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承德從70歲開始拍蘇州,,一拍就是14年,。他記錄下一個南方小城的溫柔、生機(jī)的日常,,也為自己暮年的生活增添了鮮活和光亮,。

盧承德84歲了,。從70歲開始,,他帶著相機(jī)在蘇州老城里走街串巷了14年,。上海出生,他說自己在蘇州是外鄉(xiāng)人,,或許能更加敏銳地感知這座城市的特別之處,。
大家都叫他老盧,但老盧用他不亞于年輕人的好奇和熱情,,記錄下蘇州城里的故事,。關(guān)于個人,關(guān)于家庭,,關(guān)于歷史,,在一張張生動的照片背后,站著的,,是一個不甘衰老的生命和他眼里生機(jī)蔓延的古城——
01
70歲那年,,兒子怕我得老年癡呆,送我一部單反相機(jī),。我那時已經(jīng)在蘇州平江路附近的老房子住了二三十年,。
蘇州的老房子,都是一進(jìn),、二進(jìn),、三進(jìn)的,建在平地上,,鄰里之間交流很方便,。我就從家門口開始拍起來了。我們鄰里關(guān)系好,,鄰居們從不介意,。
我第一張照片拍的家門口的思婆橋,小橋流水,。這張照片大家都說很優(yōu)雅,,能體現(xiàn)我們江南水鄉(xiāng)的特點。但現(xiàn)在的思婆橋,,除了橋下面的河道還是原貌,,前后左右都成了商店,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
我一個前同事當(dāng)時在蘇州攝影家協(xié)會,,我找到他,說要學(xué)拍照,。他就給我一百多張他拍攝的蘇州照片,。差不多一年時間里,我照著全拍了一遍,就像小時候用毛筆去描紅字,。
我將照片發(fā)過去,,問他行不行。他半天回我一句話:“行了,,不要學(xué)我了,,你就按照自己的想法,拍自己想拍的,?!?
平江路清晨,老人一邊鍛煉,,一邊遛鳥
蘇派盆景很有名,。老蘇州人早上出門,坐在路邊,,沏上一杯茶,,將小盆景放在水泥墩上,有種炫耀的感覺,。經(jīng)過的老人彎下身子打量家門口的平江路不長,,但頗有蘇州“小橋流水、粉墻黛瓦”的味道,,橋也是各種各樣,,東西向的,南北向的,,拱橋,,板橋,等等,。
我喜歡平江路的早晨,。這里的居民還保留著慢節(jié)奏的生活,有人一早就出來買菜,,有人提著鳥籠在街上悠閑地散步,,有人會去釣魚,還有人會找一個陰涼的地方鍛煉身體,。
老蘇州人有他們的興趣,、他們的生活。他們好像從來沒有什么要爭搶的事情,。比如吃飯,大熱天也不在家里吃,,而是會搬到巷子里,,一邊乘涼,一邊聊天,一邊吃飯,,一頓飯可以吃上兩三個小時,。
什么節(jié)氣吃什么,他們也都有講究,。比如二月初二要吃撐腰糕,,春天要去買東坡肉,清明節(jié)要吃青團(tuán),,蘇州還有一個叫做炒肉團(tuán)的食物,,每一個面團(tuán)里都藏著炒好的肉、木耳等等,,很好吃,。
上了年紀(jì)的蘇州人,會在上午去茶館里喝杯茶,,吃碗面,。蘇州的面也很有名。面湯很講究,,都是用魚骨或者豬骨熬的,。輔料一碗碗和面分開,有爆魚,、蝦仁,、雞絲、鱔魚,,等等,,又稱“過橋面”。
到了夏天,,蘇州人愛吃“楓鎮(zhèn)大面”,,面里加了酒釀,清香四溢,,還有一塊燜肉,,肥而不膩,特別爽口,。
02
我希望我能將蘇州普通人的生活現(xiàn)狀,,特別是那些比較懷舊的、慢節(jié)奏的,、和其他城市不同的一面記錄下來,。老蘇州朋友對我說,因為我是外鄉(xiāng)人,,我來拍蘇州,,某種程度上更客觀一些,才能把蘇州的一些民風(fēng)習(xí)俗拍好。
比如蘇州的老房子,,進(jìn)去后先是天井,,再進(jìn)去有客堂,這里一般會放置很多傳統(tǒng)擺設(shè),,還有老祖宗的照片和一些老物件,。廂房在客堂的兩邊,分為左廂房和右?guī)?,廂房本身還分前廂房和后廂房,。前廂房是日常起居的地方,就像客廳,,后廂房通常是臥室,。
如果對方很配合,我不僅能拍前廂房,,還可以拍后廂房,,那是他們最隱秘的地方。
這是蘇州的雙面繡,,非常雅致,,而房子外面是江南的小巷
一個阿婆的前廂房。蘇州人愛花草,,家里多少會擺上一些,,大多是鮮花,有時也會放假花
很多蘇州老人家會將居家生活中的舊物掛在墻上,,或者吊在天花板上面,。
蘇州的鐘表店很多,不僅能修表,,還有很多古董鐘表,。每次進(jìn)去,我都感覺像穿越時空了一樣,。
山塘街的這家老鋪子古董店堅持了很多年,,背后的掛鐘也“上了年紀(jì)”。雖然現(xiàn)在戴表的,、家里掛表的都不多了,,但還有人一代代的傳下去。
這是山塘街里的一個“觀音閣”,。雖然叫“觀音閣”,,其實是一個老人在一間房里供一個觀音菩薩。菩薩是祖?zhèn)鞯?,?dāng)?shù)鼐用穸嫉剿@里來燒香,。對很多老人來說,,這樣很方便,,蘇州其他比較大的廟都太遠(yuǎn)了,。周邊居民都覺得這個老人家供的菩薩很靈驗。我拍了他10年,,上個月得知,,老人已經(jīng)走了。拍他們讓我明白,,人有多種多樣的活法,,每戶人家都有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可能是一本難念的經(jīng),,也可能是個很順暢的故事,。
03
老宅里還住著一些年輕人,他們是“新蘇州人”,,從外地來蘇州打拼,。
這個小伙是小吃攤攤主,后面的紅色大盆是用來洗烤串原材料的,。他胸口有一個文身,,一支箭穿過兩顆紅心。我問他談戀愛了嗎,?他說剛和女朋友分手了,。他還說要努力賺錢,要在蘇州留下來,。
這個小伙高中畢業(yè),,到蘇州后還沒找到工作。他不愿意干體力活,,正在煩惱要做什么,。
這個女孩在電子工廠上班,三班倒,,她覺得和大家一起打工的生活穩(wěn)定,,挺好的。
蘇州的小孩也很有意思,。他們一邊生活在非常傳統(tǒng)的環(huán)境里,,一邊又接受著現(xiàn)代化的教育。他們長大后去到其它地方,,都會保留著蘇州人的一些特點,。
這兩個小男孩從小玩耍的地方,其實就是一個歷史悠久,、空間很大的廟堂,。有時候看到他們,,我會想起自己的父輩。他們也是年輕的時候從浙江老家到上海打工,,大家都一樣,,為了生活而遷徙。我有時候也會想,,年齡對我來說,,比較大的作用就是靠我老臉能夠拍到、能夠進(jìn)到宅子里,,有些年輕點的攝影師看到我拍的內(nèi)容,,也想進(jìn)到人家里看看,但常常被屋主人謝絕,。但最重要的還是拍照的態(tài)度,,我希望能從拍照中找到樂趣,找到自己對生活的感受,。
蘇州的老人大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這位老人家風(fēng)雨無阻地每日在庭院里吹奏薩克斯,那天下雪,,他正在吹奏《迎賓曲》,。
攝影&口述|盧承德 撰文|夏天天
(編輯:映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