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課數量超過9.7萬門,,學習人次達13.9億,,均居世界第一
東西部學子同上一堂課、國內外學生同時參與討論,、“人工智能+”課程在各大高?!吧闲隆薄逃龜底只尫沤逃l(fā)展新優(yōu)勢,一根網線消弭數字鴻溝,、數字技術推動國際交流,,數字化不斷“刷新”傳統(tǒng)學習場景,數智時代的全新教育體系正加速構建,。
全球學生同步參與的智慧課堂長什么樣,?前段時間,在2024世界慕課與在線教育大會上,,“人工智能驅動下的計算生物教學”典型應用場景,,展現出未來課堂的生動圖景:借助數字孿生、虛擬仿真等技術,,學生們進行蛋白質結構預測,、病毒小分子抑制劑設計,與此同時,,人工智能通過實時數據監(jiān)測與分析,,及時生成學習進度報告,并對學習行為進行精準反饋,。
教育數字化是開辟教育發(fā)展新賽道和塑造教育發(fā)展新優(yōu)勢的重要突破口,。截至目前,全國建成各類在線課程平臺30余個,,上線慕課超9.7萬門,,注冊用戶數量達4.83億,學習人次達13.9億,,在校生獲得慕課學分認定4.4億人次,,慕課數量和學習人次均居世界第一,。
永遠在線的“金課堂”
2024年春季學期起,蘭州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學生有了一種新的上課方式——點擊進入東南大學“國際工程風險智能預警與應對虛擬仿真實驗”,,便可線上完成工程實時混合模擬實驗,、工程建設信息化管理、工程采購模擬,、綜合性專業(yè)設計等實驗教學任務,。
“實驗課程在土木類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中至關重要。但對于部分中西部高校來說,,專業(yè)實驗成本高,、周期長,實驗課開展存在實際困難,,因此在線教育就顯現出了很大的優(yōu)越性,。”東南大學教務處副處長陸金鈺介紹,,近年來,,學校與中西部高校共建專業(yè)在線實驗室、共享全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優(yōu)質資源,,為中西部高校師生開展沉浸式實驗教學提供了基本保障,。
推動更高質量的教育公平,促進優(yōu)質教育資源開發(fā),、普及,、共享,在線教育意義重大,?!鞍l(fā)揮以慕課為代表的技術與資源優(yōu)勢,‘慕課西部行計劃’的實施解了不少西部高校的燃眉之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慕課西部行計劃”實施以來,,已為西部高校提供了20.7萬門慕課及在線課程服務,東西部高校攜手開展了936萬門次混合式教學,,西部高校教師接受慕課培訓達197.8萬人次,,參與學習人次達5.93億。
一根網線消弭數字鴻溝,,一個平臺匯聚海量資源,。打開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一門門優(yōu)質課程盡現眼前:南京大學“心理學與生活”,,引導學生探索生活中的心理學現象,,展現世界的豐富多彩,;山東大學“音樂導聆”,解讀古今中外音樂經典,,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南開大學“中華詩詞之美”,帶領學生感受詩詞中的格律韻腳與豐富意象……
目前,,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共上線優(yōu)質在線課程3.1萬門,,累計參與授課教師7.8萬人,超1682萬用戶訪問,,用戶范圍覆蓋海內外183個國家和地區(qū),。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xù)構建高質量,、集成化的資源體系,,提供智能化、個性化的學習服務,,打造多樣化,、沉浸式的教學場景,讓“金課堂”永遠在線,。
“人工智能+”革新教育
復旦大學“AI賦能的語言分析和語言習得”課程開課一周,,外國語言文學學院學生楚薇薇就已經上手,使用人工智能搭建了計算機編程語言環(huán)境,。
“我用編程語言進行依存句法分析,,讓計算機自動分析句子中詞語之間的依存關系,確定句子的句法結構,?!背鞭睂Υ撕芨信d趣,“一個熟練的語音學家,,能從波形中猜出這個人到底說了什么,。”
2024年秋季學期開始,,復旦大學全面啟動人工智能課程體系建設,,推出100余門人工智能領域課程?!跋乱徊?,我們希望實現人工智能‘3個覆蓋率100%’,即人工智能課程覆蓋全體學生,,‘人工智能+’教育覆蓋全部一級學科,,人工智能素養(yǎng)能力覆蓋全部專業(yè)?!睆偷┐髮W校長助理,、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陳焱表示,。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發(fā)展,為高等教育數字化帶來新機遇,。近年來,,許多高校積極開展“人工智能+”教育改革,在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等方面作出探索,。
輸入一段編程代碼并提出問題,,智能系統(tǒng)不僅可以給出問題分析,還能標注不足之處,、提示可改進的地方——這是北京郵電大學開發(fā)的“碼上”智能編程教學應用平臺,。通過這一平臺,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體驗“一對一”編程輔導服務,,老師則可以查閱學生的學習記錄,,對難題補充答疑,并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
"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刷新學習場景和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了更加個性化、智能化的學習體驗,?!苯逃扛叩冉逃鞠嚓P負責人介紹,教育部公布了首批18個“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應用場景的典型案例,,接下來將繼續(xù)支持有條件的高校夯實人工智能算力基礎,,推動通用大模型和教育教學領域垂直模型的研發(fā)與訓練,為人工智能賦能不同學科領域提供深度支撐,。
數字成果“跨山越海”
以開放的姿態(tài)分享中國慕課與在線教育成果,,如今,中國高等教育正在更大范圍,、更深程度地“走出去”,。
自2020年世界慕課與在線教育聯盟成立以來,依托聯盟秘書處,,中國慕課開設了380門次全球融合式課程,推動23個國家的48所世界著名大學實現了學分互認,,推出聚焦全球人類命運重大議題的英文全球公開課,,吸引全球學習者超3000萬人次。
中外師生的云端相聚,,讓知識傳播和文化交流得以“跨山越?!?。“來自不同國家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參與討論,,幫助學生開闊視野,、拓展思維?!痹谇迦A大學開設的“全球化中的倫理問題”課程上,,國際關系學系主任唐曉陽說,“希望有更多學生可以加入全球融合式課程,,促進文化交流與互鑒,。”
本屆世界慕課與在線教育大會還發(fā)布了《無限的可能——世界高等教育數字化發(fā)展報告(2024)》,、“世界高等教育數字化發(fā)展指數(2024)”,。發(fā)展報告匯聚了16個國家、地區(qū),、國際組織的95個案例,,倡議充分激活人工智能的巨大潛能,構建更有韌性,、更可持續(xù)的高等教育生態(tài),。發(fā)展指數由數字化育人、數字化辦學,、數字化管理,、數字化保障4個一級指標構成,涵蓋10個二級指標和17個具體測量指標,,涵蓋94個國家和地區(qū)的教育數字化發(fā)展數據,,為世界各國高等教育數字化戰(zhàn)略發(fā)展提供了更加科學精準的決策參考。
“隨著人工智能快速興起,,高等教育正加速進入智慧教育階段,,智慧教育元年已經到來?!苯逃扛辈块L吳巖表示,,希望與世界各國高校攜手,夯實智慧教育根基,、豐富智慧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智慧教育模式、構建智慧教育生態(tài),,為構建起數智時代更有韌性,、更可持續(xù)的高等教育體系作出新的貢獻。(記者 丁雅誦)
實習編輯:王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