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當事人提供優(yōu)質司法服務

  來源:人民日報記者 徐 雋2017-07-20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浙江是法院受案大省,,2016年,,全省法院共受理各類案件149萬件,,居全國第三位,,一線辦案法官年人均結案260.3件,,是全國平均數(shù)的2.3倍,。
      浙江是法院受案大省,2016年,,全省法院共受理各類案件149萬件,,居全國第三位,一線辦案法官年人均結案260.3件,,是全國平均數(shù)的2.3倍,。

  為有效解決案多人少矛盾突出、司法公信力不強,、訴訟服務水平不高等短板問題,,2016年9月起,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以信息化技術為支撐,,在全國率先全面開展“大立案,、大服務、大調解”三大機制建設,,為社會提供更多,、更好的司法產品,有效增強人民群眾對司法的獲得感,、對法院工作的滿意度和對司法公信的認可度,。

  最多跑一次最好不用跑

  4月27日,,遠在福建泉州的一家紡織貿易有限公司享受了全國首例跨省立案服務:在家門口的泉州市豐澤區(qū)人民法院提交訴訟材料,收到了管轄法院——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qū)人民法院蓋有電子簽章的立案受理通知書,。從立案到送達,,整個過程不到半個小時。

  這是浙江高院首次積極探索跨省域立案,,為當事人節(jié)省了大約500元車船費,,節(jié)約了至少8個小時。

  浙江境內山地,、丘陵眾多,,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說,加之擁有全國最長的海岸線和數(shù)量最多的島嶼,,很多偏遠地區(qū)交通相對不便,。跨域立案為老百姓提供了“家門口的訴訟服務”,,免去了當事人多次往返異地法院所耗費的時間和精力,,既實現(xiàn)了司法便民為民,又提高了立案質效,。

  據浙江高院院長陳國猛介紹,,浙江高院在嚴格落實立案登記制并依法規(guī)制濫訴的同時,不斷創(chuàng)新立案方式,,除跨域立案之外,,大力推行網上立案、延伸立案,,使立案在時間,、空間、質量,、內容4個維度得到實質性提升,,力爭實現(xiàn)“100%的案件最多跑一次、50%的案件一次不用跑”,,切實打通立案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延伸立案是浙江法院把訴訟服務真正送到老百姓家門口的又一創(chuàng)新舉措。浙江法院突破辦公場所的地域限制,,將立案服務送至海島,、山村等交通不便的偏遠地區(qū),當事人可選擇到所在鄉(xiāng)鎮(zhèn)(街道)的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工作中心和司法所,,在那里通過網上立案服務平臺向受訴法院提交立案申請,。

  實現(xiàn)全方位司法便民

  走進浙江高院律師服務中心,可以看到:前臺擺放著電腦、內外網電話,、打印復印傳真掃描一體機等辦公設備,。在檔案借閱區(qū),律師可以通過一扇門直接去往檔案室,,方便,、快捷地查檔閱卷。休息交流區(qū)擺放著三組沙發(fā),,為律師休息,、交流提供了舒適的環(huán)境。

  眼前的場景,,只是浙江法院不斷完善“大服務”機制的一個縮影,。陳國猛介紹,浙江法院以建設新型訴訟服務中心為載體,,實現(xiàn)線上線下訴訟服務功能互通,,構建訴訟服務大廳、訴訟服務網,、12368訴訟服務熱線“三位一體”的綜合性平臺,,將輔助性、事務性,、社會服務性工作及部分審判工作前移,,由訴訟服務中心提供庭審以外的全部訴訟和非訴訟服務,為群眾訴訟,、律師履職,、法官辦案、審判管理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在衢州中院訴訟服務中心,,寫有“值班律師”字樣的標志牌引人注目,。據介紹,,目前共有來自衢州全市十多家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在每周一、周三上午輪流到該訴訟服務中心“坐班”,,免費為群眾提供法律咨詢,、代寫文書、訴訟引導等法律服務,,協(xié)助法院進行法律援助,、判后答疑等工作。

  衢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魏新璋表示,,衢州法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辦民事、謀民利、暖民心”為目標,,將“三大機制”建設作為一項重要的民心工程,,全力構建一個涵蓋法院所有司法服務功能的綜合體系,生動展現(xiàn)司法人文關懷,。

  打造“楓橋經驗”升級版

  歷經半個多世紀的傳承和發(fā)展,,發(fā)源于浙江的“楓橋經驗”歷久彌新,乘著互聯(lián)網時代的“東風”,,煥發(fā)出了新的活力,。陳國猛介紹,浙江法院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楓橋經驗”,,按照“糾紛解決分層遞進”的思路,,努力破解案多人少難題,發(fā)揮法院在矛盾糾紛化解工作中的引領作用,,最終達到將大部分案件化解在庭審前的目標,。

  西倚天目山、南瀕錢塘江的杭州市余杭區(qū)人民法院,,是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改革示范法院,。該院通過構建深入基層一線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例如道路交通事故保險行業(yè)調解前置和涉網糾紛訴調銜接兩大機制建設,,為當事人提供了化解矛盾糾紛的多種途徑,。

  過去,杭州以古都風韻和詩畫名家而聞名中外,,如今,,這里的互聯(lián)網產業(yè)蓬勃發(fā)展,被譽為“中國電子商務之都”,。為順應互聯(lián)網和電子商務的發(fā)展需求,,促進網上爭議多元化解,余杭法院大力推進電子商務網上法庭建設,,探索“網上糾紛網上解”的司法運行機制,。在網上法庭的運行流程中,在線訴前調解是前置程序,,當調解不成時,,案件才會進入訴訟程序。

  2013年,,余杭法院與中國互聯(lián)網協(xié)會簽署涉網糾紛訴調銜接機制合作意向書,,由中國互聯(lián)網協(xié)會調解中心設立駐余杭法院工作站,開展專職調解,。2014年2月正式運行以來,,該工作站有3名常駐調解員負責開展涉網糾紛調解工作。目前,所有涉網案件均先行委派工作站調解,。截至2016年底,,訴前委派調解成功758件,訴中委托調解成功1160件,。                 編輯:紅研
   

 
[責任編輯: 315xwsy_susan]

免責聲明:

1,、本網內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