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0日,,適逢教師節(jié),著名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博士生指導教師楊曾文先生,,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紀華傳先生應邀為大開元寺僧俗大眾分別作了題為《蘇東坡與佛教》,、《禪宗精神與人生智慧》的專題講座。
著名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博士生指導教師楊曾文先生.
楊曾文先生從禪宗史和文化史的角度,,就在唐宋文學史上達到卓越成就的“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對佛教的態(tài)度,、與幾位比較有名禪僧的交游進行考察,從一個側面讓人們了解到了宋代禪宗傳播情況和儒者士大夫的精神世界,。
關于蘇軾的人生與佛教,,楊曾文先生這樣講到:蘇軾(1037-1101),字子瞻,,在謫居黃州期間筑室東坡,,自此號東坡居士,眉州眉縣(今屬四川)人,。蘇軾從二十一歲,,即從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舉進士,翌年應試禮部進入官場,,直到元豐二年(1079)被誣謗訕朝廷被問罪,,貶居黃州,最后被貶至惠州,、海南儋州達七年之久,,經(jīng)歷了他一生最困苦的時期。被貶期間,,蘇軾深入閱讀佛典,,吸收佛教的中道,、禪宗的心性學說來修心養(yǎng)性。他所到之處,,參觀佛寺,,結交僧人,著名的有云門宗的大覺懷璉及其弟子金山寶覺,、徑山惟琳,、道潛(參寥子),還有佛印了元,、凈慈法涌(善本),;臨濟宗的東林常總,、南華重辯,;曹洞宗的南華明禪師等。此外有天臺宗的慧辯,、南屏梵臻,、辯才元凈等人,促使他對佛教,、禪宗有了更深入的鉆研和了解,;在與他們的相處中,不僅在感情上經(jīng)常得到安慰和鼓勵,,而且甚至在物質生活中也經(jīng)常得到他們的援助,。這種情況深刻地影響了他的詩、文,、書,、畫的創(chuàng)作。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紀華傳先生
紀華傳先生的講座從中國禪宗的歷史演變和禪法特色出發(fā),揭示了每個階段所體現(xiàn)的禪宗精神與人生智慧,。讓大家了解到,,禪是一種正念的生活,讓我們回歸當下,;禪是生命的親證,;禪是一種身心放松的藝術,人生自由境界的探求,,養(yǎng)成完善人格的方法,;禪是破除煩惱的利器,通過禪的訓練能夠使人不執(zhí)著,;禪是人生潛能的發(fā)掘,,能夠帶來積極進取的人生,。
明憨大和尚向楊曾文先生贈送紀念品
講座結束后,義工代表向楊曾文先生和紀華傳先生獻上鮮花表示節(jié)日的問候,,明憨大和尚分別向兩位學者贈送紀念品,,對他們?yōu)榉鸾淌聵I(yè)的無私奉獻表示由衷地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