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要知道,能遇到佛經(jīng),,是你無量劫來的福德,,不然遇不到。
所以你遇到了,,就生希有想,。
現(xiàn)代印刷術(shù)很發(fā)達,到處都有佛經(jīng),;假使沒有原始的經(jīng)本,,還拿什么去復印啊。怎么能印得出來啊?,F(xiàn)在的寫作文章,,不能算是佛經(jīng),,你要怎么對待,我沒意見,,佛也沒有說,。我所指的是大藏經(jīng),那是諸佛之見,。
至于后人的知見,,他寫得很多,那是他的知見,,不是佛的知見,。
我們皈依佛的人,學的是佛的知見,,你還沒有這個智慧抉擇,,也不用批駁他,你批駁,、辯駁,,他也不接受,大家更增加煩惱,,但是你要知道恭敬法寶,。
你知道法寶難得到什么樣子嗎?以前我們中國有三大高僧,,到印度去取經(jīng)得到成就的,;去的人很多,有成就的只有三位,。大家都知道唐僧,,就是玄奘法師。還有,,唐僧之后的義凈三藏法師,。
還有,玄奘之前的法顯法師,,那是最早的,,法顯法師八十歲才到印度去取經(jīng),他回來之后翻了很多經(jīng),。
在唐朝的時候,,義凈法師看見有很多人對經(jīng)典不大恭敬,他就寫了兩首是晉末的時候,,五胡亂華的宋國,。“晉宋齊梁唐代間,高僧求法離長安,,去人成百歸無十,,后者焉知前者難?!闭f是后來看經(jīng)典的,,他不知道前人付出很多的辛苦,那些都是拿生命換來的,。
“路遠碧天唯冷結(jié),,沙河遮日力疲殫,后賢如未按斯旨,,往往將經(jīng)輕易看,。”古來人得一本經(jīng),,真是當寶,。
現(xiàn)在人得一本經(jīng),印得很多,,可以十本,、八本抱一抱就是了,他拿來看,,看完了當小說一樣隨便就丟了,,所以他也得不到好處。
古人得一本經(jīng),,他的心就入進去,,就念啊、誦啊,。之后,,思惟經(jīng)的義理,是這樣的,;所以他很快就證道,很快就開悟,,很快就行了,。
現(xiàn)在的人精進心生不起來,希有心沒有了,。
這首詩是說去取經(jīng)的時候,,好難啊,路途非常的遠,,萬里啊!交通工具不是坐飛機,,而是一步一步走。
我們現(xiàn)在坐飛機飛到美國,飛到溫哥華,,八九個小時,,十幾個小時,還感覺很辛苦,,一步一步走,,怎么走啊。過海要用船,,沒有船怎么辦呢,?怎么漂呢?弄塊木頭,,或者弄只筏,,困難得很,不是這么簡單,。
所以你要聽到他使用的形容詞,,路又遠,碧天,,路上的青天,,有時候看得不清楚,全是冰雪,,有的是這樣冷啊,。熱的時候,是走到沙漠旱海,,中午熱的時候可以高溫四十多度,,冷是零下幾十度。
一天之中,,零下幾十度,,高溫幾十度,你想一想,,那種日子怎么過,。
還有,每位大法師要去行腳的時候,,晚上一定還要念經(jīng),,一定要持誦,還要修行,。有進修沒吃的,,哪有吃的,喝喝水都很難,。
大家看看玄奘法師就可以了,。義凈法師也有一部書,法顯法師也有一部書。玄奘法師的書是《大唐西域記》,,大家經(jīng)??吹摹段饔斡洝凡凰銛?shù)。
他們都有筆記,,看他們每天走的路,,這個時候你才知道經(jīng)的寶貴。
義凈法師尊重我們大家都是賢者,,凡是佛弟子都是賢者,,跟圣人差一截,是賢而有德的人,,讀到佛經(jīng)都是賢而有德的人,。
如果這個道理你沒明白的話,往往將經(jīng)輕易看,,你也不重視這個法寶,,看得很輕。
一定要重視佛經(jīng),,因為重視了,,你才會受持。如果受了三皈依,,平常就要修持,。修的時候要念三寶,別的修法你才能做,。
我跟大家說一個簡單的方法,,臨睡的時候、早上醒的時候,,念十聲都好,。如果在白天,你都能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這么念就夠了,。
何況你再念《普門品》,、《金剛經(jīng)》、《彌陀經(jīng)》,,再念諸佛菩薩圣號,那就更好了,。如果說你的業(yè)障很重,,你能夠這么的來念三寶,自然就能消除業(yè)障。
業(yè)障消了,,智慧增長了,,你自己看佛經(jīng),你就想要往里頭進了,,這是真正入佛門,,就深入下去了,你就自然會去研究,。
所以常念三寶的功德,,非常的殊勝,我心里頭隨時念三寶,。不只你們諸位在家的道友,,就是我們出家道友時時刻刻也要念念不斷地念三寶。
為什么我們拿串念珠呢,?我們大家知道是念佛記圣號,,另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意義,只要摸一下,,就知道我們不能失掉我們的念頭,,不要失掉念三寶。
你受災難的時候,,往往是你失念的時候,,魔、災難才能進來;如果你念念都念的時候,,魔障進不來,。
你可別給他空隙,你一打妄想,,或者一想別的,,他就進來了。含義就是這樣,,所以我們拿串念珠,,念念不忘三寶,只要一摸到念珠就想到,。我們和尚摸摸腦殼,,一摸腦殼就想起來了我是干什么的,我應當做什么,。
所以你遇到了,,就生希有想,。
現(xiàn)代印刷術(shù)很發(fā)達,到處都有佛經(jīng),;假使沒有原始的經(jīng)本,,還拿什么去復印啊。怎么能印得出來啊?,F(xiàn)在的寫作文章,,不能算是佛經(jīng),,你要怎么對待,我沒意見,,佛也沒有說,。我所指的是大藏經(jīng),那是諸佛之見,。
至于后人的知見,,他寫得很多,那是他的知見,,不是佛的知見,。
我們皈依佛的人,學的是佛的知見,,你還沒有這個智慧抉擇,,也不用批駁他,你批駁,、辯駁,,他也不接受,大家更增加煩惱,,但是你要知道恭敬法寶,。
你知道法寶難得到什么樣子嗎?以前我們中國有三大高僧,,到印度去取經(jīng)得到成就的,;去的人很多,有成就的只有三位,。大家都知道唐僧,,就是玄奘法師。還有,,唐僧之后的義凈三藏法師,。
還有,玄奘之前的法顯法師,,那是最早的,,法顯法師八十歲才到印度去取經(jīng),他回來之后翻了很多經(jīng),。
在唐朝的時候,,義凈法師看見有很多人對經(jīng)典不大恭敬,他就寫了兩首是晉末的時候,,五胡亂華的宋國,。“晉宋齊梁唐代間,高僧求法離長安,,去人成百歸無十,,后者焉知前者難?!闭f是后來看經(jīng)典的,,他不知道前人付出很多的辛苦,那些都是拿生命換來的,。
“路遠碧天唯冷結(jié),,沙河遮日力疲殫,后賢如未按斯旨,,往往將經(jīng)輕易看,。”古來人得一本經(jīng),,真是當寶,。
現(xiàn)在人得一本經(jīng),印得很多,,可以十本,、八本抱一抱就是了,他拿來看,,看完了當小說一樣隨便就丟了,,所以他也得不到好處。
古人得一本經(jīng),,他的心就入進去,,就念啊、誦啊,。之后,,思惟經(jīng)的義理,是這樣的,;所以他很快就證道,很快就開悟,,很快就行了,。
現(xiàn)在的人精進心生不起來,希有心沒有了,。
這首詩是說去取經(jīng)的時候,,好難啊,路途非常的遠,,萬里啊!交通工具不是坐飛機,,而是一步一步走。
我們現(xiàn)在坐飛機飛到美國,飛到溫哥華,,八九個小時,,十幾個小時,還感覺很辛苦,,一步一步走,,怎么走啊。過海要用船,,沒有船怎么辦呢,?怎么漂呢?弄塊木頭,,或者弄只筏,,困難得很,不是這么簡單,。
所以你要聽到他使用的形容詞,,路又遠,碧天,,路上的青天,,有時候看得不清楚,全是冰雪,,有的是這樣冷啊,。熱的時候,是走到沙漠旱海,,中午熱的時候可以高溫四十多度,,冷是零下幾十度。
一天之中,,零下幾十度,,高溫幾十度,你想一想,,那種日子怎么過,。
還有,每位大法師要去行腳的時候,,晚上一定還要念經(jīng),,一定要持誦,還要修行,。有進修沒吃的,,哪有吃的,喝喝水都很難,。
大家看看玄奘法師就可以了,。義凈法師也有一部書,法顯法師也有一部書。玄奘法師的書是《大唐西域記》,,大家經(jīng)??吹摹段饔斡洝凡凰銛?shù)。
他們都有筆記,,看他們每天走的路,,這個時候你才知道經(jīng)的寶貴。
義凈法師尊重我們大家都是賢者,,凡是佛弟子都是賢者,,跟圣人差一截,是賢而有德的人,,讀到佛經(jīng)都是賢而有德的人,。
如果這個道理你沒明白的話,往往將經(jīng)輕易看,,你也不重視這個法寶,,看得很輕。
一定要重視佛經(jīng),,因為重視了,,你才會受持。如果受了三皈依,,平常就要修持,。修的時候要念三寶,別的修法你才能做,。
我跟大家說一個簡單的方法,,臨睡的時候、早上醒的時候,,念十聲都好,。如果在白天,你都能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這么念就夠了,。
何況你再念《普門品》,、《金剛經(jīng)》、《彌陀經(jīng)》,,再念諸佛菩薩圣號,那就更好了,。如果說你的業(yè)障很重,,你能夠這么的來念三寶,自然就能消除業(yè)障。
業(yè)障消了,,智慧增長了,,你自己看佛經(jīng),你就想要往里頭進了,,這是真正入佛門,,就深入下去了,你就自然會去研究,。
所以常念三寶的功德,,非常的殊勝,我心里頭隨時念三寶,。不只你們諸位在家的道友,,就是我們出家道友時時刻刻也要念念不斷地念三寶。
為什么我們拿串念珠呢,?我們大家知道是念佛記圣號,,另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意義,只要摸一下,,就知道我們不能失掉我們的念頭,,不要失掉念三寶。
你受災難的時候,,往往是你失念的時候,,魔、災難才能進來;如果你念念都念的時候,,魔障進不來,。
你可別給他空隙,你一打妄想,,或者一想別的,,他就進來了。含義就是這樣,,所以我們拿串念珠,,念念不忘三寶,只要一摸到念珠就想到,。我們和尚摸摸腦殼,,一摸腦殼就想起來了我是干什么的,我應當做什么,。
懂得這個道理,,這就叫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