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作為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簡潔精辟的定型詞組或短語,從古至今一直被沿用,。但隨著歷史的發(fā)展和文化的更迭,,很多成語語義訛變或被誤用。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被人誤會的成語吧!
夸人可別用錯詞
面對意氣風發(fā)的少年,,總是有很多夸贊之詞,,古往今來亦流傳下來很多成語,比如“慘綠少年”,。光看字面意思,,這個成語多少有點“慘”,,因此會被人們用于消極的句子中,但是真相真是這樣嗎,?
“慘綠少年”出自唐張固《幽閑鼓吹》:“潘孟陽初為戶部侍郎,,太夫人憂惕,謂曰:‘以爾人材,,而在丞郎之位,,吾懼禍之必至也?!瘧舨拷庥髟偃?,乃曰:‘不然,試會爾列,,吾觀之,。’因遍招深熟者,??椭粒蛉舜购熞曋?,既罷會,,喜曰:‘皆爾之儔也,不足憂矣,,末座慘綠少年何人也,?’答曰:‘補闕杜黃裳?!蛉嗽唬骸巳巳珓e,,必是有名卿相?!碧拼紫鄤⒀绲呐畠?,嫁給了禮部侍郎潘炎,他們給兒子取名為潘孟陽,。潘孟陽的仕途比較順利,,一路扶搖直上,坐上了戶部侍郎的位置,,因此得意洋洋,,為人一點也不低調。其母親知道兒子外強中干,,時常提點,,生怕惹出是非,但潘孟陽卻不領情,。他反駁母親,,自己身邊的朋輩,、同僚也不過爾爾。后又設宴宴請眾位參加家宴,,好讓母親認可自己,。慧眼如炬的潘母一眼便看到了坐在末位穿著深綠色衣服的少年,,詢問后得知這位少年名曰杜黃裳,,目前是個七品小官,。潘母從潘孟陽的言語間可以聽出他的不屑,,而她則斷定杜黃裳將來必將成為卿相。不出所料,,杜黃裳最后成為了唐朝赫赫有名的宰相,。
成語中的“慘”通“黲”,有“暗淡無光”的意思,,蔣凝《望思臺賦》中有“煙昏日黲”的說法,,因此慘綠少年原指穿暗綠色衣服的少年,后來引申為風度翩翩,、玉樹臨風的男子,。出自清·龔自珍《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師作》詩之七的“十年提倡受恩身,慘綠年華記憶真”中的“慘綠年華”便是指風華正茂的青年時期,。
“公子”在古代也是男子的稱呼,,通常指諸侯的兒子,后稱官僚的兒子,,也用來尊稱別人的兒子,,“女公子”則是對別人女兒的尊稱。但千萬不要用“無腸公子”這個詞來夸人,。
唐彥謙在《蟹》詩中曰“無腸公子固稱美”,,這可不是夸這位“無腸公子”相貌俊朗,而是指味道肥美,,說到這里應該猜到這位“公子”應當是可食之物,。這一物便是《晉書》中“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這一生矣”中所提到的“螃蟹”。
古人吃蟹早有慣例,,尤其是在唐宋時期,。葛洪《抱樸子》:“稱無腸公子者,蟹也,?!瘪T贄《云仙雜記》亦云:“蟹曰無腸公子,。”“以其外骨,,則曰介士,;以其內空,則曰無腸,?!币虼诉@“無腸公子”便是螃蟹,它另一個別名是“橫行介士”,,可不是用來形容人的,!
與動物掛鉤的“博士”們
“博士”這個詞,大家一定不陌生,。在古代,,也有“博士”,一般是指通曉古今,、能言善辯之人,。古代有“博士買驢”這一成語,博士買的是哪里的驢,?買驢做什么呢,?
在《顏氏家訓·勉學》一篇中,記載著一則博士買驢的故事,。一位熟讀四書五經的博士自認才識淵博,,做任何事情都要想方設法賣弄學識。有一次,,他到集市上去買驢,,眼看就要交易成功,他卻要賣驢的人給他寫一份協(xié)議,,這讓賣驢的人十分為難,。最后由于賣驢人不識字只能又交給博士來寫。這位自大的博士爽快應下,,片刻間便起草了滿滿一張紙的條款,,賣驢人以為此事就此結束,沒想到博士還沒寫完,,甚至幾張紙都沒有寫清楚買驢的事情,。此后便有了“博士買驢,書券三紙,,未有驢字”的諺語,。
這種寫文章賣弄學識、嘩眾取寵,,廢話連篇,、不得要領的“顯擺”風格,,便稱為“博士買驢”。故事的最后,,賣驢人憤憤離去,,這位博士也沒有成功買到驢。因此,,這則成語不能單單從字面上理解,,其寓意也不是“買驢”這么表面,遇到這樣的成語,,還需要使用者多加挖掘,,領會要義。
“博士買驢”后,,您可否聽說過“瘦羊博士”,?
這個成語與漢代儒士甄宇有關,。他是北海安丘人,,東漢初年被封為博士,后又被升為太子少傅,。李賢注引《東觀漢記》:“建武中每臘,,詔書賜博士一羊。羊有大小肥瘦,。時博士祭酒議,,欲殺羊分肉,宇因先自取其最瘦者,,由是不復有爭訟,。”
眾所周知,,光武帝劉秀對于太學的博士非常重視,,每年年關之際,便會賞賜每位博士一只羊,,可這羊有大有小,,有瘦有肥,如何公平分配是個難題,。每每分配時,,博士們都建言獻策,例如抓鬮或將羊肉公平分發(fā),,如此斤斤計較的做法讓甄宇非常反感,,他徑自向前領走最瘦的一只羊,此后博士們便互相謙讓,,很快就分發(fā)完畢,。這件事也逐漸成為洛陽城的雅談,,此后便以“瘦羊博士”稱呼甄宇。此后,,“瘦羊博士”一詞便指克己禮讓的人,。
在這里不得不說,經常有人認為瘦羊博士是弱不勝衣的人,,其實并不是,,可千萬不要誤用。
那些年與季節(jié)之間的“誤會”
在“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的冬日,,有人會忍不住夸一句“冬日可愛”。同樣,,“纖云都掃跡,,烈日正燔空。人立洪爐上,,魚游沸鼎中”的夏日也實在炎熱,,讓人忍不住說一聲“夏日可畏”。
但其實,,無論“冬日可愛”還是“夏日可畏”可都不是這么用的,。“夏”與“冬”是兩個極端的季節(jié),,但這兩個成語出自一處,,皆從《左傳·文公七年》引申出來,卻經常被人們誤用,,以為僅僅是描寫季節(jié)狀態(tài)的,,其實在這兩個成語背后有一段歷史,了解之后便不會再望文生義了,。
春秋時期,,晉國的第二十二任國君晉文公重耳在位的時候身邊有兩位權臣,一位叫狐偃,,一位叫趙衰,,這兩位權臣不僅是晉文公少年時期的老師,更是晉文公流浪十九年期間不離不棄之人,。后來自然成為晉文公的心腹,。晉文公去世后,晉襄公繼位,,晉襄公去世,,晉靈公夷皋繼位。夷皋繼位之時年齡尚小,他們二人便成為輔臣,。他們的兒子此時也已成為朝中重臣,。
不過,輔臣趙衰的兒子趙盾和狐偃的兒子狐射姑都擔心少主年幼難當大任,,因此二人產生分歧,,爭執(zhí)不下。后來,,狐射姑退出紛爭,,從此不問政事。多年后,,魯國與潞國發(fā)生沖突,,魯國向晉國求助,晉國作為調解的一方需要派出大臣出使,,此時趙盾想起了被自己趕走的狐射姑,。狐射姑收到消息后立刻去找酆舒談,相談間酆舒問他說:“趙衰,、趙盾孰賢,?”對曰:“趙衰,冬日之日也,。趙盾,,夏日之日也,?!?
意思是趙衰慈祥溫和,像冬日的太陽般令人感到溫暖,,讓人容易接觸,;而他的兒子趙盾則奉行鐵腕政治,像酷熱的太陽那樣讓人害怕,,令人敬畏,。因此才有“冬日可愛”“夏日可畏”這兩個成語。所以,,這兩個成語是借“冬日”“夏日”形容一種狀態(tài),,而不僅僅是表明季節(jié)。
說起夏季和冬季,,與季節(jié)相關的,、經常被誤用的成語還有“七月流火”。陽歷的七月確實依然炎熱難耐,,因此又有很多人認為“七月流火”是指天氣炎熱,。其實不然,這里的“七月”是指農歷七月,。此時正是夏秋之交,,天氣應該已經微微轉涼,。那又為什么會“七月流火”呢?
原來,,詞中的“流”有“行,、走動”的意思?!盎稹眲t是指第五宿新宿第二顆星——大火星,,根據晉杜預等前人留下的相關記載看,夏歷三月時,,大火星于黃昏時初出東方,;到了大暑之前,也就是夏歷五月的黃昏時分,,大火星則會位于南天正中,,此時是大火星一年中的最高點;夏歷七月黃昏時分的大火星逐漸偏向西方并且下沉,。因此形象地稱為“流火”,。見到“流火”時便預示著天氣要轉涼了,可不要用錯啦,!
(編輯:映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