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轉賬未注明用途,,能否作為證明支付工資報酬證據(jù),?

  來源:法治日報徐鵬2022-01-30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微信轉賬未注明款項用途,,能否作為證明甲方已經(jīng)向乙方支付工資報酬的證據(jù),?近日,,青海省西寧市中級人民法院對一起勞務糾紛上訴案作出終審判決,,認定上訴人高某某提交的微信轉賬信息不能證明其已經(jīng)向占某某支付報酬,,駁回上訴,,維持一審判決,。

微信轉賬未注用途無法證明欠薪已付

微信轉賬未注明款項用途,,能否作為證明甲方已經(jīng)向乙方支付工資報酬的證據(jù)?近日,,青海省西寧市中級人民法院對一起勞務糾紛上訴案作出終審判決,,認定上訴人高某某提交的微信轉賬信息不能證明其已經(jīng)向占某某支付報酬,駁回上訴,,維持一審判決,。

法院查明,高某某從青海某交通設施有限公司處承包其公司在玉樹州的建橋項目,。2019年6月1日,,高某某(甲方)與占某某(乙方)簽訂《協(xié)議書》,約定雙方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則,,一致協(xié)商同意達成如下協(xié)議:甲方承包青海某交通設施有限公司在玉樹州的項目8個小橋,,乙方提供所有的施工人員,暫定技工每天300元,,普工每天200元,,按照出勤天數(shù)計算,帶班占某某每天按照350元計算,,管吃管住,,乙方人員必須干完全部后才能離場,工地初驗完后一個星期付清人工工資。

案涉工程2019年6月開工,,同年11月施工完成,。2019年11月15日,高某某向占某某出具《欠條》一份,,載明:今欠占某某玉樹工地工資5萬元,,欠款人高某某(居民身份證號碼:×××)。案件訴至法院后,,占某某稱高某某至起訴前都未向其支付勞務費,。

一審法院經(jīng)審理認為,占某某與高某某之間勞務合同關系成立,,占某某向高某某提供勞務后有權獲得勞動報酬,。針對占某某主張的勞務工資5萬元,有高某某出具的《欠條》予以證明,,對該訴求一審法院予以支持,。此外,對占某某主張的交通費,,因其未能向法院提供相應證據(jù)予以證明,,故該訴求由占某某自行承擔舉證不能的不利后果,法院不予支持,。

據(jù)此,,一審法院判決高某某于判決生效后7日內(nèi)向占某某支付勞務工資5萬元。高某某不服,,向西寧中院提起上訴,,請求撤銷判決,改判駁回占某某的訴訟請求,。

二審期間,,高某某向西寧中院提交微信轉賬記錄4份,微信轉賬記錄顯示:2019年11月16日,,高某某通過微信向占某某轉賬1萬元,,12月26日轉賬15000元,12月27日轉賬10000元,,12月28日轉賬3000元,,高某某表示,上述38000元均為支付案涉玉樹施工項目的工資,。

經(jīng)質(zhì)證,,占某某對上述微信轉賬記錄的真實性不持異議,但其提供完整原始微信聊記錄證明,,高某某支付的上述款項與本案所涉玉樹項目工資無關,,而是用于支付其在果洛州施工的工資。案涉玉樹工地項目的工資高某某從未支付,為此才找到高某某,,讓他寫了欠條,,確認欠付玉樹項目工資5萬元。

二審法院認為,,高某某向占某某出具的《欠條》可證明其欠付玉樹工地項目工資5萬元的事實,在沒有充分的證據(jù)證明其已將案涉款項支付的情況下,,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法律責任,,高某某應支付占某某玉樹工地人工工資5萬元。一審判決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高某某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法院不予支持,,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當事人應提供足以證明其主張的證據(jù)

二審法官庭后表示,,民事訴訟中舉證責任的分擔原則是“誰主張誰舉證”,。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規(guī)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jù),。第六十五條規(guī)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應當及時提供證據(jù),。當事人逾期提供證據(jù)的,,人民法院應當責令其說明理由;拒不說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據(jù)不同情形可以不予采納該證據(jù),,或者采納該證據(jù)但予以訓誡、罰款,。

本案中,,二審法院對一審查明的相關事實予以確認后認定,占某某通過與高某某簽訂協(xié)議,,對高某某承包的案涉項目提供勞務,,高某某支付的款項實質(zhì)為工人工資,對此案涉《協(xié)議書》及《欠條》均可證明,,故一審法院以勞務合同糾紛予以處理并無不當,。對于高某某上訴所稱已將案涉款項支付完畢的理由,通過二審調(diào)查,,占某某與高某某簽有兩份協(xié)議書,,一份協(xié)議的施工地點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一份協(xié)議的施工地點在本案所涉的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高某某向占某某支付的款項并未注明該款用途,,無法證明其提交的轉賬記錄中的款項確系支付的本案所涉玉樹工地工資費用,。據(jù)此,法院作出如上判決,。

法官提醒,,隨著科技的進步,手機等電子設備普遍使用,,不少人會選擇通過微信,、支付寶等便捷化的方式進行轉賬,應用范圍也十分廣泛,,包括借款轉賬,、支付工資、購物轉賬,。但在轉賬過程中特別是非面對面情況下,,一定要在備注中寫清楚轉賬款項的用途或者及時通過微信聊天、短信文字,、電話語音等確認轉賬的用途,,并根據(jù)實際情況留存作為證據(jù)。

當糾紛發(fā)生時,,一方僅提供證據(jù)證明進行了轉賬,,卻因未注明轉賬用途且無法提供其他證據(jù)來證明轉賬用途,這時如果對方對其所主張的轉賬用途予以否認并提供證據(jù)證明了轉賬用途,,那么未能提供轉賬用途的一方就要承擔舉證不能的不利后果,。

 法治日報 | 作者: 徐鵬


(責任編輯:土火)


 
[責任編輯: 315xwsy_susan]

免責聲明:

1,、本網(wǎng)內(nèi)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wǎng)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wǎng)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nèi)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nèi)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