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茶是什么味道,?

  來源:西寧晚報馬虎振2020-07-20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中國人是何時開始飲茶的?古人的茶和現代人的茶有什么區(qū)別,,味道有什么不同,?小小茶葉背后,蘊含著什么樣的文化理念,?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已成為中國人乃至全世界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那么,,中國人是何時開始飲茶的?古人的茶和現代人的茶有什么區(qū)別,,味道有什么不同,?小小茶葉背后,蘊含著什么樣的文化理念,?


  西漢時皇帝已開始飲茶 唐朝時茶從宮廷走向民間

  可以說,,茶一直伴隨著中國文明。中國人是最早發(fā)現并利用茶葉的,。茶的發(fā)現,,最早應在原始采集時代。對茶葉的最早利用,,首先應是食用,,之后又發(fā)現了藥用價值,最后才是飲用價值,?!吧褶r嘗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這里所說的荼,其實指的就是茶,。過去人們把能吃的,、能喝的樹葉包括茶葉在內都叫荼,所以荼所指的范圍比茶要大,。一直到唐代初期,,荼、茶不分的情況還是存在的,,如西安博物院收藏的“西明寺石荼碾”,,上面的字就是荼而不是茶。直到《茶經》問世后,,人們才開始普遍使用茶這個字,。

  據《華陽國志》記載,西周時期巴子國(今漢中安康一帶)的巴人在武王伐紂之后,,曾向周天子貢奉茶葉,。而在漢景帝陽陵,更是發(fā)掘出土了加工過的茶葉,“而且是陜南茶,,一葉一葉的芽茶,,證明距今2000多年前的漢景帝時代,皇帝已開始飲茶,?!痹谌龂鴷r期,文人已開始關注和描述茶葉,,形成了茶文化,。

  唐代統一全國后,南方和北方文化融合,,茶開始從宮廷走向民間,,從寺院走向大眾,從江南走向北方,。宮廷每年都會舉行清明茶宴,,要求所用茶葉必須是清明前的貢茶。德宗大歷五年(770年),,建立了湖州貢茶院,。國人開始大量飲茶,。在唐玄宗開元年間,,陸羽開始搜集歷史資料、探訪名山名茶,,寫成了《茶經》,。當時唐代全國有八個茶區(qū),陜西,、湖北,、重慶和四川廣元以東一帶被稱為山南茶區(qū),陸羽把山南茶區(qū)的金州茶(即安康茶),、梁州茶(即漢中茶)以及湖北的峽茶,,作為評比好茶葉的參照?!恫杞洝凡粌H對茶葉的栽培和加工,、對茶器的設計進行了規(guī)范,對烹茶,、飲茶的方法也作了介紹,。可以說,,直到現在全世界對茶業(yè)的規(guī)范都沒能超過《茶經》,,堪稱當代世界茶道之源。到了唐朝第九位皇帝德宗貞元年間,茶葉年總產量達1億斤之多,,當時人口5000萬,,人均年消費茶葉2斤左右。

  唐代上流社會飲茶追求真香真味 但南方民間還在“吃茶”

  那么,,唐代人究竟是如何用茶的呢,?是剛繼位不久、年僅十幾歲的唐僖宗李儇,,在恭送佛骨回法門寺時供奉的一套自己最喜歡的茶器,,在其中一件器物的腿上,還刻有李儇的小名,。按照用途,,這套器具被分為儲茶器、碾羅器,、篩茶器,、儲鹽器、煮茶器五部分,,材質均為銀質鎏金,。據展陳文字,其中銀茶羅子重1473克,,銀茶碾子和碢(tuó)軸加起來重1693克,,工藝極為考究。

  唐代的茶是蒸青團茶,,茶葉采了之后要經過蒸青成為餅狀,,水分干了之后用紙包起來,然后送進皇宮,。在飲用前,,茶餅就放在鏤空的銀質鎏金籠子里。準備用茶時,,把茶餅從籠子里取出來炙烤后,,用小榔頭砸成小塊,放進茶碾子里碾碎,,然后再用銀羅子羅,,羅好的茶末就落在銀羅子下層的盒子里。其他的器具有的是煎茶時使用的,,有的用來放鹽,。水燒好后,通過觀看水的情況來判斷水溫,,“一沸”時(氣泡如魚目)要把水舀出來一瓢,,“二沸”時(氣泡如連珠)把茶末投下去,,在“三沸”前(氣泡如騰波鼓浪)要把舀出來的水再加進去,過了“三沸”水就不能喝了,。最后,,將茶湯舀入碗中,其中有沫,、餑,、花(湯花薄的稱為沫,厚的稱為餑,,細輕的稱為花),,分酌時要注意沫與餑分配平均。

  此外,,唐人在飲茶時會放一些鹽,。除了鹽,別的什么都不放,。

  既然如此,,古代小說中為何習慣把飲茶叫做“吃茶”?梁貴林說,,在《茶經》之前,,古人用的是“茶羮”。這種茶羮混合了蔥,、姜,、花椒、大棗,、桂皮,、橘子皮、薄荷葉等料物,,另外也會加鹽?!暗凇恫杞洝分?,講究茶道的宮廷、寺院和文人雅士等追求的是茶的真香真味,,所以茶主要是用來品的,,而不是為了食用。但南方民間還有‘擂茶’,,這種茶就是茶羮,,可用來墊補肚子,所以叫‘吃茶’,?!?

唐代的茶是什么味道,?

  宋代開始流行“點茶” 到了明代制茶以“炒青”為主

  陸羽在《茶經》中介紹的制茶方法叫“蒸青法”,烹茶方法叫“煎茶法”,。到了晚唐和宋代,,烹茶方法有所改變,“點茶”則比較普遍,。

  所謂“點茶”,,就是直接把茶放在碗里用開水沖。在宋代皇帝中,,宋徽宗就提倡“點茶”,。另外,宋人還喜歡“斗茶”,,看誰的茶在高沖低注下泡沫高,,看誰的茶更有味道。

  到了明代,,制茶方法也發(fā)生了改變,,開始刻意追求茶原有的特質香氣和滋味,在“蒸青法”基礎上改進而成了更臻完美的“炒青法”,,這是制茶史上的一大飛躍,,直到如今依然采用這一方法。

  世界茶葉或遲或早 都直接來源于中國

  由于唐代茶業(yè)的發(fā)達,、交通的便利和開明的經濟政策,,使茶作為“和平使者”向域外廣泛傳播。通過遣唐僧,,傳到朝鮮半島和日本,;通過朝廷賞賜,饋贈給外國使節(jié)和客使,;通過貿易,,輸往世界各個地區(qū),聯結起了各國人民的友誼,。時至今日,,茶已成為與可可、咖啡并稱為世界三大飲料的飲品,,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民眾有飲茶習俗,。

  在日本,學問僧將茶籽和茶道帶回,,公元815年,,日本宮廷第一次喝茶。直到現在,,日本流行的抹茶其實還是唐代的“蒸青法”和“煎茶法”,。

(編輯:李月)

315記者攝影家網,唐代的茶,什么味道


唐代的茶是什么味道,?
 

相關閱讀: 唐代的茶什么味道

    [責任編輯: 315xwsy_susan]

    免責聲明:

    1,、本網內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