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嘉禾故事發(fā)生在三千年前西周初年,?!渡袝贰敖痣薄ⅰ安讨僦钡绕涊d,,武王逝后,,成王尚未成年,周公攝政與管叔,、蔡叔和霍叔兄弟失和,,從而引發(fā)了西周歷史上著名的“三監(jiān)之亂”。周公東征期間,,唐叔虞封國內出現(xiàn)異畝同穎之嘉禾,,于是把象征和同之象的嘉禾獻給了成王。成王認為嘉禾現(xiàn)世是周公之德所致,,又命唐叔虞把嘉禾饋贈尚在東土平叛的叔父周公,。周公被侄兒孝賢之舉感動,作《嘉禾》詩篇回饋,,以表自己的忠心和叔侄同心,。《嘉禾》篇正文已佚,,《尚書》僅存序,。另據(jù)《尚書大傳·嘉禾篇》說,“成王時有苗異莖而生,,同為一穗,,其大盈車,長幾充箱人,。有上之者,,王召周公而問之。公曰:三苗為一穗,,天下其和為一”,。該文流傳同樣突出了嘉禾故事最為核心的要素——“天下和”。這樣一種思想流傳到后世,,對中國歷代歷朝德政和傳統(tǒng)家風建設都有深遠影響,。唐代禮部侍郎常袞曾作文贊頌:“王者道洽則靈芝生,天下和一則嘉禾應,?!?
一、周公嘉禾故事發(fā)生背景:周公東征駐師寧陽周公臺
關于周公嘉禾故事的歷史記載,,最早來自《尚書·周書》中兩篇佚文的序,。其中《歸禾》序說:“唐叔得禾,異畝同穎,獻諸天子,。王命唐叔歸周公于東”,;《嘉禾》序說:“周公既得命禾,旅天子之命,,作《嘉禾》,。”對其故事的解讀,,初見近千年后的西漢王朝,,孔安國整理古文尚書認為:“唐叔,成王母弟,,食邑內得異禾也……禾各生一壟而合為一穗,。異畝同穎,天下和同之象,,周公之德所致,。”其后,,從學孔傳尚書的司馬遷結合當時留存的文獻,進一步考證出嘉禾故事的發(fā)生地點和具體細節(jié),。分別是《史記·周本紀》:“晉唐叔得嘉谷,,獻之成王,成王以歸周公于兵所,。周公受禾東土,,旅天子之命”;《史記·魯周公世家》:“天降祉福,,唐叔得禾,,異母同穎,獻之成王,,成王命唐叔以餽周公于東土,,作餽禾。周公既受命禾,,嘉天子命,,作嘉禾”。以上記載說明,,周公嘉禾故事發(fā)生在周公東征途中的“東土兵所”,。
那么這個東土兵所到底在哪里呢?我們根據(jù)實地考察和當?shù)貍髡f,,結合《左傳》,、《寧陽縣志》等文獻及李學勤著《夏商周文明研究》的考證,認為周公接受成王饋禾的“兵所”位置就在今寧陽縣周公臺(村)遺址。依據(jù)如下,。
一是寧陽周公臺的地理位置,,與《史記》周公授嘉禾于“東土”位置相符合。商朝時期,,“東土”即是指中原地區(qū)以東的海岱地區(qū),,這個地區(qū)有很多商侯小國,周滅商后將這些小國合并封給諸侯,。西周初年的“東土”主要是齊國,、魯國封地?!蹲髠鳌ふ压四辍份d,,“及武王克商,薄姑,、商奄,,吾東土也。薄姑齊也,,商奄魯也”,。又載:“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而封于少皞之虛”,,杜預注:“商奄,,國名也。少皞之虛,,曲阜也,。”奄國本為商朝東方主要的侯國,,歷史上也曾多次作為都城所在地,。今寧陽縣周公臺,(村)距商奄國都(曲阜)十五公里左右,,自然屬于西周所謂東土之疆域,。至今周公臺附近還有一條古河道羅河(現(xiàn)名寧陽河),縣志記載羅河由蛇眼諸泉匯集而成,,周邊又是土地肥沃的平原,,糧豐水足,周公選為東征滅奄屯兵之地具有合理性?,F(xiàn)寧陽周公臺的地理位置,,與《史記》周公授嘉禾于“東土”相符合。
二是西周青銅器“小臣單觶”銘文記載,,周公東征“在成師”即“成地”駐軍,,與寧陽夏朝開始就有“成(郕,、盛)”邑歷史記載相吻合。西周初建,,平定“三監(jiān)之亂”后,,為徹底肅清殷商殘余勢力,周公親率大軍東征奄國等東夷諸國,?!妒酚洝ぶ鼙居洝酚涊d:“召公保,周公為師,,東伐淮夷,,殘奄,遷其君薄姑”,?!俄n非子·說林上》也記載:“周公旦已勝殷,將攻商蓋(即商奄),,辛公甲曰:‘大難攻,,小易服,不如服眾小以劫大’,,乃攻九夷而商蓋服矣,。”從文獻看來,,東征滅商奄應是一場頗為艱苦的戰(zhàn)爭,,周公在奄地周邊駐軍的時間不會太短。至于駐軍的具體地點,,西周青銅器“小臣單觶”給出線索,,即銘文中有“王后黜克商,,在成師”字句,,說明周公東征兵所的地理位置在“成地”這個地方。當代著名歷史學家李學勤所著《夏商周文明研究》認為,,周公東征“在成師”的“成(郕,、盛)”就在今寧陽東北,這一觀點與酈道元《水經注》記載“洸水上承汶水于剛縣西,,又西南徑盛鄉(xiāng)城西,。”京相番曰:剛父縣西南有盛鄉(xiāng)城,。以上觀點與中國著名近現(xiàn)代歷史學家陳槃,、陳夢家和楊伯俊、中國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的觀點相同,,夏商朝和周朝時期的“成(郕,、盛)”均在寧陽東北境,《中國歷史地圖集》分不同歷史時期標注在寧陽境內,寧陽縣東莊鎮(zhèn)至今留存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郕城故城址”,。明朝《兗州府志》記載:“郕域在寧陽縣東北,。”清初顧祖禹《讀史方與紀要》亦云:“成,,魯?shù)?,應在寧陽東北九十里”?!洞呵铩冯[公五年“衛(wèi)師入郕”,。杜預注“郕,國也,,東平剛父縣有郕鄉(xiāng)”,。臺灣著名歷史學家陳槃,在其著《春秋大事表列國爵姓及存滅表譔異·郕國》一文中考證,,同意杜預,、酈道元、京相番和高士奇等人郕國都近寧陽,,在漢剛縣故地即郕鄉(xiāng)(盛鄉(xiāng))城,;魯郕(成、盛)邑孟孫氏封邑,,在寧陽東北九十里,,以近郕國都而得名。綜合寧陽周公臺,,周公東征駐軍“成地”全國唯一的歷史遺存,,周公東征勝利后,周公五弟叔武封于成(郕,、盛),,封地成(郕、盛)國都在寧陽境內歷史文獻記載,,應該是十分可信的,。
三是寧陽周公臺《寧陽縣志》歷史記載和傳說,與《史記》周公授嘉禾“東土兵所”,、周公東征駐師“成地”(寧陽)歷史記載相吻合,,相互印證歷史記載都是真實的。寧陽周公臺位于寧陽縣城南關社區(qū),,當?shù)鼐用穹Q古堆,、點將臺。經調查,,周公臺(村)是全國唯一以周公臺命名的村莊,,也是周公東征居魯唯一留存的圣跡,,因而是研究周公東征和周公嘉禾文化、魯文化以及儒家文化的重要源頭,。1973年,,周公臺西邊的古羅河改道施工中,曾出土商周時代陶片,,證明其地層包含商周文化,。至今該村還流傳著周公在點將臺帶兵打仗,期間命受嘉禾并將種子傳授給當?shù)鼐用竦膫髡f,。乾隆八年重修《寧陽縣志》記載:周公臺“在縣南里許,,相傳周公居東,系易于此,?!毕特S二年縣知事陳紀勛,在重修《寧陽縣志》序言中寫到:“寧山百里間,,在昔沐周公之化,,近孔子之居,彬彬郁郁,,儒風茂美,。”可見周公對寧陽的影響穿越3000年光陰,,古老且深遠,。據(jù)《寧陽縣志》和閻氏家譜記載,明初祖父洪武三年周泰伯后裔國寶公奉昭東遷,,攜家譜來臥牛山之陽,,即今東疏鎮(zhèn)寺頭村世代居住,至今該村建有泰伯祠,。到清乾隆十八年,,泰伯后裔九十一世孫閻夢圖,又奉命移建泰伯祠至河套園(村)祖宅,,與周公臺隔河相望,,可惜此處祠廟毀于戰(zhàn)亂兵火,。泰伯是武王和周公的伯祖父,,其后裔六百多年前為何奉昭攜家譜來寧,或是不解之謎,;其后為何又奉命將祭祀祖廟移建周公臺附近,,是否與周公居東圣跡有關已無從考證,這至少證明周公家族與寧陽周公臺有不解之緣,,血脈相連,。
二,、周公嘉禾故事重要意義:中華民族家國情懷和家和文化的源頭
周公嘉禾故事發(fā)生900年后,司馬遷在《史記·魯周公世家》和《史記·周本紀》中不惜筆墨反復講述,,其根本原因在于嘉禾具有特殊象征意義,。古語云,厚德之地出嘉禾,,天降和瑞于圣者,。成王之弟唐叔封地長出異畝同穎嘉禾,是祥瑞之兆,,天下和同之象,,給建立之初內憂外患的西周王朝帶來了信心。嘉禾現(xiàn)世在當時具有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是一個不可磨滅的重要歷史事件,。周公東征起于周王室內部失和,武庚,、商奄等殷商舊部乘機叛亂,。在篤信天命的時代,天降和瑞,,無異于一道停戰(zhàn)詔書,,于是嘉禾故事在周公東征平亂中,就起到了“內和父兄,,外撫諸侯”的作用,。隨著周公和成王嘉禾故事的傳頌,自然消除了周公和成王叔侄不和的謠言,,咸和了周王室,,并昭告天下,殷商遺民要順從天意,,歸順周王朝,。這株象征叔侄同心平天下的嘉禾,聚合了天下人心,,為奪取東征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從歷史影響來看,周公嘉禾故事集中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家國同源及家和天下的思想,。一是唐叔獻禾成王彰顯兄弟親和,,表明治理國家成功,沒有辜負成王厚望,;二是成王饋禾周公明孝謙之德,,感恩叔父周公勤勞王家,借此鼓舞東征士氣,。成王把本該天子擁有的嘉禾,,賞賜給為家國盡忠出征的叔叔周公,,既表達了感恩之情,又利用嘉禾和瑞的象征性,,彌合了叔侄間的隔閡猜疑,。《尚書》記載,,周公受禾后,,嘉天子命作《嘉禾》,明君臣忠誠之意,,表叔侄家國之情,。就是說盡管三監(jiān)之亂流言叔侄不和,但是周公卻在東征滅奄的軍營周公臺,,接受成王饋禾并寫下千古絕唱《嘉禾》,,昭示自己決不辜負亡兄武王重托,一定輔佑成王實現(xiàn)周王朝統(tǒng)一大業(yè),。周公和成王叔侄同心平天下的嘉禾故事,,從此彪炳中華史冊,千年傳頌,,生生不息,。兩千年后的宋朝詩人李昂英作《酌別張子元》詩云:“江亭揮別酒,謔笑關機警,。景文兄弟情,,畝異禾同穎。日邊多便驛,,頻書來越嶺,。”就是借異畝合穎之嘉禾,,表達與張子元兄弟同心相敬的深厚友誼,,其受周公嘉禾故事影響之深可見一斑。
三,、周公嘉禾文化核心價值:集中體現(xiàn)了周公治國的德和思想
西周初年,,唐叔虞為什么要獻禾于成王?周成王為什么贈嘉禾給周公,?周公又為什么要作《嘉禾》,?要理解這一經典故事的深刻內涵,體會其在今天的時代價值,,應從嘉禾文化的源起和漫長的歷史積淀過程中去尋找答案,。
從文字學來看,,禾亦是和,。在遠古時代人們靠天吃飯,,只有風調雨順的年份,莊稼才能結出豐碩的果實,,先民們才有寶貴的活命糧食,。因此,“禾”在先民的心目中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許慎的《說文解字》解釋,,禾與和音同義通。禾字甲骨文寫作,,像垂穗的莊稼,,木形代表植物,植物末梢上下垂的是穗子,。其釋義:“禾,,嘉谷也。二月始生,,八月而孰,,得時之中,故謂之禾,?!倍妥衷凇墩f文解字》的釋義為:“和,相應也,。從口,,禾聲?!薄翱凇敝杏小昂獭?,人有飯吃,社會就能安定,,所以“和”代表著和諧,。考古發(fā)現(xiàn),,河南安陽出土的甲骨刻辭中有300條“卜禾”記錄,,反映出先民們祈求祖先保佑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文化信仰,?!兑葜軙ど淌摹分幸灿蓄愃朴涊d;“在商先誓王,祀上帝,,亦惟我后稷之元谷,,用告和,和胥飲食,?!薄昂汀弊钤绲囊馓N指自然界風調雨順,,莊稼茁壯成長的和諧狀態(tài)。到商周時代,,卜禾,、告和一脈相承,“卜禾”成為中華民族和文化的基因和根脈,。
從文化學來看,,嘉禾亦德和。嘉禾,,禾中奇異者,,異莖合穎或一莖多穗。古人認為,,嘉禾是祥瑞之兆,,和同之象?!秾O氏瑞應圖》云:“嘉禾五谷之長,,盛德之精也”。在農耕文明時代,,嘉禾一直是先民崇拜和期盼的圣物,。五谷豐登有禾,就有飯吃和衣穿,,就能實現(xiàn)人與自然及社會的和諧相處,,天下就能和同太平,人們就能過上安定美好的生活,。嘉禾從遠古走來,,千百年來世間流傳著許多美麗的嘉禾故事。現(xiàn)今湖南省嘉禾縣的縣名,,就來自神農在五峰山拾嘉谷教農以耕的傳說,。還有神農在今山西高平市羊頭山,見丹雀銜九穗禾落而拾之,,教民植田,,食者老而不死等故事,都表達了先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謳歌,。
到了西周成王和周公時代,,嘉禾有了更為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政治倫理價值。此時它不僅是天下黎民生存不可或缺的生命之物,,更是王者盛德善政結出的碩果,,是儒家天人合一理念的集中體現(xiàn)。《尚書大傳·嘉禾》是關于“嘉禾天下和”理念最早的文獻,,詳細記載了周公和成王對嘉禾的論述,。“成王時有苗異莖而生,,同為一穗,,其大盈車,,長幾充箱,,人有上之者。王召周公而問之,,公曰:‘三苗為一穗,,天下其和為一乎?!性缴咽现刈g而來,。三苗貫葉,而生子為一穗,,周公曰和氣所生,,以獻于文王之廟?!敝芄J為,,三苗生子為一穗的嘉禾,是和氣所生,,是天下和同為一之象,。由此體現(xiàn)出周公治國理念中,重“德”貴“和”的思想核心,,這或許就是嘉禾故事的歷史價值和傳世久遠的深層原因,。經過千百年的實踐和傳頌,嘉禾承載的德和天下理念愈加深入人心,,其倫理價值尤為后世明君圣賢所推崇,。如三國時代著名詩人曹植,在《嘉禾謳》詩中詠頌周公嘉禾,,表達了對魏國太平盛世的期待和贊美之意,。文曰:“猗猗嘉禾,惟谷之精,。其洪盈箱,,協(xié)穗殊莖。昔生周朝,,今植魏庭,。獻之廟堂,以昭厥靈?!端螘し鹬尽逢P于嘉禾德治內涵的闡述更加明確:“嘉禾五谷之長,,王者德盛,則二苗共秀,。于周德,,三苗共穗;于商德,,同本異穟,;于夏德,異本同秀,?!薄缎⒔洝ぴ衿酢氛f:“德下至地,則嘉禾生,?!敝芄魏痰某霈F(xiàn)既有歷史偶然性,也是歷史的必然,。當初周公始祖后稷,,教民耕種不藏私、永奉公的品德,,深受百姓的愛戴,,被尊為農神。嘉禾文化肇始于西周,,與周族發(fā)達的農耕文明密不可分,。
在嘉禾思想形成以后,周公結合西周初年的國家治理實際,,將“德”與“和”統(tǒng)一起來,,繼而凝練出更為宏大的德和思想。周公是中國第一個系統(tǒng)提出以德治國的政治家,,他所建立的家國一體的宗法制度和禮樂制度,,就充分體現(xiàn)了德和思想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價值。周公認為,,殷朝亡國的根本原因在于殷紂王不敬德,,不修德。周王朝基業(yè)要長盛不衰,,關鍵是天子要有“德”,,因為“皇天無親,惟德是輔”(見《左傳·僖公五年》),。他深刻總結了夏商周興亡的經驗教訓,,以身作則,,教育成王、伯禽和康叔等天子諸侯,,要“敬德保民”,、“明德慎罰”,順民心,,和萬民,,江山才能永固。為做好宣教,,他寫下了一系列著名篇章,,如《嘉禾》、《無逸》,、《誡伯禽書》和《康誥》,、《酒誥》,、《蟋蟀》等修身治國良訓,,惠澤萬世,開創(chuàng)了中華傳統(tǒng)家訓的先河,。同時,,周公制禮作樂,以禮化人,,并把“德”引入禮,,提出“禮至不爭”,“樂至不怨”,,發(fā)揮禮樂教化功能,,就此開啟了中華民族“禮之用,和為貴”文明時代,。周公還非常重視家庭和睦和社會和諧,,他告誡四方諸侯和殷商舊臣,“爾室不睦,,爾惟和哉”(《尚書·多方》),,意思是家庭不和睦,天下怎么能和諧,。周公東征平息東夷諸國叛亂后,,將殷商舊部叛亂分子遷居到洛陽和薄姑等地,沒有采取極端殘暴的處置方式,。此舉贏得了天下人心,,使商人與周人走向和解,社會從此更加安定和諧,??梢哉f,,周公德和思想成就了周王朝八百年基業(yè)。隨后出現(xiàn)的成康盛世,,周朝境內四十年不用刑法,,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yè),,稱的上中華民族千年一遇的美好時代,。傳奇嘉禾故事,咸和天下,,承載著周公德和思想,,澤被后世。周公嘉禾故事歷經3000多年的傳頌,,已隨同嘉禾的種子在中華大地生根發(fā)芽,,成為倡導“家和萬事興”“和為貴”的儒學思想源頭,堪稱一顆璀璨的中華家和家風遺世明珠,。
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家風建設的重要內容。他強調,,“家庭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不論時代發(fā)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fā)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愿千年周公嘉禾家風,,德潤中華、和達天下的優(yōu)秀思想內涵,,能融入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征程中,,為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地球和諧美好家園,,提供無窮動力和磅礴力量,。
(參考文獻略)
(作者:周公嘉禾文化研究院院長 于正明)
(責任編輯: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