此后的歲月里,丁玲的人生卻并不順利,,她遭遇了一次「搶救」,、兩次「反黨」、兩次「下放」和一次「坐牢」共計三十余年的坎坷苦辛,。
· 丁玲
延安文藝界有派別之爭與文藝思想的斗爭,。1978年周揚接受趙潔生訪談時說:「當時延安有兩派,一派是以魯藝為代表,, 包括何其芳,,當然以我為首;一派以文抗為代表,,以丁玲為首,。我們魯藝這一派人主張歌頌光明,,而文抗這一派主張要暴露黑暗,?!?
所謂文抗和魯藝,是指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xié)會延安分會與魯迅藝術文學院 (后更名魯迅文藝學院) ,,二者是彼時延安最有影響的文藝機構,,以二者為中心形成了兩大文人集團。
丁玲寫于1942年的《三八節(jié)有感》就是大膽暴露黑暗的范本,。文中有一段特別惹眼的話:
而有著保姆的女同志,,每一個星期可以有一天最衛(wèi)生的交際舞,雖說在背地里也會有難聽的誹語悄聲地傳播著,,然而只要她走到哪里,,哪里就會熱鬧,不管騎馬的,,穿草鞋的,,總務科長,藝術家們的眼睛都會望著她,。
這個「有著保姆」,、「每星期跳一次最衛(wèi)生的交際舞」的女同志就是指江青。
延安文藝座談會中,,毛澤東一錘定音,,使延安文藝界沸沸揚揚的爭論從此平息下來。以周揚為首,,主張歌頌光明的一派取得勝利,,文藝界的整風運動得以順利開展。
· 周揚長期擔任黨的文藝工作的實際領導人,,具體領導了各種文藝運動和思想斗爭,,策動了多次批判運動,如胡風,、丁玲反黨集團案等,。1966年被捕入獄。晚年對早期批判運動有反思
關鍵時刻,,毛澤東保護了丁玲,。在延安文藝座談會召開之前,當時的中組部長陳云在毛澤東授意下專門找到丁玲,,警告她不要在座談會上亂放炮,,使她免于王實味一樣的命運。座談會結束合影時,,毛澤東四處張望,,問丁玲在哪里。丁玲對此感念終身:「毛主席的話保了我,,我心里一直感謝他老人家,?!?
不過,丁玲之后的運氣就沒這么好了,。1957年,,文藝界反右斗爭開始,丁玲被殺雞儆猴式地拋出,,馮雪峰,、艾青、羅烽,、白朗也都名列其中,,實際上幾乎是把延安的文抗派一鍋端了。
與此相比,,「巴老曹」無疑是幸運的,,毫無革命背景的他們,憑借建國后的改造覺悟成功躋身大師之列,。
1948年,,解放軍進入上海之前,有人曾勸巴金移居海外,。曾在三十年代隨侍魯迅的舊識,、上海軍管會文藝處負責人黃源登門拜訪,成功挽留下巴金,。
· 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代表名冊中的巴金照片
1946年,,曹禺受美國國務院邀請與老舍一同赴美講學。1947年2月,,他一從美國回到上海,,就受到了舊日學生兼秘密地下黨員劉厚生、方倌生和任耀德的包圍,,接受了這些學生兩周一次參加政治學習的建議,,去讀艾思奇的《大眾哲學》和其他革命書籍,順利作出了正確的選擇,。
巴金和曹禺的作品都以激情著稱,,他們對新政權感到亢奮,同時又對自己的「落后」深感惶恐不安,,兩者交織,,促成了他們的改造之路。
1949年7月,,巴金踏入全國第一次文代會會場,。他說:「參加這個大會,我不是來發(fā)言的,我是來學習的,?!?
· 1949年7月第一次文代會會場
曹禺1953年在第二次文代會上的發(fā)言也顯示出同樣的謙卑:
同志們,在走上這個講臺以前,,我想過,,我用什么和我的朋友,,我的領導見面呢,?四年來,我所受的教育是多方面的,,我經(jīng)過土地改革,、文藝整風、三反,、五反和抗美援朝的偉大運動,,但是我還沒有寫出一點東西。 應該說,,我是一個沒有完成任務的人,。 一個人如若不能完成任務,他是多么不光彩,。 所以要我上來講話,,我就遲遲不敢上來。
· 曹禺
為了配合新中國的形勢,,曹禺多次對自己的成名作《雷雨》進行了修改,。
原版中有對四鳳的描寫:「她走起路來,過于發(fā)育的乳房很明顯地在衣服底下顫動著」,,以及對繁漪的經(jīng)典刻畫:「她一望就知道是個果敢陰鷙的女人……她那雪白細長的手,,時常在她輕輕咳嗽的時候,按著自己瘦弱的胸,。直等自己喘出一口氣來,,她才摸摸自己脹得紅紅的面頰?!?
這些文字在1961版中被悉數(shù)刪去,,直到1978版也沒有恢復。
老舍是最后進入歷史現(xiàn)場的,,但他的自我改造后來居上,。1949年,他接到文藝界三十余位友人的信后決定回國,,10月離美,,12月抵京。
老舍的兒子舒乙回憶說:「他回京后聽到三個親姐姐的訴說,,感受到的那種翻身喜悅是真實的,。姐姐原來跟乞丐一樣,,現(xiàn)在雖然穿衣打補丁,但生活已有變化,,兒女們都成了工人階級,。」
與出身世家的巴金,、曹禺不同,,老舍的母親家在北平德勝門外的一個小村子里,父親是下層旗人,,他是從社會底層奮斗上來的作家,,認為自己就是平民階層中的一員。他是老北京人,,對解放后北京市容的變化有著感同身受的認可,。
1951年,看到新社會為窮苦人修溝,,老舍熱情高漲,,很快寫出劇本《龍須溝》,被北京市政府授予「人民藝術家」的稱號,。
沉默的文學家
這些文學大師中,,只有老舍一人在解放后創(chuàng)作的作品可以算超過從前。
老舍的改造是真誠的,。1949年后他寫了二三十個劇本,,每一個都按照要求反復修改。人藝導演歐陽山尊回憶道:「老舍先生不是黨員,,廖沫沙讓我把黨內文件多拿給老舍看看,,使他掌握政策。老舍先生非常認真,,不怕麻煩,,那種十多遍從頭寫起的勇氣讓我們每個人感動?!?
幾十個劇本雖然質量參差不齊,,但至少有《茶館》這樣的杰作。據(jù)參加過演出的英若誠回憶:「曹禺什么沒見過,,他看了《茶館》第一幕,,拍了桌子,用英文說:『經(jīng)典』,。還說:『看人家,,一句話就是一個人物』。這是老舍先生的頂峰之作,我們見到的初稿基本上就是后來演出的那個樣子,?!?
但除了老舍,這些赫赫有名的文學大師的創(chuàng)作能力都不復往昔,。巴金只能源源不斷地創(chuàng)作大量的頌歌文學和遵命文章,。曹禺一邊讀著《托爾斯泰評傳》一邊對著空氣歇斯底里地喊:「你不知道我有多慚愧。我要寫出一個大東西才死,,不然我不干,。」
郭沫若和茅盾雖然身居高位,,但也常常身不由己,。
20世紀50年代初,,茅盾出任文化部部長,,周揚是常務副部長兼黨組書記,表面上是茅盾的副手,、下級,,在黨內職務上卻是茅盾的直接領導。茅盾的尷尬境地可想而知,。在1957年大鳴大放中他曾有「有職無權」的感慨,,多次有過辭職的念頭。
茅盾如此,,郭沫若亦然,。羅瑞卿之女羅點點回憶:
假期我們有跟隨爸媽和其他長輩去外地度假的機會,一些名山大川,,或者剛剛建好的水庫,、電站,都會有郭老龍飛鳳舞的題字,。 大人們有時會用一種調侃的口氣說:又是郭老的,。
「郭老郭老,詩多好的少」這類并不友好的笑話也在相當一級的圈子內流傳,。明眼人一看即知,,郭老晚年表面上地位顯赫,實際上并無尊嚴,。
· 郭沫若《何人唱紅歌》:「三江四海迎盛世,,五禽六畜喜心窩」
但無論如何,「魯郭茅巴老曹」依然是那個時代唯一合法化的經(jīng)典,。
新中國成立后,,文學史的重編和排序已是必然。在有組織的計劃中,許多作家,,如沈從文,、林語堂、張愛玲等,,被模糊和消失,。整個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似乎就只有「魯郭茅巴老曹」幾位主將,,加上若干位革命作家,,組建成一支旗號鮮明的隊伍,馳騁文壇,。
直到1980年代「重寫文學史」的提出,,這種情況才有所改變。巴金終于可以為自己前半生講過的假話而懺悔,,沈從文,、周作人、徐志摩等作家才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
但他們被耽誤的人生到底不會從頭再來,。
(編輯:紅研)
《科學導報今日文教》征稿可發(fā)新聞、政工論壇,、學術論文,、課題研究、講座,、學生作文,、書畫、攝影作品,、傳記,、專家、企業(yè)專訪,、廣告軟文等,,歡迎投稿。國內統(tǒng)一刊號:CN37—0016,郵發(fā)代號:23—139 電話:010-89456159 微信:15011204522 QQ:10624217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