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為什么喜歡“逛”博物館,?不只是為了“打卡”

  來源:中國青年報2023-12-04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說起去過哪些博物館,,就讀于北京體育大學的楊舟如數(shù)家珍,“今年我去了甘肅,,游覽了甘肅省博物館,、敦煌博物館,。因為在北京讀書,,我還去過故宮博物院、中國地質博物館等,。我

說起去過哪些博物館,,就讀于北京體育大學的楊舟如數(shù)家珍,“今年我去了甘肅,,游覽了甘肅省博物館,、敦煌博物館。因為在北京讀書,,我還去過故宮博物院,、中國地質博物館等。我是江蘇人,,之前去過多次蘇州博物館,、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也去過南京博物院,、常州博物館等,。”

 如今,,“博物館熱”成為一種現(xiàn)象,,包括楊舟在內的一些大學生,也越來越熱衷于參觀博物館,。大學生為什么會被博物館和文物吸引,?他們眼中的博物館是怎樣的?他們會如何推廣博物館,?

 近日,,中國青年報·中青校媒面向全國高校大學生發(fā)起關于參觀博物館體驗的問卷調查,共收回來自全國近300所高校的有效問卷7227份,。調查結果顯示,,近95%的受訪大學生去過博物館參觀,近80%的受訪大學生喜愛觀看與博物館相關的長短視頻,。

 參觀博物館不只是為了“打卡”

 遼寧工業(yè)大學的趙雯淇有個習慣,,每參觀完一家博物館,都要買一枚紀念幣,,還會隨身攜帶筆記本用來蓋紀念章,。“我在天津博物館蓋了一本子的章,!”她說,。

 但趙雯淇并非流于形式的“打卡一族”。她是河南周口人,因為有家人是博物館工作者,,所以她是周口市博物館的??停踩ミ^河南博物院,、開封博物館等,。來到遼寧讀書后,趙雯淇專門參觀了遼沈戰(zhàn)役紀念館,、撫順市雷鋒紀念館等,。“去博物館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相關歷史文化,,比如去這些紅色主題的博物館,,讓書本里的歷史‘活’起來了?!壁w雯淇說,,“我身邊有很多喜歡逛博物館的朋友,大家出游會不約而同地把博物館列入游覽目的地,。且不少博物館都是免費的,,對大學生很友好?!?

 中國青年報·中青校媒的調查結果顯示,,88.22%的受訪大學生認為參觀博物館可以增長知識、增強文化自信,,72.20%認為可以提高思維,、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

 就讀于海南熱帶海洋學院的林書雄也是個“博物館迷”,他很關注博物館本身的設計和藏品,。他回憶道:“深圳博物館里的膠囊電梯,,看起來很酷,就像這座城市一樣,,充滿未來感,。”令林書雄印象最深刻的藏品,,是位于海南熱帶海洋學院的南海文化博物館里的海撈瓷,。“這些瓷器曾沉在海底千余年,,被打撈上來后,,瓷器的紋路顏色依然完整清晰,真的很不可思議,!”他說,。

 中國青年報·中青校媒的調查結果顯示,,參觀博物館時,72.78%的受訪大學生最關注的是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及重點藏品,,64.36%關注博物館所在地的歷史文化,,61.41%關注博物館的文化氛圍。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的古船模型讓楊舟印象深刻,,“置身其中,,可以沉浸式觀賞運河四季景象,體驗感很好,?!彼€回憶起自己曾在館內體驗過“運河迷蹤”密室逃脫?!跋塍w驗‘運河迷蹤’一定要提前預約,!”楊舟推薦道。

 上??萍拣^科學傳播中心副主任宋嫻認為,,當下,博物館應突破傳統(tǒng)選題,,關注人們的審美需求和心靈療愈需求,。

 中國博物館協(xié)會青年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蘇州博物館館長謝曉婷觀察到,,博物館的青年觀眾需求非常多元化,,他們更追求參觀博物館的體驗,不只是看展覽或是看文物本身,?!耙郧叭藗兪恰ヒ蛔鞘校欢ㄒミ@座城市的博物館看看’,,現(xiàn)在則是‘因為要去一家博物館,,所以要奔赴這座城市’?!痹谒磥?,“博物館已經(jīng)不再只是說教的展示,而是與觀眾平等地對話,?!?

 大學生愿為博物館“代言”

 今年10月,天津外國語大學大三學生肖雅俊前往天津博物館參觀,,隨后她在個人社交媒體平臺發(fā)布了一篇標題為《大學生,,博物館一定要沖,好嗎》的圖文,她總結了3條去博物館的好處:提升審美,,從場館設計到展廳陳設,,加上展品外形設計和色彩,給人帶來視覺盛宴,,無形之中提高了個人審美能力,;增長見識,通過一個文物就能了解一段歷史,,想了解一個地方,,就一定要去當?shù)夭┪镳^;收獲紀念品,,博物館有徽章,、書簽,很好看也有收藏價值,?!巴ǔ⒂^完博物館,我就會把拍攝的一些藏品照片在社交媒體平臺分享,,也會分享我在參觀中了解到的新奇的歷史故事和參觀感受,。”她說,。

 隨著社交媒體不斷發(fā)展,,受訪大學生獲取博物館信息的途徑呈現(xiàn)出多樣化的態(tài)勢,與此同時,,他們也成為博物館的推廣者,。中國青年報·中青校媒調查發(fā)現(xiàn),70.08%的受訪大學生通常獲取博物館相關信息的來源是微博,、小紅書,、抖音等平臺的網(wǎng)友推薦,62.53%來源是地方政府或博物館的官網(wǎng)及官方新媒體平臺,,也有54.45%的受訪大學生表示會在自己的社交媒體平臺分享參觀博物館的見聞和感受,。

 在趙雯淇的朋友圈置頂圖文里,有一條是她參觀開封博物館時,,身穿漢服所拍攝的照片?!皡⒂^完博物館,,我會把一些照片和體會發(fā)在朋友圈,希望能夠跟親近的朋友分享,,也起到推薦博物館的作用,。”她說。

 與肖雅俊,、趙雯淇不同,,浙江樹人學院的于子涵不僅喜歡在社交媒體平臺為博物館發(fā)聲,她更喜歡走進博物館,,向陌生人講述博物館的故事,。從2019年5月到今年5月,于子涵一直在浙江省博物館當志愿講解員,,講解時長共計約79個小時,。“雖然每次講的內容都一樣,,但面對不同的觀眾,,會有不同的體會,也很有成就感,?!彼f。提及在博物館做講解工作的故事,,于子涵表示,,自己深受著名文物專家孫機的影響,“2021年我曾去中國國家博物館參觀,,有幸聽到孫老師現(xiàn)場講解,,當時他已經(jīng)90多歲了,還在堅持講解,,大家都很感動,。”于子涵記得一個細節(jié),,“孫老師講到一半時,,嗓子不適吃了一個潤喉片,然后跟大家說,,‘各位,,很抱歉,我繼續(xù)講’,,當時我快哭了,。”今年6月,,孫機在北京逝世,,于子涵非常難過。

 因為有在浙江省博物館講解的經(jīng)驗,,于子涵也成為身邊同學的“導游”,?!艾F(xiàn)在經(jīng)常有小伙伴找我,‘子涵,,我今天去省博,,你有空帶我去看看嗎’,只要時間允許,,我都會馬上答應,。”她說,。

 在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館長鄭晶看來,,現(xiàn)在博物館的觀眾,尤其是青少年,,他們不僅希望自己是參與者,,更希望自己是主創(chuàng)者?!耙e極構建觀眾友好型博物館,,為觀眾帶來雙向、多元的內容和體驗,?!彼f。

(編輯:月兒)


大學生為什么喜歡“逛”博物館,?不只是為了“打卡”

 

免責聲明:

1,、本網(wǎng)內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wǎng)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wǎng)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