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十二樂:樂器店變身為音樂微博物館

  來源:央視網(wǎng)2020-12-11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成都有這樣一處地方:可以看到綁著蟒蛇皮的二胡,也能看到諸如金錢板,、清音鼓,、馬鑼、箜篌等面臨失傳的樂器,,有鋼琴,、提琴、古箏的多重奏,,也有能讓人感受自由聲波的電子樂,。

 央視網(wǎng)消息:成都有這樣一處地方:可以看到綁著蟒蛇皮的二胡,也能看到諸如金錢板,、清音鼓,、馬鑼、箜篌等面臨失傳的樂器,,有鋼琴,、提琴、古箏的多重奏,,也有能讓人感受自由聲波的電子樂,。

成都十二樂:樂器店變身為音樂微博物館

  這里是武侯區(qū)望江路街道整合轄區(qū)資源打造的十二樂微博物館群,,一個以鋼琴、民族樂器,、吉他,、管樂等12個音樂文化載體,以“一館一特色”打造的集展覽,、體驗于一體的微博物館集群,。“可能很多人覺得我們叫十二樂微博物館,,是不是就是因為十二家,,其實不是,是一個十二平均律,,它就是一個音樂的計算方法,。”

成都十二樂:樂器店變身為音樂微博物館

  她叫林慧敏,,十二樂微博物館創(chuàng)始人,。“小時候我在這個川音音樂街區(qū)生活了四年,,那時候學習舞蹈專業(yè),,練習舞蹈的時候,鋼琴老師會現(xiàn)場伴奏,,那個時候感覺鋼琴的聲音真的好聽,。所以放學經過鋼琴商店,我就貼著櫥窗往里看,,我不敢進去,,因為鋼琴的價格太昂貴?!?

  “后來,,畢業(yè)了、工作了,,我的朋友們有的成為音樂老師,、教授,有些做了樂器店的老板,,我就在想這些樂器店的老板能不能不只是商家,,還可以是一個傳播音樂知識、傳播樂器文化的窗口,,讓喜歡音樂的人能夠自信地走進來,,大大方方地了解樂器?!庇谑?,林慧敏開始琢磨,,怎么才能讓一個普通人更容易了解樂器,走進藝術,,怎么才可以讓普通人不買樂器也能堂堂正正走進樂器店,,了解音樂的故事。

  2017年9月13日,,由林慧敏發(fā)起建立了第一家手風琴微博物館,。館內陳列了各個時期和各種風格的手風琴,市民不用買樂器也可以進店欣賞,,店員和館長還會為愛好者們講解手風琴的歷史和故事,。后來在街道支持下,手風琴微博物館還為市民開設公益音樂課堂,,愛好者可以來這里免費聽大師演奏,,跟隨專業(yè)老師學習演奏技巧。

成都十二樂:樂器店變身為音樂微博物館

  為了把樂器商鋪變成傳播文化的小型博物館,,林慧敏從前期構思,、策劃,到摸底調研用了近三年,。2019年9月19日,十二樂微博物館正式開館,。她在不斷探索,,如何在保障樂器店鋪經營的前提下,堅持公益,,讓更多音樂愛好者參與其中,。“我們會經常搞一些音樂類的活動,,讓周邊的人們都能參與進來,,慢慢地,這里就形成了音樂街區(qū),?!?

成都十二樂:樂器店變身為音樂微博物館

  如今,在林慧敏的帶領下,,音樂街區(qū)被做成了老成都音樂慢生活的一個體驗項目,,更多的人來成都會前往音樂街區(qū)十二個館逛一逛,喝杯茶,,聽一聽古琴,,感受音樂生活?!皝磉^音樂街區(qū)的人,,都說這里是音樂人的追夢天堂,。”

  成都自古以來就是一座熱愛音樂的城市,。無論是永陵“二十四伎樂”又或是杜甫的“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云”都在印證著這一點。打造十二樂微博物館,,呈現(xiàn)的是音樂文創(chuàng)的一種新業(yè)態(tài),,它讓原有的倉儲式樂器銷售店,蝶變?yōu)樗囆g色彩濃郁的樂器博物館,,讓游客可進入,、可閱讀、可參與,、可消費,,營造出一種生活消費新場景,它以周末經濟,、創(chuàng)意經濟為特色,,將音樂大道打造成“最音樂最成都”的音樂文化特色街區(qū)。

(編輯:月兒)


成都十二樂:樂器店變身為音樂微博物館

 

免責聲明:

1,、本網(wǎng)內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wǎng)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wǎng)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