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間延長5分鐘,多了哪些新變化,?

  來源:光明日報2025-01-10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鈴聲一響,孩子們沖出教室,奔向操場、奔向籃球架、奔向乒乓球臺……汗水在陽光下閃耀。2024年秋季學期,一些地區(qū)中小學將課間活動時間由10分鐘延長到15分鐘,。這學期即將結

鈴聲一響,孩子們沖出教室,,奔向操場,、奔向籃球架、奔向乒乓球臺……汗水在陽光下閃耀,。

2024年秋季學期,,一些地區(qū)中小學將課間活動時間由10分鐘延長到15分鐘。這學期即將結束,,課間15分鐘實施效果如何,?增加了5分鐘,孩子們能做些什么,?時間延長,,課間活動場地如何保障?活動增多,,孩子們的安全風險怎么避免,?讓我們深入各地校園,看看不同學校是如何做的,。

【一線講述】

優(yōu)化教學設計,,給足課間15分鐘

講述人:湖北省枝江市仙女小學英語教師 李婷婷

丁零零的下課鈴聲響起,校園一下子就熱鬧起來了,。孩子們走出教室,,有的到球場上打籃球、跳長繩,,有的在樓下玩魔尺,、跳房子……這是新學期以來,學校將課間10分鐘延長至15分鐘后的新景象,。

我們學校有29個班、近1200名學生,,學生課間上廁所,、接水經常要排隊,有時遇到書法,、科學,、創(chuàng)客等要換教室上課的科目,留給課間活動的時間就更少了,。記得有個籃球社團的孩子曾向我“抱怨”:課間10分鐘時間太短了,,教室在三樓,,他非常想去下面操場打籃球,但剛拿起球沒拍兩下,,上課鈴聲就響了,。后來下課干脆就喝口水、上個廁所,,在教室里或者走廊上待一會兒,。

別看只多出來5分鐘,但可以讓更多孩子走出教室,、走向戶外,,享受更具健康活力的校園生活。不少老師疑惑,,一天的課表安排得滿滿當當,,從哪里擠出來這5分鐘?

課間增加5分鐘,,看似簡單,,其實考驗著學校的管理安排和老師的教學水平。學校對課間操,、午間閱讀以及下午課后整理等時間進行了優(yōu)化調整,。調整后,學生上下學和午休時間總體保持不變,。原來的課間10分鐘延長到15分鐘,,加上大課間35分鐘和體育課40分鐘,學生每天校內玩耍和體育鍛煉時間達到145分鐘,。

同時,,針對一些老師擔心課間延長后會影響教學進度,學校開展集體備課,,幫助老師高效組織課堂教學內容,,優(yōu)化教學設計,并嚴格要求打鈴就下課,,禁止拖堂,。每周五,學校會統(tǒng)計,、反饋本周的巡查情況,,確保15分鐘能夠真正歸還給學生。

課間延長至15分鐘后,,學校根據(jù)年級特點,,在各樓層設置活動區(qū)域,安排游戲區(qū)和閱讀角,不同班級根據(jù)自己實際組織開展個性化,、多樣化的課間活動,。教室外有百變魔尺、趣味數(shù)獨園,、奇妙的拼圖,、蘿卜蹲等游戲區(qū)域,還有展示科普知識和學生手工作品的科學玩家長廊……校園各個角落被巧妙利用,,隨處可見學生自由活動的身影,。

“現(xiàn)在我每天可以和小伙伴們去操場多運一會兒球、多投幾次籃,,球技也長進了不少呢,。”籃球社團的孩子喜笑顏開,。

活潑好動是孩子們的天性,,為保障校園活動安全,學校會提前對各角落開展多輪安全隱患排查,。如今,,校領導和值周教師每天都會在校園中巡查,發(fā)現(xiàn)并處理安全隱患,,體育老師也會做好各項運動的專業(yè)指導,,還有學生組成的自治管理委員會,同學們課間會自我管理,、自我服務,。

新的作息時間表執(zhí)行了一個學期,我們就有了新收獲,。對比前兩年的體質測試成績,,全校學生整體水平有明顯提高。更重要的是,,孩子們臉上的笑容多了,,上課更專注了,學習效率更高了,。

豐富課間活動,,讓校園生活更精彩

講述人:遼寧省大連市中山區(qū)向陽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 張海燕

“學要踏實,,玩要痛快”,,我們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擁有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把課間時間從10分鐘延長到15分鐘,,我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要多給孩子留點兒放松時間,鼓勵他們把學習生活安排得張弛有度,,不但愛玩兒,,還要會玩兒。

怎么把自由快樂時光還給孩子,,確保這15分鐘“真下課,、真放松、真有趣”,?我們按照大連市中山區(qū)教育局《中山區(qū)中小學課間管理指導意見》要求,,針對北方氣候特點,開設體育,、益智,、科技、閱讀等多樣化的課間活動場域,,同時滿足春夏季室外活動和秋冬雨雪天氣室內游戲的需求,,讓孩子一年四季都能暢快享受15分鐘的課間時光。

“課間15分鐘的意義,,不僅僅是孩子們多了5分鐘的休息放松時間,。實踐告訴我們,這5分鐘可以讓孩子們從容地走到戶外,,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愉快地玩耍,、自由地社交?!蔽覀儗W校青年體育教師趙彤宇的這番話,,讓我深受啟發(fā)。除了給孩子們更多時間,,我們也想方設法為他們開辟更廣闊的“天地”,,最大化利用學校現(xiàn)有條件,,讓15分鐘的課間活動更加繽紛多彩,。

于是,“場域開放,,物盡其用”的改造行動,,在老師們的群策群力下迅速開展。開放體育器材,,在操場,、走廊等公共區(qū)域設置體育器材共享區(qū);建設室內乒乓球室和低幼年齡專用室內籃球練習室,;充分利用各種場地,,讓籃球,、排球、乒乓球,、板羽球等各種體育器材觸手可及,、自由使用……學生在體育課上掌握的技能技巧,在課后也有了練習和交流的舞臺,??粗鵁ㄈ灰恍碌幕顒邮遥蠋焸儽冗@群孩子都開心,。

身上有汗,,眼里有光。戶外活動時間多了,,孩子們的精氣神更足了,。讓自由和快樂浸潤課間時光,讓陽光和健康的生命體驗刻進每一位向陽少年的人生記憶,,這就是我最簡單美好的期盼與信念,。

盤活校園空間,巧解場地難題

講述人:江蘇省無錫市新洲小學體育學科組組長 胡龍友

在我們學校,,課間15分鐘被雕琢成了充滿意義與樂趣的教育微場景,。作為老師,我深切感受到了這看似短暫的課間時光所蘊含的巨大能量,。

每當下課鈴聲響起,,校園便立刻化為一片歡樂的海洋。室內外啦啦操激情飛揚,,飛盤輕盈穿梭,,陸地冰壺巔峰對決,傳統(tǒng)與新興運動項目在此交織,。1906名學生家長積極參與游戲征集,,經過大數(shù)據(jù)篩選,一系列經典且富有創(chuàng)意的游戲在校園重現(xiàn),。跳皮筋,、踢毽子、丟沙包,、打彈珠,、翻花繩、抓石子等傳統(tǒng)游戲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學校合理規(guī)劃場地,,盤活校園空間,巧解課間場地難題:向上向下拓展場地,,在立體空間上進行延伸,,對教學樓前的方形空地進行精細化測繪與布局調整,,劃分為步幅測量、方向訓練,、迷宮等30種益智類游戲場地,,并經過安全加固,精心打造空中足球“綠色島嶼”,;充分利用體育場館資源,設置籃球投籃練習場,、羽毛球對打區(qū),、乒乓球室內活動基地等;靈活調整場地功能,,在操場周邊的狹長地帶設置跳繩,、踢毽子專用區(qū),提升場地的利用率……有了足夠的場地,,孩子們的15分鐘也變得更充實,。看著他們跑著,、跳著,、追逐著,各項身體素質逐漸提高,,關系也更加親密,,作為體育老師的我深感欣慰。

課間15分鐘,,生動體現(xiàn)了“為每一個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育人理念,,它承載著教育的多元價值與生命成長的蓬勃力量。未來,,我們將繼續(xù)探索創(chuàng)新,,深挖課間小天地中教育的無限可能,引領孩子們向著美好未來奮勇前行,。

加強值班管理,,給快樂課間系上“安全帶”

講述人:福建省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學校長 曾鳳蓉

“我最擔心孩子可能因意外受傷,影響學業(yè)甚至未來生活,?!闭{研時,五年級11班的一名學生家長這么說,。

課間從10分鐘延長到15分鐘,,孩子戶外活動增加,安全風險也隨之增加,,怎么更好地保障他們的安全,?我們開設課間安全主題班會,,在每天放學前1分鐘、每周放學前5分鐘,、每個節(jié)假日放假前30分鐘,,對學生進行安全提醒和教育,包括戶外運動安全知識,、自我保護技能等,,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通過案例分析,、模擬演練等方式,,讓學生直觀感受運動中的風險、了解預防措施,。還在校區(qū)主要運動場所配備自動體外除顫器(AED),,構建一張緊密的生命安全網。

對于課間15分鐘活動的游戲設置,,我們堅持“就近活動,、當堂負責、人人動起來,、鬧與靜結合”的原則,,在教室周邊、走廊開展課間活動,。同時,,積極完善“人人都是安全員”網格化管理機制,充分發(fā)揮各樓棟值班教師的作用,,加強課間值班管理,,確保學生在各個點位活動時都有“安全員”有序指導,為學生的快樂課間系上“安全帶”,。每天開展課間活動時,,校領導會走出辦公室,關注學生課間情況,,德育處,、教務處的老師會到指定點位進行保障,體育老師也會做好各項運動的專業(yè)指導,。

延長課間時長,,還需要學校和家長之間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共同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防范安全事故發(fā)生,。我們會定期向家長通報活動安排及安全情況,邀請家長參與學?;顒?,了解孩子的運動狀況,。比如,我們每學期會組織“跳繩大王”比賽,,邀請家長入校當裁判員,,親眼見證孩子的成長,通過學校公眾號,、微信群等,,讓他們關注學校戶外體育活動安全管理,并提出建設性意見和建議,。

對于課間體育鍛煉,,有的家長內心是矛盾的,既期盼孩子能多參與體育鍛煉,,尤其小學階段,是孩子身體快速發(fā)育時期,,運動對骨骼發(fā)育及視力保持都有好處,,又擔心孩子在運動中受傷。當他們了解到學校為保障學生課間鍛煉安全所采取的措施,,便放心多了,,鼓勵孩子在學校多參加運動,提升身體素質,。(項目團隊:記者 陳海波,、鄧暉、蘇雁,、吳琳,、高建進、王建宏,、馮家照,、張銳 通訊員 毛梅竹、毛曉娜,、李雨霏)

【編輯:映雪】


課間延長5分鐘,,多了哪些新變化?

 

免責聲明:

1,、本網內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