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這幅圖上,,我們能明顯感受到4年間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很多地方尤其是農(nóng)村地區(qū)不僅彩禮翻了番,,房、車也成結婚標配;在彩禮上漲的區(qū)域里,,呈現(xiàn)出"西高東低,,山村高城郊低"的特點。但可喜的是,,華南降幅大,,長江流域甚至出現(xiàn)"零禮金"。一些女方家長即便索要彩禮,,也不會自裝腰包,,而是返還給女孩,另外還會準備一份與男方彩禮不相上下的嫁妝……
重慶存在"零彩禮"現(xiàn)象?這在網(wǎng)上引起了熱烈討論,,甚至有網(wǎng)友評論:重慶真是中國彩禮界的一股清流啊!
當年結婚,你給女方父母送過彩禮嗎?你父母收過男方家送的彩禮嗎?昨天,,記者隨機采訪了幾十位生活和工作在這座城市的已婚70后80后90后,,發(fā)現(xiàn)在重慶主城鮮有結婚彩禮一說,不過部分區(qū)縣的城區(qū)和農(nóng)村還存在著這一禮節(jié)性民俗,。
80后:主城鮮有結婚彩禮一說
你們結婚給女方家庭送過彩禮嗎?昨日記者進入了一個同學微信群調(diào)查,,里面清一色的80后男士,有13人,,這些年已陸續(xù)結婚,。其中有10人表示,結婚的時候女方?jīng)]有提過要收彩禮,,家里也沒有主動提及要給彩禮,。
"主城區(qū),在我們這一代人中,,結婚時的確沒有給彩禮的習慣,。"其中一位80后小伙子說,年齡相仿的親友中,,就結婚彩禮而言,,基本上都是"零禮金"。"一般情況下,,在結婚前男女雙方父母會一起吃飯來商討結婚事宜,,比如婚宴舉辦的酒店定什么檔次,在哪一個區(qū)域,,雙方的親友怎么邀請,,婚宴當天父母各自分工干什么等,但都不討論彩禮問題,。"
另外有3位已婚80后男士表示,,結婚時"象征性"地給了女方父母彩禮,最多的給了3萬,最少的給了2000元,,另外一人給了2萬元,。無一例外,他們的妻子都來自市外或市內(nèi)區(qū)縣農(nóng)村,。
女方在結婚時說,,老家都有給彩禮的習慣,要按照她們那里的風俗來,。"不過,,大人們收了禮金后,并沒有裝進自己的腰包,,而是結婚的時候給我們包了個大紅包,,還多送了2萬元。"其中一位小伙子說,。
13位80后男士,,10位沒有給彩禮,那女方是怎么看的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她們表示,,大家都是80后,都是家里的獨苗,,自己以及父母,,沒有想過要收什么彩禮。"爸媽給我的嫁妝,,都要值好幾萬呢,。如果這樣算的話,我們還是倒貼,。"
70后:量力而行不打腫臉充胖子
和"80后"一代多數(shù)都是"獨苗"相比,,70后這一代的家庭有所不同,很多都出生在多子女家庭,。
家住渝北區(qū)服裝城大道的邱小剛告訴記者,,他出生于1972年,是1997年結的婚,。"我在家里排行老二,,還有一個哥哥和兩個妹妹。我結婚那年,,象征性地給了岳父母1000元,。差不多是我兩個月的工資。"
他說,,那個時候還流行給吉利數(shù)字的彩禮,,如1200元,、888元、999元之類的,,大哥和自己結婚時父母都給了的,,所以兩個妹妹結婚時,父母也"象征性"地收了1200元的彩禮,。"實際上,,就是個意思,我們那個年代結婚的人,,差不多都要給一點,,量力而行,絕不打腫臉充胖子,,畢竟這也是個禮節(jié),。"
邱小剛記得,到兩個妹妹結婚時,,實際上父母收的所謂彩禮禮金,,還沒有給出去的"改口費"多。
他說,,按照重慶的習俗,,新人婚后會喊對方父母"爸",、"媽",。同時,婚禮中流行給"改口費",,就是敬茶時喊一聲"爸,、媽",雙方二老就會給女婿,、媳婦一個大紅包,。這個"改口費"怎么花,最后就是小倆口說了算,。
邱小剛說,,后來,回老家參加一些婚禮時,,有時也聽說過彩禮一事,。"有的還是有好幾萬,但好幾位親戚都是這樣做的,,先把錢存入銀行,,然后直接將錢轉(zhuǎn)賬給女兒。"
90后:很多人不知道什么叫彩禮
經(jīng)過調(diào)查,,在彩禮上漲的區(qū)域里,,西部地區(qū)彩禮高于東部和南部地區(qū),,貧困山區(qū)彩禮高于城郊村。
這一現(xiàn)象,,新婚不到1年的90后董蘭前不久在外省親眼目睹過一次,。她和親友在春節(jié)前往江西表哥家參加婚禮,嫂子是一位農(nóng)村姑娘,,家里生活比較困難,,表哥家就出了10萬元的彩禮。
"以前,,我都不知道什么叫彩禮,。"董蘭說,自己和丈夫是自由戀愛,,雙方父母條件都還不錯,,也有正式工作。"哪里需要他家給彩禮嘛,,我的房子和車子,,都是父母在結婚前就給我買好了。"
春節(jié)回來后,,董蘭在大學女生群里說起此事,,一些本地同學和她一樣,以前根本就不知道彩禮為何物,,但恰恰相反不少外地同學倒是覺得很正常,。"我也問了爸爸媽媽,他們說我們重慶不流行這個(彩禮),。"
記者在采訪中還了解到,,部分區(qū)縣尤其是偏遠農(nóng)村,如今還保留著結婚給女方家長彩禮這一禮節(jié)性習俗,,但給還是不給一般不強求(強制性要求),,給多給少更不會過分要求。一般情況之下,,是"拿得出,,收得下"。
相比之下,,如今在重慶給"改口費"或者"結婚紅包"的不在少數(shù),,金額以數(shù)千元的居多,上萬元的也不少,。
重慶結婚存在"零禮金"現(xiàn)象,,在長期從事婚姻家庭關系研究的資深心理咨詢師、重慶晨報心理專欄作家張娓看來,,這除了和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思想觀念發(fā)生變化有關外,還和重慶女性自立自強不無關系,。
"要彩禮,,很多時候感覺就是在標價。那你給我標價多少呢?重慶女性往往覺得尷尬,。同時,,父母收了彩禮,還會覺得虧欠公公婆婆太多,。另外,,本身家里也不缺這個禮金錢。"張娓說,,重慶女性婚戀觀很獨特,,大家普遍形成了一個共識:我要的不是彩禮,而是這個人,。
相比彩禮,,重慶女性更看重男性有無才華、性格是否合得來,、能力強不強,、相貌是否對自己的胃口,交往中感覺是否被尊重,,是否有幸福感等等,。
(編輯:愛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