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縱論如何守護青少年心理健康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趙一飛 ,王鑫昕2022-11-24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實習生 趙一飛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鑫昕)如何更好地守護青少年心理健康,?11月19日在四川成都舉行的2022亞洲教育論壇年會心理健康分論壇上,,與會專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實習生 趙一飛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鑫昕)如何更好地守護青少年心理健康,?11月19日在四川成都舉行的2022亞洲教育論壇年會心理健康分論壇上,,與會專家學者各抒己見,對做好青少年心理工作提出了諸多見解,。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發(fā)布的《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fā)展報告(2019-2020)》顯示,,2020年,受調查的青少年抑郁檢出率為24.6%,,其中重度抑郁為7.4%,。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林曉東指出,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嚴重影響他們的學習生活,,當學生抑郁,、焦慮或悲傷的時候,其記憶力,、決斷力,、注意力,、邏輯推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都會嚴重下降,。

華東師范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院長周曉林認為,,青春期的青少年之間發(fā)展存在不均衡,內分泌系統(tǒng)會發(fā)生變化,,容易造成青少年焦慮,、抑郁以及暴力等問題。

周曉林說,,快節(jié)奏以及內卷使得這些問題更加多樣化,,當下的新冠肺炎疫情加重了這些趨勢和可能性。

他說,,青少年的健康需要全社會的關懷,,家庭、學校,、社會的聯動有利于建立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識體系,,更加有效地保護他們的心理健康。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教授林崇德認為,,目前,,我們對于心理健康的教育認知更能多還停留在防止抑郁癥、怎么調解情緒等問題上,。

他指出,,心理健康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發(fā)展積極的品質,。他將樂觀,、希望、知識,、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視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而不只是防止抑郁癥、怎樣調解情緒等問題,。

大儒心理創(chuàng)始人徐凱文則認為,,可以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智慧。2015年,,還在北京大學就職的徐凱文提出空心?。▋r值觀缺失、缺乏自我認同,、對被評判感到焦慮和恐懼,、自我否定的狀態(tài))這一概念。

對于價值觀的缺失,,徐凱文說,,良知的內涵包括感恩心、責任心,、孝敬心,、是非心,、惻隱心、羞恥心,、寬恕心,、誠信心。有的孩子空心了,,是因為他們不懂得感恩,,不懂得孝敬,缺乏責任感,,不能明辨是非,,缺乏同情心等等。

因此,,徐凱文提出,,要從傳統(tǒng)文化中吸收智慧和養(yǎng)分,來抵御外界對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危害,。

(編輯:月兒)


專家縱論如何守護青少年心理健康

 

免責聲明:

1,、本網內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