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琴二次翻紅背后,,觀眾都夸她幽默,,沒人讀懂她的哀傷

  來源:蓋飯娛樂黃一白2020-09-25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9月23日,,《脫口秀大會》總決賽落下帷幕,。李雪琴發(fā)長文告別舞臺,,不少人“安慰”她:“冠不冠軍不重要,,你的宇宙盡頭在東北

9月23日,,《脫口秀大會》總決賽落下帷幕,。

李雪琴發(fā)長文告別舞臺,,不少人“安慰”她:“冠不冠軍不重要,,你的宇宙盡頭在東北?!?

冠不冠軍啥的的確不重要,,重要的是出戲。有媒體說“網紅李雪琴降維打擊脫口秀”,,用詞真的很精準了,。

她現在越來越像一個脫口秀老兵,表演松弛有度,,節(jié)奏這塊兒拿捏得死死的,,最終以滿分爆燈的絕對優(yōu)勢殺進全國六強。

她抬手就是一個手指愛心,,送給緋聞CP王建國,,四兩撥千斤地回應了對方CUE自己是 “現實版靜香”的段子;

表演時,,包袱一個比一個穩(wěn)準狠,,還落落大方地與觀眾進行眼神接觸;

她的每個對手心里都有一個“?!弊?;嘉賓對她的贊嘆壓根兒就沒停過。

幾期下來,,我們都成了她的成長見證人,,因為與 “脫口秀首秀”時相比,她變化太大了,。

那時,,她目光大多時間是向下看,瞅著地板,,游移且逃避,,她說自己連“左手抓麥架都是上臺之前和別人現學的”,每一句臺詞明顯都有精心準備過——因為被爆燈時,,她也會一板一眼地再接回下半句,,完全沒有臨場應變,。

但現在,舞臺變成了她的主場,。

沒有任何脫口秀經驗的她,,成了脫口秀的“天才少女”。

其實知道李雪琴的履歷,,你就不會奇怪于她的聰慧:本科北大廣告學畢業(yè),,研究生就讀于紐約大學教育學,曾制作現象級爆款短視頻的網紅……這些都是實力的證據,。

但成為了新一屆“脫口秀天才少女”的李雪琴卻說:帶給別人快樂,和讓自己快樂,,這是兩件事,。

她承認自己有前者的能力,卻沒有成就后者的天份,。

1995年春天,,輝煌燦爛的重工業(yè)基地東北迎來發(fā)展“寒冬”。

遼寧沈陽,,這座中國最重要的工業(yè)基地和技術基地迎來了27萬下崗工人與數量難以估量的“富余職工”,。

輝煌之后的落寞破敗、轉型之初的局促狼狽,,成為了“承載某種中國的宿命”的副產品,,并存于這片東北黑土地上。

同年,,李雪琴出生在隔壁的“大城市”鐵嶺,,她的名字叫“李雪陽”。

時代的創(chuàng)傷裹挾著社會的風向與個人的感知,。

痛苦拉扯與東北人天生的爽朗樂觀交織,。

在李雪琴的家鄉(xiāng)開原市區(qū)立著一塊大牌子—— “開心之原,歡樂之城,,幽默之都”,。

這也成為了李雪琴的性格基調。

李雪琴的原生家庭,,說不上幸或不幸,。

14歲時,她“家道中落”,,家庭經濟狀況出了問題,,父親也離開了。

與母親相依為命的她,,感覺自己開始擔負整個家庭的壓力,,用她的話說是“我媽是我?guī)Т蟮摹薄?

她最怕別人會用“完了,,耽誤這孩子了”的眼光看著她,所以她不再逃課,,努力地學習,,積極參加課外活動,次次考試拿第一,。

回到家,,她還要安撫情緒崩潰的媽媽。有時她寫完作業(yè),,看個電視,,就會挨頓罵;甚至高考懷疑自己失誤了,,也不能露出沮喪,,得先安慰媽媽。

“我每天上學,,在外邊哭,,難過了哭完再回家,然后把我媽安撫好,?!?

這樣的日子一直過到她考上當地最好的高中——本溪高中。

從開原到本溪,,150多公里,。雪琴媽媽常背著一個大包,里面塞滿帶給女兒的東西,,買張綠皮火車票,,踩著東北像小冰碴子似的積雪,去學??赐畠?。

買不到坐票是常有的事,雪琴媽媽就在座椅底下鋪張報紙?zhí)芍?

有次,,她又背一大包東西來,,李雪琴“一下子都沒能拎起來”。

即便是在多年之后,,少年時的相互扶持仍是李雪琴的底氣,。

“遇到難事就會想我媽。我知道我做什么,,我媽永遠都會在的,。”

生活詭譎多變,幸福脆弱易失,,母女二人互相盡力遞給對方的堅實的愛與依賴,,雜糅成復雜敏感的心思,烙在了李雪琴的心底,。

被愛的小孩有兩種,。

一種是優(yōu)渥環(huán)境中游刃有余的愛,一種是在艱辛條件下竭盡全力的愛,。

同樣是被愛,,但后者對前者卻永遠有難以言說的艷羨。

李雪琴對吳亦凡就是這樣,。

“吳亦凡,,你好,我是李雪琴,,今天我來到了清華大學,,看,這是清華大學的校門,,多白?!?

一條十幾秒“隔空喊話吳亦凡”的短視頻,,讓李雪琴體驗到了“一夜爆紅”的感覺。

沒過多久,,吳亦凡發(fā)的回應視頻更是“抬她一手”,。

“李雪琴,你好,,我是吳亦凡,,別管我在哪,你看這燈,,多亮,。”

“追星錦鯉”李雪琴的名字迅速傳開,,她的粉絲噌地漲到300萬,。

李雪琴做網紅,的確是有天分的,。

曾有聲音懷疑她背后有個專業(yè)團隊,,幫她炒作,“碰瓷”吳亦凡,。

也有人說,,她那句標志性的“大家好,我是李雪琴”、她的東北口音,、她雷打不動的面癱臉和永遠毫無波瀾的語氣都是刻意設計的,。

事實上,那時的她根本沒有經紀人和助手,;“大家好,,我是李雪琴”只是“正常、禮貌的自我介紹”,;她拍短視頻向來“隨緣”,,想到哪兒拍哪兒,一個小時拍完,,兩分鐘出片,。

“15秒的背后是巨大的辛苦”,不存在的,。

她也做過許多其他嘗試——畫一個模仿斯嘉麗的仿妝,,用奇怪的調調教大家念奢侈品名字,用RAP唱《東北人是怎么勸酒的》《東北人是怎么搓澡的》,,更多的是生活中的“小確喪”——朋友約會遲到,,借了褲子不還,遇到大雨才發(fā)自己買到了假的防水大衣……

“知道了人為什么痛苦,,才會知道痛苦的人怎么樣有可能開心,。”這是她對自己喜劇天賦的解讀,。

“人類歷史發(fā)展至今,,總有一些沒有任何意義的東西?!薄熬褪呛煤眯Π?,我就想追尋這種東西?!边@是她對自己幽默的定位,。

李雪琴只想擁有“空洞的幽默”,她不想反諷,,也不愿意搞黑色幽默,。

偶遇李雪琴,后來也漸漸成為一種潮流,。

她在沈陽星巴克點餐,,要一杯中杯拿鐵。服務員卻欣喜地反問她,,“李女士,,你從國外回來啦!”

她常遇到粉絲求合影,或是請她給親友錄段視頻,,大部分內容都是“你好,,我是李雪琴,某某某你吃飯沒呢,?”

好像她紅得莫名其妙,,但又沒有任何違和感。

當然光鮮背后,,也并非沒有荊棘,。

再往前一點,為了賺錢,,她做過很多傻事:直播時,,對客戶言聽計從,賣男士內褲,;入行之初時,,因聽不懂客戶的要求,嚎啕大哭,。

李雪琴太想賺錢了,。

她想給爸媽買很貴的保險,想給爸媽換住著舒服的大房子,,想給媽媽買很多包,,要給跟著自己的人開工資。

周圍的人都依賴她,,她就覺得“必須對愛自己的人和自己愛的人負責”,。

然而“從14歲開始就沒有了理想主義,,人生理想就是賺錢”的李雪琴,,卻又有點擰巴。

很多能賺錢,、撈快錢或炒作翻紅的機會,,都被她“拒之門外”。

她拍短視頻的時候會想放棄,,思考“我為什么要做這樣的事情,?為什么要被看著?為什么要拍,?我為什么要站在那里覺得自己很好看,?”

陳銘邀請她直播對談,她婉拒了,,因為“他挺有文化的,,我怕我接不住”。

編劇史航邀她和作家止庵談談魯迅、張愛玲,、周作人時,,她坦言“這三個人我只是知道名。我有自知之明,,我沒有這能耐,。”

她還拒絕了一個大互聯網公司讓她去做分享的邀請,。

她不想講,。“就這么點事,,反復講來講去,,不值得?!?

她的身體里有兩個李雪琴,,一個想著“商業(yè)變現”,一個負責“思考人生”,。

理想與現實之間有難以擊破的壁壘,,更有連她自己都搞不定的自己。

她落進每個年輕人必經的迷宮,,時常質疑自己的能力,,為失意而感覺人生虛無。

“就會網紅這些事,,還沒弄明白,,不知道自己這么久在搞什么?!?

她從早到晚地工作,、回微信,晚上沒什么覺可睡,。

有時候甲方提了要求,,她就去做,會“做很多不是跟我內容有關的事情”,。

壓力是蟄伏在生活中的猛獸,,不對外發(fā)泄,就會反噬自己,。

李雪琴做著做著PPT,,突然拿起水果刀,在手腕上割下三道口子,。

止完血,,她又重新坐回電腦前,,繼續(xù)工作,還給朋友發(fā)微信,,“我剛剛浪費了一個小時加班時間自殺,,沒死成?!?

她把自己鎖在不足10平米的小房間里,,一鎖就是大半天,誰叫她她都不理,。

壓力最大時,,她從房間沖出來,抄走一把當道具用的大榔頭,,又關上門,,“咣咣咣”地“把不停冒出新消息的手機砸了個稀巴爛?!?

后來,,醫(yī)生給李雪琴開了治狂躁癥的藥。

“喊話吳亦凡”為李雪琴帶來百萬級創(chuàng)業(yè)投資時,,投資人曾對她說,,對她的唯一期待就是希望她快樂,希望李雪琴“拿著這個去做你喜歡做的事”,。

真真是天使投資人,,天使一般的存在。

這是世界對李雪琴的善意,。

李雪琴說自己想拍創(chuàng)意廣告,,想采訪一些普通人是如何快樂或者假裝快樂的。

但后來的李雪琴,,既不快樂,,也沒能做成自己喜歡做的事。

從李雪琴還叫李雪陽的學生時代開始,,她的痛苦與浪漫就已經相伴而生了,。

在成績是最高通行證的學生時代里,,只要你心無旁騖地學,,循規(guī)蹈矩,盡力而為,,大多時候都會是順遂大過挫折,,贊譽大過批駁。

李雪琴從小就是“好學生”,,思維路徑是付出就有收獲,,努力就有希望,,她面兒薄,單純,、理想化,。

大四時,李雪琴得了抑郁癥,。她苦苦哀求心理老師,,不要把病情通報給院長,嚎啕大哭,,“幾乎跪在地上”,。

她害怕媽媽擔心,但最后,,這件事還是被上報了,。

李雪琴很失望。這是她第一次找人求救,。

“這不是解決問題,,是找人看著你,你千萬不要出事,?!?

她感覺自己交出的信任,被完全辜負了,。

此后,,她再也不愿意說自己是從那所全國最好的大學畢業(yè)的。

后來出國留學,,李雪琴加入紐約校友會,。

第一次線下見面,她穿高跟鞋,,畫很正式的妝,,以為人在異鄉(xiāng),校友們總會親得像一家人一樣,。

去了才發(fā)現,,來人都是律師、醫(yī)生,、經理人一類的高薪職名流,。

“成年人們”計算得清楚,對“人脈”是忙著social,,對紐約大學教育學的李雪琴就只是笑笑,,沒有一個人主動加她微信。

紐約街頭成了很壓抑的地方,。

抬頭是很高的樓,,中間的天空只有一條縫,。腳下踩著的就是流浪漢和垃圾。那是一種更深沉的撕裂感,。于是李雪琴決定回國,。

李雪琴逃離紐約,卻沒能逃離自己,。

她像一顆被催熟的果,。

她太會皮皮實實地活,但骨子里又裝著對前途的迷茫,,對世界的困惑,,對得失的計較,對理想的追尋,,難以面對自己“不能承受”的怯懦,。

她永遠自我指摘、自我譴責,。

她不希望自己吃飯的時候被服務,,倒水夾菜,所以自己做服務員時,,也會下意識抗拒,。

會覺得自己冒犯了人家?!敖佑|陌生人時,,先預設所有人都不喜歡我?!?

她永遠在反思自己“為什么不快樂”,。

她羨慕火鍋店小妹總是樂觀開朗,相信別人,;羨慕車行工作人員的知足常樂與幸福感,。

用快樂消解掉壓抑與痛苦,是她的條件反射,,或者說,,快樂是她武裝自己活下去的工具。

她太清楚自己痛苦,,就是因為做的事和理想不自洽,。

“我不是靠博取別人一笑而活著的,但我是靠博取別人一笑而賺錢的,?!?

李雪琴紅了一點,,沒有代表作,。她本以為盤活資源,,就有底氣去實現理想了,但大多仍是商單,。

或許這就是當代大多數年輕人的痛苦根源:生活的壓力推你往前,,但你心里尚有幾滴沒燃燒完的熱血。

心里裝著宏大的世界和畢生夢想,,也還是得面對加不完的班和響不停的微信,。

網上曾經有一個調查數據,96%的年輕人每天都在焦慮中度過,。他們很多像25歲的李雪琴這樣,,被理想主義和現實拉扯,很難不擰巴,,很難快樂,。

但正如李雪琴最喜歡的電影《美麗心靈》所言,“美麗在心,,生活在手,,很多事情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痛苦是生活的鹽粒,,學會用它做菜需要很久,好處是可以熟能生巧,。

或許,,永遠差一點兒撞線才是真正的人生。

李雪琴曾在《送一百個女孩回家》的節(jié)目上,,給十年后的自己,,也就是34歲的李雪琴寫了一封信:

“希望34歲的你,依然堅持做自己,;希望三十四歲的你,,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東西是什么。

希望34歲的你,,對我今天所煩惱和憂慮的一切感到云淡風輕,。

希望你快樂?!?

別人都在因為你而感到快樂,,李雪琴,我們也真誠地希望你快樂,,不管是現在的你,,還是未來的你。

是的,,真誠地希望每一個像她一樣在理想和現實中拉扯的年輕人,,擁有快樂,。#娛綜大賞#

因為你們值得。

(編輯:月兒)


李雪琴二次翻紅背后,,觀眾都夸她幽默,,沒人讀懂她的哀傷

 

相關閱讀: 李雪琴二次翻紅

    [責任編輯: 315xwsy_susan]

    免責聲明:

    1,、本網內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