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爐致癌”、“香蕉致癌”,、“地暖致癌”,,近年來關于致癌的雷人謠言層出不窮,。
《中國統(tǒng)計年鑒-2016》調查結果顯示,無論城鄉(xiāng),,惡性腫瘤都位居2015年中國居民死亡原因的首位,。
對于癌癥,大部分人將其與絕癥劃等號,。談癌色變,,對癌癥深入靈魂的恐懼是國人的普遍現(xiàn)狀。這種恐慌情緒催生了一系列不靠譜科普,。
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關于致癌物質,,我們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的怪圈,。原本并無事實根據(jù)的傳聞,經(jīng)各種“專家”一說變成了讓人深信不疑的真相,,經(jīng)由不負責任媒體傳播進一步引發(fā)社會爭議甚至恐慌,。
近日,國家食藥監(jiān)總局公布了世界衛(wèi)生組織國際癌癥機構致癌清單,對照清單很多不實傳聞不攻自破,。
不是每種致癌物都會要你命
提起癌癥,,人們能想到的治療方式主要有兩種:一,藥物治療,;二,,放棄治療。痛苦的治療過程和令人絕望的治愈率讓我們恐懼癌癥,,因此面對各種致癌傳聞難免風聲鶴唳,。
事實上一切的恐懼和偏聽偏信其實都來自無知,我們應先學著了解,,然后再理性判斷。
什么是致癌物質,?顧名思義會引發(fā)癌癥的物質,。它看似高深莫測,其實如影隨形,。
物理環(huán)境中,,紫外線和電離輻射在一定程度上會引發(fā)癌癥。生物領域內,,長期帶有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的的人患上肝癌的風險更是遠高于其他人,。最值得我們引起注意的是化學范疇內的致癌物質,它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它們隨處可見,,酒精,、烤肉、煙霧中都可能攜帶,。
但即使是致癌物質,,也并不意味這就一定會對人類產生致癌性。世界衛(wèi)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中心一直致力于致癌物質的研究,。他們根據(jù)物質可導致癌癥的能力和傾向將致癌物質按致癌性的大小分成了四類,。
其中確認對人類有致癌性的物質、混合物和接觸場合被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列為1類致癌物,,最新更新的清單中共有116種,。
世界衛(wèi)生組織公布的致癌物清單 | WHO官網(wǎng)
切記病從口入
“安身之本,必資于食,,不知食宜,,不足以存生”,食物的安全是人們首要關心的,,膳食中可能含有的致癌物質我們要尤其注意,。
首先要介紹的是最早被確定致癌物質的黃曲霉素。它可導致肝癌,對乙型肝炎帶菌者尤其危險,。發(fā)霉的花生,、谷物、玉米,,發(fā)苦的堅果,,小作坊榨的油中極易隱藏黃曲霉素。
少計量攝入不用太過擔心,,但是連續(xù)攝入則容易在體內積蓄,。所以食物一旦過期或者霉變千萬別不舍得扔,你留下的不是錢,,是毒素,。
2003年12月,沈先生購買的“軍供大米”為變質米,,經(jīng)檢驗黃曲霉素超標,。 | 視覺中國
砷是一種金屬物質,既是自然存在,,亦可由人類活動產生,。受污染的飲用水和食物是人體攝入砷的主要來源,容易導致皮膚癌與肺癌,。
苯并芘是一種多環(huán)芳香族碳氫化合物,,別被它陌生的學術名稱嚇到,其實它對我們來說再熟悉不過,。它食物在烘焗,,煙熏和燒烤等加熱過程中產生和積聚,讓人欲罷不能的烤肉最易含有苯并芘,。
各類燒烤食品在小吃街十分暢銷 | 視覺中國
致癌物質不僅存在于“大口吃肉”中,,“大口喝酒”里也少不了。
酒精飲品中含有乙醇,,會使得患口腔癌,、咽癌、食道癌和肝癌的風險增大,。每天喝大約50克酒精(約5.3個酒精單位)的人患上述癌癥的風險比不飲酒的人高兩至三倍,。“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的李白,,生活看似瀟灑,實則十分危險,。
嚼檳榔的習俗在中國古已有之,,然而檳榔易導致口腔癌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科學證實,。
2013年,海南檳榔受致癌消息影響,,收購價大跌產銷遇難題 | 視覺中國
同時需要我們注意的還有中國式咸魚,。中式咸魚在制作和蒸煮過程中會形成N-亞硝基化合物,令人患鼻咽癌,。因此部分省份的居民應注意,,進食咸魚應淺嘗即止。
2015年,,世衛(wèi)組織再發(fā)警告:中式咸魚等多種物質致癌,。| 視覺中國
流行病學數(shù)據(jù)顯示加工肉類與大腸癌有關聯(lián),加工肉類在制作過程中可能會產生致癌物質,,腌制肉類時所使用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在人類的消化腸道內可被細菌轉化為N-亞硝基化合物,,其中一些有可能令人類致癌。因此,,加工肉類也不宜過量食用,。
2015年,火腿培根被列致癌物引熱議,。 | 視覺中國?
除了食物本身帶來的,部分食品添加劑及外包裝也可能含有致癌物質,,對人體造成損害,。
工業(yè)用滑石粉則能讓瓜子表面更光滑好看,其中含有致癌物質,。 | 視覺中國
我們偶爾會在防腐劑,、食用色素等添加劑中發(fā)現(xiàn)亞硝胺類物質;牲畜吃了帶有添加劑的飼料體內會攜帶致癌物質,,從而進一步人體引發(fā)腫瘤產生,;部分不合格的食品包裝材料里可能會有多環(huán)芳氫基類物質。這些因素無形中都在威脅著我們的生命安全,。
環(huán)境中的致癌物
除了飲食,,日常生活中還有一些致癌物質埋伏在我們周圍。
吸煙及吸入二手煙會導致癌癥屬于全人類的共識,。根據(jù)美國癌癥研究機構出版的《癌癥圖譜》統(tǒng)計,,目前全球有13億人吸煙,所有形式的煙草使用都具有致癌性,。吸煙引發(fā)超過16種類型癌癥,,而且全球約五分之一的癌癥死亡皆由吸煙導致。1991年至2003年,,美國男性癌癥死亡率下降,,其中幾乎40%可歸因于在上半個世紀內吸煙的人數(shù)減少,。
吸煙有害健康 | 視覺中國
甲醛是最常見的室內空氣污染毒物,約有三千多種不同建筑材料均含有甲醛,。長期接觸低劑量甲醛可引起鼻咽癌,、結腸癌、腦瘤,、細胞核基因突變等,。關于裝修,要么要錢,,要么要命,。切忌貪圖便宜購買甲醛含量較高的裝修材料,新房要及時的開窗通風以及在室內擺放綠色植物,。
2017年,,新辦公室甲醛超標致頭暈流鼻血,成都高新一公司員工戴防毒面具上班 | 視覺中國
二惡英及二惡英樣多氯聯(lián)苯是一組毒理性質相近的持久性環(huán)境污染物,,在我們的生活中最常見的二惡英氣體來自于垃圾焚燒,,尤其是在露天的情況下。正常環(huán)境中的接觸總量不會影響人類健康,,但是由于其潛在的毒性,,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還是要盡量遠離。
2014,,浙江寧波中心區(qū)垃圾焚燒成頑疾,,濃煙刺鼻 | 視覺中國
其他空氣中存在的易導致癌癥的物質還有室外空氣污染物、顆粒物,。PM2.5爆表是中國很多城市冬天的常態(tài),,這對人體的損傷是十分巨大的,所以“防毒面具”越專業(yè)越好,。
另外空氣中煙塵,,木粉以及煤的排放氣體等都是一類致癌物質,施工工地,、裝修場所需要盡可能的避免長時間接觸,。
2017年11月13日,印度新德里空氣污染指數(shù)爆表 | 視覺中國
紫外線輻射,,特別是太陽輻射,,對人體具有致癌性,可導致所有主要類型的皮膚癌,。
紫外線是傷害性光線的一種,,經(jīng)由皮膚的吸收,會傷害DNA,,當DNA遭受破壞,、細胞會因而死亡或是發(fā)展成不能控制的癌細胞,,這就是瘤形成的初期。
一白遮三丑,,美黑毀所有,,放棄美黑,珍愛生命,。適當曬太陽是對身體有益的,,打著防癌的旗號躺在床上玩手機可能不會得癌,但是其他健康問題同樣會找你,。
2017年9月,,北京“秋老虎”持續(xù)發(fā)威,游客防曬措施完備頂烈日游覽天安門廣場,。 | 視覺中國
電離輻射專指一種高能量輻射,,如X、γ輻射,,會破壞生理組織,,對人體造成傷害,這種傷害一般是具有累積效應的,,在醫(yī)院做CT時不可避免的會接觸到少量電離輻射,,為了健康這種接觸當然是越少越好。
值得注意的是,,紫外線,、紅內線、微波及無線電波等非電離輻射只會產生熱效應,,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有關移動通信電磁輻射能改變DNA,、或是說電磁輻射導致白血病,、致癌、心臟病,,甚至影響生育,、造成孕婦流產的傳言,實屬言過其實,。
當然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致癌物質列表中給出的遠遠不止以上幾種,。還有一些生活中常見且十分容易引發(fā)爭論的致癌物質,對于這些,,我們需要進一步加深了解,,這樣可以有效避免受到不科學傳聞的影響。
理性對待致癌物
顯而易見,,以上提及的很多致癌物質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例如陽光中的紫外線,、酒精飲品以及火腿烤肉等。而且有些致癌物質可以避免,,但很多卻是防不勝防,,簡直覺得危機四伏。
食品安全問題堪憂,、水陸空環(huán)境質量三位一體通通不忍直視,,這些因素都是引發(fā)民眾“談癌色變”的重要原因,但其實我們大可不必如此“草木皆兵”,。
事實上,,生活在一個全無致癌物質的真空環(huán)境中顯然不切實際。而且,,接觸了致癌物質也不代表就一定會得癌癥,。
廈門被評為中國十大宜居城市之一 | 視覺中國?
“量變決定質變”,比如,,吃一頓烤肉可能只會長胖兩斤但不會立刻對身體造成質的傷害,,但頓頓不離神仙也難救。致癌物質不等于癌癥,,很多時候少量攝入并不會對人體造成較大影響,。需要盡量避免接觸,但是不要過分恐慌,。
根據(jù)美國癌癥研究機構出版的《癌癥圖譜》來看,,癌癥風險主要來自于以下幾個方面:肥胖、生活環(huán)境,、傳染性病原體,、生殖因素、職業(yè)性致癌物,、飲食等等,。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是可以很大程度上減小患病幾率的。健康飲食,、正常的作息是保證健康的必經(jīng)之路,。能當瘦子就別當胖子,能喝水就少喝酒,,管住嘴邁開腿,,相信癌癥不會專挑你下手。
山東威海:女兒堅持三年為老爸做早餐 餐餐不重樣“顏值”高 | 視覺中國
再者,,很多“致癌謠言”實在經(jīng)不起推敲,。目前癌癥類謠言大致套路有以下幾種:
第一類謠言緊跟時代潮流。前一段時間轉基因食品致癌說在網(wǎng)絡大行其道,,目前來看這類傳聞沒有事實依據(jù)支撐,,僅僅是空穴來風,。
第二類謠言喜歡拿“國外權威機構”和專業(yè)數(shù)據(jù)做文章。打著海外莫須有專家的旗號,,利用很多國人對發(fā)達國家的盲目信任,,輔之以看似專業(yè)的術語和數(shù)據(jù),一篇點擊量破10萬的偽科普文算是誕生了,。
第三類謠言大多輔助以圖片或影像,,這類謠言作者最擅長移花接木,以假亂真,。圖像和視頻帶來的感官沖擊遠大于文字,,無形中會讓人產生信任感,但是當你認真研究它的內容時,,會發(fā)現(xiàn)根本經(jīng)不起推敲,。
專家辟謠:吃碘鹽其實不會致癌 | 視覺中國
其實破解各類致癌謠言并不難,難的是培養(yǎng)民眾的求實精神,??茖W之門就在我們眼前,就在我們手邊,。
古人求知難,,但古人求知的同時尚能堅持求真。信息如此發(fā)達的現(xiàn)代社會,,民眾卻不愿意查閱資料,,有大腦也不愿進一步思考。
換個角度來看,,防不勝防的除了致癌物質還有人們的欲望,,欲望和生命的抉擇,上帝早就將選擇權給了人類自己,。
關注公眾號“噠噠”,,回復關鍵詞“文章”,查看更多精彩:
《一個只現(xiàn)身過三次的神秘組織,,連你姓都能改》
《在中國,又一個孩子被捂死了》
《十年來,,“限塑令”肥了超市,,卻沒有改變中國》
《國外已叫停的運動,中國學生還在狂做》
參考文獻
[1] 郝素華, 張愛蓮. 淺談生活中的致癌因素及預防對策[J]. 臨床醫(yī)藥實踐, 2012, 21(2):124-125.
[2] 陳三斌. 生活中的致癌物與抗癌物[M]. 金盾出版社, 2014.
[3] 韓葆華, 王綠波. 談癌不色變——遠離生活中的化學致癌物[J]. 甘肅科技縱橫, 2010, 39(3):197-198.
[4] 伍建宇. 遠離煙草 預防肺癌[J]. 保健醫(yī)苑, 2006(2):9-10.
[5] 新非. 當心身邊的致癌物[J]. 知識就是力量, 2013(12):16-17.
[6] 周志俊, 章榮容, 施源. 面對生活中的致癌物,我們應該意識到——萬物皆毒唯量也[J]. 康復, 2017(6):40-41.
[7] 白嵐, 孫國云. 強致癌物質——N-亞硝基類化合物[J]. 農業(yè)與技術, 2002, 22(4):98-101.
[8] 王英英, 魏世強. 致癌物質的健康風險評價方法與評述[J]. 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 2006, 23(5):53-55.
[9] 魯本契克. 飲食致癌物和癌[M].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1983.
[10] 初鳴. 飲食致癌元兇之一——亞硝胺[J]. 飲食與健康, 1995(2).
[11] 康論. 飲食中的致癌殺手[J]. 烹調知識, 2016(10):74-75.
[12] 張博, 龔建平. CT檢查輻射致癌風險的研究進展[J]. 國際醫(yī)學放射學雜志, 2009, 32(3):217-220.
[13] 賈衛(wèi)華. 癌的遺傳易感性與輻射致癌[J]. 國際放射醫(yī)學核醫(yī)學雜志, 1997(4):177-180.
[14]美國癌癥研究機構出版:《癌癥圖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