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孩子自我成長的舞臺

  來源:中國教育報作者劉毓杰2016-07-27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教育改革重頭戲,高考改革備受關注,一些地方對考試招生模式進行了有效探索,,較好地回應了改革訴求,,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學校轉型,。然而,,隨著改革的深入,,社會各界開始出現(xiàn)對高考改革的困惑,、迷茫及畏難情緒,。為繼續(xù)推進高考改革,,推動學校教育以此為契機健康發(fā)展。
    作為教育改革重頭戲,,高考改革備受關注,,一些地方對考試招生模式進行了有效探索,較好地回應了改革訴求,,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學校轉型,。然而,隨著改革的深入,,社會各界開始出現(xiàn)對高考改革的困惑,、迷茫及畏難情緒。為繼續(xù)推進高考改革,,推動學校教育以此為契機健康發(fā)展,,我刊特辟“高考改革與學校轉型”系列,以饗讀者,?!幷?br />         我校2014年進校的高中生,是本次課改和高考改革的首批受益者,,他們將在明年參加高考,。事實上,他們所受的高中教育和他們的父輩們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關于學習科目考試規(guī)劃甚至高考錄取,,家里最清楚的肯定是孩子自己,他們開始為自己負責和做主,,這和以往意義上高一的“小孩子”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但歷次家長會和各類座談會上反映出的家長心態(tài),普遍是比較樂觀和放心的,。因為,,對家長而言,最直觀的接觸,,是孩子的生活表現(xiàn):孩子的笑容多了,,和父母交流多了,學得更自信了,,興趣更濃了,,對未來有了更多的思考,,等等。

    “考改”倒逼“課改”:教育追求匹配社會需求
      我校的課改,,起源于2005年9月,,學校第一次拿出每周兩節(jié)課的時間開設選修課。到2009年9月,,面向初高中四個年級,,拿出每天一小時的時間專門開設選修課。這一做法來源于一個很簡單的訴求:“為什么學校不應該成為學生最喜歡的地方,?!焙髞韺W校對選修課專門做了個課題,在總結意義時列了四個:多一把尺子多一批好學生,;社會需要多樣化的人才,,每一個孩子的潛能各不相同;培養(yǎng)學生興趣,,提升生活情趣,;豐富校園生活。在這些想法的支撐下,,全校教師共開了三十多門課,,包括自行車維修、木工,、電影欣賞等,,學生通過班主任報名實現(xiàn)選課,課堂人數(shù)多則上百,,少則也有四十幾名學生,。當時,為了區(qū)別于學科補習和競賽輔導,,甚至規(guī)定了不準開設學科類選修課程,。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學校對選修課叫法不一,,如活動課,、校本課、選修課等,;很多教師開課都是學校再三動員的結果,;學校的顧慮則是“老師能不能開課,,學生是不是都有課選,,學生走班上課管不管得住”。經歷了前后八年的探索實踐,,逐漸發(fā)展到“開得出,、有得選,、管得住”,而且很多教師從把開設選修課當作額外強加的工作,,逐步轉變?yōu)檫@是一件讓自己快樂的“事”,;學生從最初的“活動課玩玩總比上語文數(shù)學有意思”,到開始覺得“跟自己興趣相吻合或者是能學到點東西”,。選修課逐漸從游離于學校教育教學的“附屬品”轉變?yōu)橐豁椉{入常規(guī)的教育教學活動,。
      其實,當時學校類似于選修課的特色模塊還有很多,,比如邀請十幾個國外友好學校的師生共同來校開運動會,、辦論壇,進行各種文藝表演科技競賽,;再比如整合學生媒體,,每周自己做電視片,每月自己印報紙,,等等,。
      但是,和許多兄弟學校一樣,,我校一直面臨著很多困惑,。這些我們自己非常認可甚至得意的事物,卻很難在學校教育教學中找到重要的位置,,總是以調味品的形態(tài)出現(xiàn),。很多這樣鮮活的想法和活動呈現(xiàn)碎片化狀態(tài),整個學校教育仍然以傳統(tǒng)應試為全部目的,。2012年,,浙江省新一輪課程改革,終于為學校前期一系列的探索和實踐找到了邏輯源點和發(fā)展方向,,“為什么做”和“向哪里走”兩個問題,,得到了很好的闡述。接著,,2014年開始新高考制度改革,,從“考改”去倒逼“課改”,教育追求和社會需求終于得到了高度匹配,。

    “形變”促使“轉向”:“個性”“開放”推動教育質量
      2011年至2013年,,省廳推動的各種“考改”的前期準備已經在緊鑼密鼓地展開。為此,,學校專門選拔了五位教育管理骨干,,成立了課改核心小組,充分從學生個體的成長出發(fā),,促進每個學生的成長及個性化發(fā)展與自主發(fā)展,,基于課程設計與開發(fā),、課程實施與管理兩個方面,進行論證和頂層設計的“建?!?。新的課程模型能體現(xiàn)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實現(xiàn)學生培養(yǎng)從全面發(fā)展到全面發(fā)展基礎上的特長發(fā)展的過渡(從補差融短到拔優(yōu)顯長),;學生管理上能體現(xiàn)從集成化、指令性向個性化,、引導性過渡,;對師生的評價能逐步從過于依賴硬指標,過渡到軟硬指標兼顧的全面評價,,降低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發(fā)揮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對于課程目標,,要求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體驗,,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學會學習,幫助學生在獲取新知識,、分析解決問題以及交流合作等能力上得到提高,,進而促進學生價值觀的形成。
      新一輪浙江省高考改革的關鍵字是“選”,,選出興趣,,選出主動,選出優(yōu)勢,,選出未來,。而我校的基本辦學特色也進一步提煉成八個字:“中外兼容,多元發(fā)展,?!比绾胃玫匕褜W校辦學特色和課改考改相結合成為了關鍵。我校的“中外兼容”是指培養(yǎng)學生具有深厚的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素養(yǎng)和日益開闊,、開放的國際視野,,具有“海納百川”的東方文明和“面向世界”的國際理解能力,具有民族自尊基礎上的國際主義和國際理解基礎上的愛國主義情懷,?!岸嘣l(fā)展”是指學校的課程體系為學生的多方位、多層次能力發(fā)展提供學習途徑,學校搭建教育平臺,,促使學生在適合自身發(fā)展的領域中,能獲得較充分的走向高校和社會的發(fā)展,。從整個特色的定位描述上,,和課改方向還是一致并接軌的。
      2014年9月,,學校最終確定的教育教學形態(tài)是:課程體系設計突出個性化和開放性,,教育教學以選課走班的形態(tài)展開、必修選修彼此交融嵌合,;以學科教室為基本場地,,場地管理與建設從年級過渡到學科;教材課輔體現(xiàn)高度校本化,;學生管理突出導師輔導下的自主管理模式,;學生評價借助于網絡辦公平臺,突出評價的過程性和促進作用,,降低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教師評價采用檔案袋管理,強調職業(yè)精神和專業(yè)素養(yǎng),。這個形態(tài)包含了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和課程后續(xù)發(fā)展五個方面,,保留了學校前期實踐所積累的特色和經驗,贏得了一個比較好的開局,。
      建模中的一個難點就是學生的選課體系,,每個孩子一張課表,完全由學生個體來決定學習課程,,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學校經過艱苦的科研攻關,基本實現(xiàn)了每個孩子的充分選課,,這和現(xiàn)在很多學校采用的套餐式選課相比,,難度更大,但自由度更高,。目前高一,、高二、高三年級同時開設語文,、數(shù)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技術、體育,、藝術,、生涯以及各類選修課程,供學生選擇學習,。除了語文,、數(shù)學、英語,、體育,、藝術、生涯課程要求所有學生必選之外,,高一每位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學習能力,,可以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技術這7門課里選擇5門左右(利用淘汰法選擇)的課程進行學習(必修課程的課時數(shù)約為33課時),另外再從學校提供的職業(yè)技能類和興趣特長類的選修課中選擇約6課時的選修課,,總課時約為39課時,。
      對學校而言,本次課改和以前區(qū)別在于,,它首先是形式的改變,,通過形式的改變促使我們在新的方向上加強研究,去推動教育教學質量,。于是,,成天沉浸于理論研究的論文課題的少了,每個人都成了實干家,。

    全面鋪開觸及更深更細:“會選”“選好”奠基未來發(fā)展
      2014年至2015年兩年,,學校的課改探索全面鋪開,觸角也伸到了更深更細處,,如課堂模式的轉變,、學生過程性評價系統(tǒng)的建立、學生綜合素質的考量、學科教室的建設,、學生德育活動的開展,,等等。而首當其沖的,,就是學生的生涯規(guī)劃系統(tǒng),。學生會選擇、選得好是考得好和發(fā)展得好的基礎,。目前的學校生涯規(guī)劃系統(tǒng)是由生涯課、實踐性選修課程和研究性活動課程三部分組成,。
      生涯課包含72學時課程體系,、職業(yè)測評系統(tǒng)、生涯故事講座等內容,。它是我校具有特色的校本必修課,,在高一、高二兩個年級同時開課,,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實現(xiàn)職業(yè)選擇和人生發(fā)展為目標,。課程包括生涯規(guī)劃教育和生命教育兩個模塊。它涉及的主題包括生涯規(guī)劃中的認識自我,、解讀職業(yè),、夢想大學、生涯決策與行動和生命教育中的生生不息,、尊嚴死,、健康生活等內容。
      生涯課為每一位學生建立個性化的生涯規(guī)劃檔案,,內容包括性格與職業(yè)類型測評,、MBTI(一種迫選型、自我報告式的性格評估工具)測評,、生涯問卷調查,、生涯課評價、實踐性作業(yè)和個人成長記錄,。通過測評系統(tǒng),,指導學生完成“生涯規(guī)劃書”,為每位學生建立動態(tài)的生涯成長檔案,。
      和必修的生涯課平行的是選修課體系,,選修課體系是對學校現(xiàn)有的六類活動進行整合與篩選,,保留了社團活動,、校內外實踐、實踐類選修課三個部分,每個部分由學校的精品社團和精品選修課構成,。這幾個部分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融合在一起彼此滲透,共同支撐起學校的綜合實踐活動類選修課程,。
     2015年,,我校共有茶文化社、史學社,、法學社,、圖文社、模道團,、話劇社,、英語戲劇社等十七個社團,在相關教師和學生領袖的指導下,,開設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其中茶文化社被推薦評為浙江省優(yōu)秀學生社團。茶文化社創(chuàng)辦至今,,已組織過多場國內外活動,,并在社會上取得一定影響。社團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豐富的活動有助于學生的未來職業(yè)導向,,目前多數(shù)社團成員已取得國家職業(yè)資格證書(初級茶藝)。茶文化社除了具有娛樂化和專業(yè)化特色,,還正在走向國際化道路,。社團已開設茶文化國際版課程,向外賓傳播茶文化,,并多次赴日本參加中日茶道交流,,被日本媒體多次報道。
      學校積極發(fā)揮綜合實踐活動教研組的作用,,有效整合校內外教育資源,。為了保證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能夠順利有效進行,學校不僅在校內開辟了學生超市,、學生圖文社,、學生電視臺、學生播音臺,、學校農場等實踐平臺,,還與杭州市四五十家第二課堂場館、敬老院,、圖書館,、工廠和社區(qū)等結成共建單位,,使學生的校內外實踐內容豐富,方式多樣,。
      學校還圍繞職業(yè)技能培訓開設了企業(yè)沙盤模擬,、校園微電影制作、鉗工初步,、舞臺燈光與調音,、影視表演、播音主持,、攝影,、釀酒等三十門選修課程。
      學校的研究性活動課程包括四大主題活動:高一的家長工作單位體驗日活動,、高二的生涯拓展日活動和高三的18歲成人禮公益活動以及高一高二同時進行的五一春假職業(yè)體驗與考察活動,。其中家長工作單位體驗日活動是指我校高一年級全體學生奔赴杭州市區(qū)及周邊家長單位進行職業(yè)體驗,全體任課教師隨訪,。我校已連續(xù)四年開展職業(yè)體驗日活動,,該活動得到了學生,、家長和教師的全面肯定,。在這個活動中,學生從體驗身邊最熟悉的職業(yè)開始,,邁出了體驗職場的第一步,,并開始思考自己職業(yè)的定位問題,思考自己該如何選擇,,并開始著手自己的職業(yè)規(guī)劃,。五一春假職業(yè)體驗與考察周是指每年的五一春假,我校高一高二全體學生都會進行以職業(yè)體驗與考察為目的的社會實踐周,。職業(yè)體驗與考察,,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是整個職業(yè)指導工作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涯志愿選擇體驗單位,,通過實際的體驗與考察,、生涯人物訪談,使學生切實感受心儀的職業(yè),。通過體驗,,學生可以進一步對自己和心儀職業(yè)間相符程度進行斟酌,提高個人職業(yè)選擇的能力,。
      日趨完善的生涯規(guī)劃體系,,對整個選課走班形式的支撐作用非常明顯,。而學校越往下做,往往越會發(fā)現(xiàn)在內容和深度上,,都會有更多可以挖掘的模塊,。(作者劉毓杰,系浙江省杭州綠城育華學校校長助理)

 
[責任編輯: 315xwsy_susan]

免責聲明:

1、本網內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