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感懷 王文宣

  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王文宣2020-04-10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又到一年清明時,我懷著對父親的思念,,整理著父親留給我的財富——書法和繪畫,。其中一幅扇書作品《知足常樂》讓我陷入沉思。這是父親生病前一年的作品,,在父親的作品中算不

又到一年清明時,,我懷著對父親的思念,整理著父親留給我的財富——書法和繪畫,。其中一幅扇書作品《知足常樂》讓我陷入沉思,。這是父親生病前一年的作品,在父親的作品中算不上優(yōu)秀,,所以也沒有裝裱,。由于父親生病以后就再沒有揮毫,,這或許是父親最后的作品。父親一生豁達開朗,,知足常樂正是他對生活,、家庭態(tài)度的真實寫照。

清明感懷  王文宣

感懷一:對生活的態(tài)度,。在我剛上學時,,我家常儲存許多米,造成米生蟲,。我們家常吃生蟲的米,,我多次勸父母家里少留點米,卻被父親責罵,。長大后,,我才明白,父親從小討過飯,,在三年自然災害大饑荒時差點被餓死,,所以每當父親看到米缸里滿滿的米時心里就無比踏實。這種感受是現(xiàn)在許多人難以理解的,。2003年長航公安進行體制改革,,從警三十多年的父親沒有享受到體制改革后帶來的福利,父親沒有過多抱怨,,因為他總是知足于米缸里盛著滿滿的米,。

感懷二:對子女的態(tài)度。我小時候就是一個普通的孩子,,小學中學都是在普通學校度過,,高考時也不理想,就讀的是本地一所很差的大學,,一所連我自己都不愿告訴別人的學校,。后來,我喜歡上計算機和牌類游戲,,并小有成績,。在我的成長中,父親少有責罵,,每當向別人介紹我時,,總是特別自豪,喜歡將我取得的每一點小成績進行非常大的吹噓,。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不喜歡父親這樣的方式。后來,,我有了自己的孩子,,女兒上的是重點中學,,在一本大學就讀,下半年即將到一所211大學讀研究生,。女兒比我強百倍,,可是如果有人問我,你的女兒如何時,,我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眼里滿滿的希望和期待,,已遮住了我該像父親一樣去關注孩子成長過程中取得的每一點成績。

現(xiàn)在我終于明白,,“知足常樂”就是用近視鏡去縮小遇到的不公與不幸,,用老花鏡去放大得到的成績和恩惠。

 
    [責任編輯: 315xwsy_susan]

    免責聲明:

    1、本網(wǎng)內(nèi)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所有,轉(zhuǎn)載,、下載須通知本網(wǎng)授權,,不得商用,在轉(zhuǎn)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wǎng)編輯轉(zhuǎn)載,,轉(zhuǎn)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nèi)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nèi)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