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明遠,,字虎人,,號和樂居士,藝淵齋主人,。他1962年出生于山西省聞喜縣,,現定居于北京。畢業(yè)于山西師范大學,。自幼酷愛書畫,,善撰詩文、對聯,、國學文化,,楷法柳(公權)顏(真卿),行師"二王"(王羲之,、王獻之)、融米(芾)黃(庭堅),,草追董(其昌)懷(素)等眾多名家,。且孜孜以求,臨池不輟,。
連明遠先生的書法作品已通過中國書畫家聯誼會ISO9000A藝術體系資質認證為"中國著名書法家稱號",,是"黃河實力派"的書畫家之一,。曾多次參加全國書畫大展并獲銀、銅,、優(yōu)秀獎,。2004年,自撰詩書法作品《頌鄧公》入編紀念鄧小平一百周年全國書畫大賽《中華當代書畫藝術精品》,,并榮獲銅獎,,被授予"中華當代藝術精英"光榮稱號。2004年,,"慶祝建國五十五周年全國書畫大賽"作品入編《中華當代書畫經典》,,并獲銀獎,被授予"突出貢獻藝術獎"光榮稱號,。2005年,,書法作品榮獲"迎春全國書畫百雞百聯大賽"金筆獎。2006年,,作為特邀代表參加"第六屆書法美術代表團"赴日本,、韓國、俄羅斯展覽,,作品被"日中文化協(xié)會理事長上山卓司收藏,。2014年,應國民黨主席邀請,,赴臺灣展出,。曾應特約到釣魚臺國賓館國事辦為外賓作書。作品入選《今日中國書法美術精品集》,、《中華傳世書畫收藏大典》,、《中國書畫名家大辭典》等十大經典權威辭書。
現為世界華人書畫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書畫家聯誼會會員,、北京市華麗書畫研究院常務院長、天賜墨緣國際書畫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華夏連氏書畫研究院院長,。
連明遠先生喜行書,擅榜書,。書法作品"師古而不泥古",,"創(chuàng)新而不逾矩",可謂入貼出貼,,風格獨具,。書法用筆老到,靈活多變;作品形神兼?zhèn)洌瑸t灑蒼勁,。已經成功地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藝術人生之路,。
連明遠先生的書法作品筆墨渾厚酣暢,道法自然,,蒼勁樸拙,。
明代著名書法家豐坊說:"用筆必以正鋒為主,又不必太拘,,隱鋒以藏氣脈,,露鋒以耀精神,乃千古之秘旨,。"連明遠先生的楷書,,用筆有顏真卿的率真之意,而布局又頗得楊凝式的舒朗閑適,,神采風韻則類似于趙孟頫,,輕捷自如而風華自足。他的書法以行草書造詣最高,,行書以"二王"為宗,,草書植根于董其昌,并有懷素的圓勁和米芾的跌宕,。他創(chuàng)作時用筆老到,,能始終保持正鋒,作品中很少有偃筆,、拙滯之筆;用墨也非常講究,,枯濕濃淡,各得其妙;風格蕭散自然,,古雅平和,。可以說,,連明遠先生的書法是"集古法之大成",,"六體""八法"在他手下,可謂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無所不精,幾乎達到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語見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五章,。意思是: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而道純任自然),。所謂"道"者,乃"書道"也,。
連明遠先生的書法作品神采飄逸灑脫,,順其自然,氣韻豐厚,。
宋代范溫在他的《潛溪詩眼》中說:"有余意之謂韻…… 不足而有韻……不自矜炫而韻自勝",。明代的唐志契還曾經說過:"蓋氣者有筆氣,有墨氣,,有氣色,,而又有氣勢,有氣度,,有氣機,,此即謂之韻"(語見《繪事微言》)。五代的荊浩也說:"氣者,,心隨筆運,,取像不惑。韻者,,隱跡立形,,備儀不俗"(語見《筆法論》)。本來"韻"指"聲韻"之韻,,后被廣泛用在藝術創(chuàng)作和理論中,,不僅用以表達余意,還可以用來表示"余味",、"意味",、"意趣"、"意境"等等,。連明遠先生的書法,,飄逸靈動,自然灑脫之余,,還具有豐厚的氣韻,。之所以這樣,是與他平素好讀書,、讀書多,,擅詩詞、能對聯是密不可分的,。"書如其人",,連明遠先生人有氣質,書法自然也就具有了"書卷氣"。
連明遠先生的書法作品獨具黃河派風,,雅俗共賞,,喜聞樂見。
《明史·文苑傳》中對董其昌記載曰:"名聞外國,,尺素短札,,流布人間,爭購寶之,。"清代康熙,、乾隆曾經以董書為宗法,倍加推崇,,甚而親臨手摹董書,,常列于座右,晨夕觀賞,。為什么呢?這從康熙皇帝為董其昌墨跡"題跋"中即可見一斑:"華亭董其昌書法,,天姿迥異。其高秀圓潤之致,,流行于褚墨間,,非諸家所能及也。每于若不經意處,,豐神獨絕,,如清風飄拂,微云卷舒,,頗得天然之趣,。嘗觀其結構字體,皆源于晉人,。蓋其生平多臨《閣帖》,,于《蘭亭》、《圣教》,,能得其運腕之法,,而轉筆處古勁藏鋒,似拙實巧,?!?/span>顏真卿、蘇軾,、米芾以雄奇峭拔擅能,,而要底皆出于晉人。趙孟頫尤規(guī)模二王,。其昌淵源合一,,故摹諸子輒得其意,,而秀潤之氣,獨時見本色,。草書亦縱橫排宕有致,,朕甚心賞。其用墨之妙,,濃淡相間,,更為絕。臨摹最多,,每謂天姿功力俱優(yōu),良不易也,。"連明遠先生的"黃河派"風格書法,,也正是因為它的"筆墨渾厚酣暢,道法自然,,蒼勁樸拙",、"神采飄逸灑脫,順其自然,,氣韻豐厚",,而達到了"雅俗共賞"、"喜聞樂見"的境界,。
盡管連明遠先生在書法方面頗有建樹,,頗有造詣,但他仍然是一個非常低調的人,,在書法方面從不與人比上下,、爭高低。像一個名副其實的道家,,踐行著老子"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余食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語見《道德經》第二十四章,。意思即:踮起腳跟想要站得高反而會站立不住;邁起大步想要走得快一些反而不能遠行,。自逞已見的人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為是的人反而得不到顯昭;自我夸耀的人建立不起功勛;自高自大的人不能做眾人之長。從道的角度看,,以上這些急躁炫耀的行為,,只能說是剩飯贅瘤。因為它們是令人厭惡的東西,,所以有道的人決不這樣做),。他孜孜以求,,苦苦摸索,努力探究著書法的"真諦",,書法的"奧秘",。
作品入選碑林
(編輯:李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