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鮮花盛開在九華山上,,水碧山青,,鳥語花香,沁人心脾,,令人陶醉,。坐落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西南境內(nèi),中心位置(九華街)的九華山,,一起云上感受九華山美景,,感受它的獨特魅力。
自然植物,、山水地質(zhì)運動構造文化底蘊深厚,,蘊藏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九華山,,屬黃山山脈,主峰和最高峰為十王峰,,高程1342米(海拔1344米),。
九華山不僅擁有豐富的佛教文化,如天臺寺,、肉身寶殿,、等著名寺廟,還有壯觀的自然景觀,,如千佛頂,、天柱峰等。此外,九華山還是地藏菩薩的道場,,享有“東南第一山”之稱,。九華山地屬北亞熱帶溫潤季風氣候類型,河溪屬長江水系一,、二級支流的中,、上游段。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美,,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有1460多種植物和216種珍稀野生動物。春天,,滿山吐芳,,百鳥和鳴。夏天,,佳木繁陰,,谷風清涼。秋天,,層林盡染,,別富情趣。冬天,,瓊樓玉宇,,超然空靈。
九華山素有99峰之稱,,其中有名峰70余座,,千米以上高峰30余座。
晉唐以來,,陶淵明、李白,、費冠卿,、杜牧、蘇東坡,、王安石,、黃賓虹、張大千,、劉海粟,、李可染等許多名人留下了詩詞歌賦畫,現(xiàn)存文物2000多件,,歷代名人雅士的詩詞歌賦500多篇,,書院、書堂遺址20多處,。主要風景集中在約100平方公里的范圍內(nèi),,山間古剎林立,,香煙繚繞,古木參天,,靈秀幽靜,,素有“蓮花佛國”之稱。自唐以來,,寺院日增,,僧眾云集,香火之盛?,F(xiàn)存寺廟99座,,僧尼近千人,佛像萬余尊,。著名的寺廟有甘露寺,、化城寺、祗園寺,、旃檀林,、百歲宮、上禪堂,、慧居寺等,。九華山間,遍布深溝峽谷,,垂間淵博潭,,流泉飛瀑,氣象萬千宛如一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畫卷,。還有云海,、日出、霧淞,、佛光等自然奇觀,,美不勝收,有“秀甲江南”之美譽,。九華山以佛教文化和自然與人文勝景為特色的山岳型,,國家首批5A級風景名勝區(qū),是中國佛教圣地,、四大名山之一,、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qū)、國家首批自然與文化雙遺產(chǎn)地,、世界地質(zhì)公園,,安徽省“兩山一湖”(九華山、太平湖、黃山)旅游開發(fā)戰(zhàn)略的主景區(qū),。景區(qū)規(guī)劃面積120平方千米,,保護面積174平方千米,由11大景區(qū)組成,。別名:陵陽山,、九子山。
2024年5月我被邀請到九華山,。
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會員、高級記者曹發(fā)明在安徽
3日,,清晨我們駕車行駛,,進入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九華山風景區(qū)。眼前的九華山仿佛昨天,,多年前池州市委,、市政府、青陽縣委,、縣政府領導曾經(jīng)熱情接待過我,,至今難以忘懷。
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會員,、高級記者曹發(fā)明在安徽
五一,來九華山旅游的人很多,,大多和家人來看風景,,放松一下心情和燒香拜佛求個好念頭,愿全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幸福快樂,!其實佛教文化就是教人行善積德傳遞真,、善、美讓世界充滿愛,。
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會員,、高級記者曹發(fā)明在安徽
九華山,,是我們國家?guī)浊甑奈幕z產(chǎn),有名的肉身菩薩就是其中一大文化遺產(chǎn),。從唐至今自然形成了15尊肉身,,現(xiàn)有5尊可供觀瞻,其中明代無瑕和尚肉身被祟禎皇帝敕封為“應身菩薩”,1999年1月發(fā)現(xiàn)的仁義師太肉身是世界上唯一的比丘尼肉身,。著名的肉身菩薩,,作為佛教圣地,它清凈,、莊嚴,、神圣、成為九華山佛教一大特色,,同時為這座佛教名山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這里空氣清新、風景秀麗,,地理位置優(yōu)越,,有著得天獨厚的綠色環(huán)境,天然氧吧如同自然界的肺部,,源源不斷地為我們提供著清新的氧氣,,讓人心曠神怡。天臺峰是九華山的群峰之冠,,古人有不到天臺峰不算游九華山的說法,。
五一第三天,一場大雨之后,,九華山引起漫山云霧,,穿過云霧踏上山谷,遠遠望去天臺峰高插云間,,猶如一把穿天銀劍聳立在云霧之中,。百歲宮、四季閣……,,直到天臺峰腳下鳳凰古松旁,。仰望天臺峰,山峰云霧繚繞,,像一條長幅畫卷從云間飄落下來,,游人像一個個蝸牛緩慢地向上移動。登上海拔1306米山峰頂,,俯瞰云海翻滾飄然美妙,,莽莽蒼蒼,九華山峰猶如鮮艷的朵朵蓮花在云海中若隱若現(xiàn),,放眼望去石壁上刻有“非人間”三個大字,,顯得格外壯觀。
神奇的九華山物華天寶,、人杰地靈,。
下午,,我們到地藏菩薩露天銅像景區(qū)。地藏菩薩銅像體高度84米,,加上蓮花座底盤高度為99米,,錫杖高109、9米(直徑1.5米),,總高度139米,,銅材1168噸,黃金65公斤重打造,,是世界上鑄造最大最高的佛教造像,。地藏菩薩銅像高99米,與九華山99座山峰,、金地藏享年99歲的寓意相一致,。地藏菩薩為比丘相,右手持錫杖,,左手持摩尼寶珠,。面向西北方,端莊慈祥,,以示“昭示眾生,,國泰民安”。
在燒香拜佛處我們被一首,,路勇詞,、曲,宇軒,,編曲,,路勇演唱的《南無地藏王菩薩》歌曲所打動。曲子曼妙無窮,,凈化人的心靈,。美妙的神韻溫暖心情!讓人心情舒暢,,百聽不厭,。
九華山地藏指的是九華山的地藏菩薩道場,地藏菩薩在佛教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宏大誓愿著稱,象征著無限的愛和犧牲,,九華山因其與地藏菩薩的深厚淵源而成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傳說中,地藏菩薩是朝鮮國王的兒子金喬覺,,他在中國唐朝時期來九華山,,并在此地修行,最終以99歲的高齡坐化,。此后,,金喬覺被尊奉為地藏菩薩,其肉身不毀,,容貌栩栩如生,,成為佛教徒崇拜的對象。地藏王又稱地藏菩薩,、幽冥教主?,F(xiàn)今他是地神,他雖然與閻羅王,、死人和地獄有關,,然而他發(fā)誓要救助陷于地獄中的眾生。
佛教文化是:真誠,、清凈,、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佛教講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是指與佛教相關的信仰、理論,、藝術,,以及生活方式的總和,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強調(diào)人的內(nèi)心修養(yǎng)和人與自然的和諧,,倡導“放下執(zhí)著、順應自然,、慈悲”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等,,具有深刻的哲學思想和倫理道德。有佛教建筑,,佛像雕塑,,佛教繪畫,佛教音樂等各種藝術表現(xiàn)形式,。這些元素共同構成了豐富多樣的佛教文化體系,,佛教主張無神論,,這是佛教文化的最大特色所在。
人為什么喜愛山水自然風光,,因為它能使我們的思緒和它的韻律產(chǎn)生共鳴,,讓人的身心從交瘁、壓抑中回歸愉悅,、舒緩,,分泌出更多的有益于身體和精神多巴胺。人在自然風光里,,心有多靜,,福有多深,人心本無染,,心靜自然清,,一切的一切歸于平淡。水越淡越清澈,,人越淡越快樂,!心慈自然柔和,心凈自然莊嚴,。有些人眼中的慈悲,,都是假慈悲,慈悲沒有對錯之分,,慈悲的出發(fā)點從“我”開始,,而不是從“相”開始。
人活得累,,一是認真,,二是想要。欲望和誘惑,,迷亂了你我的心,,掙扎在追求與放棄之間,糾結在取舍與得失之間,。人生中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也許只有到了最后時刻,才會真正的明白,。人生最大的美德是慈悲,,來吧!朋友,,累了就來九華山聽聽,,一首非常治愈的歌曲《南無地藏王菩薩》。也許您會感覺心不累,,什么憂慮,、憂傷,、憂愁,一切煩惱全丟掉,。
南無地藏王菩薩,,南無大愿地藏王菩薩。慈因積善地藏王菩薩,,誓救眾生地藏王菩薩。大悲大愿地藏王菩薩,,大圣大慈地藏王菩薩……,。
大慈大悲美麗的九華山,是一生好入名山游的唐朝偉大詩人李白游歷九子山寫下來的,,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的經(jīng)典詩句,。
山深幽處多真石,煙籠翠湖千里青,。云淡風清誰解說,,月照霜凝未至情。
蒼梧木柏競拔插,,玉輿碧簇煙虹開,。風吹雨霽色漸深,星臨谷底香醉來,。
山明水秀千畝碧,,巖飛谷深走煙波。澗壑分明兩岸柳,,空中泉涌滿山花,。
九華連巖蒼苔掩,魚龍?zhí)兜兹瓷?。群峰曲折多仙處,,煙霧彌漫九重天。
竹林翠篁靜山里,,古木深處清風起,。潭面波光金魚游,露臺玉樓夜月深,。
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并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xiàn)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于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yǎng)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李白性格,,自負與自信,豪放灑脫,,傲岸不羈,,熱愛祖國熱愛人民……。
那年初春,,李白應好友韋仲堪邀請,,遠途來游九子山,韋仲堪在五溪亭設宴為李白洗塵,,二人一邊飲酒,,一邊欣賞五溪山景。
見峰戀疊嶂,,山色凝秀,,輕煙繚繞,云霧縹緲……,。
李白觸景生情,,于酒助興,興奮的拉著韋仲堪去看風景,。沿著五溪河,,經(jīng)過六泉口,走進蓮花峰,。蓮花峰聳立陡峭,,在云霧中忽隱忽現(xiàn),瞬息萬變,,特別是峰頂那九個狀如嬰兒的小山峰,,回環(huán)向背,團聚而戲的姿態(tài),使詩仙李白如癡如醉,。對韋仲堪說:“不親臨,,哪里知道九子山的絢麗多姿?你看這九子山多像出水芙蓉,!”說罷激情吟出詩句:“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繡出九芙蓉,。”李白一字千金,,韋仲堪恍然大悟:“天呀,!是像極了?!崩畎捉又f:“芙蓉是蓮花,要是能將九子山更名為九華山那該多好??!”韋仲堪拍手稱快:“九華山?,!好,!太好了!”從此九子山更名為九華山,。
李白“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一字千金成就了名揚天下的九華山,給九華山留下了寶貴的文化財富,,它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閃爍在九華山,。
中央電視臺《中國重鎮(zhèn)》欄目組制片主任:周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