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賈淘文)日前,,中國黃金協(xié)會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2023年,全國黃金消費量1089.69噸,,與2022年同期相比增長8.78%,。其中黃金首飾706.48噸,同比增長7.97%,;金條及金幣299.60噸,,同比增長15.70%。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消費者愛上了黃金產品,。從小而美的金飾產品與古法金的流行,到定期購買小金豆“鎖住存款”,,黃金消費的熱潮在年輕群體中開始流行,。黃金產品在年輕人眼中從“老媽樂”搖身一變成為“又美又保值”的“真香典范”。
農歷新年來臨之際,,線上線下掀起了一陣“打金”的熱潮,。有業(yè)內人士指出,“打金”的爆火,,體現(xiàn)出了年輕消費群體對黃金保值的期待以及對高性價的追求,。“打金”屬于定制服務,,能夠滿足消費者對于首飾獨特性和個性化的需求,,也推動了傳統(tǒng)金工技藝逐漸回歸到百姓生活,,為黃金消費增加了新的選項。
據(jù)了解,,消費者熱衷“打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高性價比,。黃金飾品價格由原料費和工費兩部分構成,“打金”與購買成品黃金飾品相比,,工費更低,、性價比更高。在某社交平臺上,,以“打金”為關鍵詞的筆記超13萬條,,與黃金相關的詞條頻頻登上熱搜。不少網(wǎng)友分享了自己“打金”的心得,,品牌店成品黃金首飾的工費在每克30元至60元不等,而“打金”的加工費大多數(shù)在每克15元,,一些款式簡單的金鎦子,、金耳環(huán)的工費只要幾十元。在短視頻平臺上,,眾多展示古法黃金制作技藝的博主通過拍攝短視頻和開設直播,,向網(wǎng)友展示“打金”的工藝流程、成品效果,,并對于網(wǎng)友提出的疑問進行解答,。不少網(wǎng)友在視頻下留言或在直播中咨詢定制同款產品的工費及制作周期,詢問工作室地址及博主聯(lián)系方式,。
“打金”簡單地說就是來料加工,,消費者選定款式后,將黃金原料交給金工匠人制作出成品,。記者了解到,,目前流行的“打金”分為線上線下兩種交易模式。線上交易又分為在線預約,、線下制作和郵寄黃金原料進行制作兩種模式,。選擇郵寄黃金原料定制的消費者大多是通過短視頻了解到金工技藝的魅力,成為了某位金工匠人或金工品牌的忠實粉絲,,對其持有充分的信任,。而線下“打金”則是消費者將黃金原料帶到專業(yè)金工店,由店內工匠進行黃金首飾的加工,。消費者可以一對一地與金工匠人進行交流,,匠人的全部工藝流程都在消費者的注視下完成。
黃金屬于貴金屬,,因此“打金”的工藝流程極為嚴謹細致,。首先是對原料重量的多次復核,,金工匠人與消費者確認款式及工費計算方式后對黃金原料進行稱重,在消費者確認稱重得出的數(shù)據(jù)后,,對黃金進行過火,,以去除黃金原料表面的污漬,過火后還需要進行稱重確認克數(shù),。黃金原料經過光譜儀檢測純度后匠人開始熔金,,原料融成金餅后,還需要再次與消費者確認純度和克數(shù),。在多次的重量確認環(huán)節(jié)過后,,匠人才正式開始“打金”,在首飾制作的過程中需要與消費者隨時確認尺寸大小,,成品完成后進行工費,、損耗抵扣的價格結算并出具黃金檢測報告及交易票據(jù)。
此外,,很多消費者對于“打金”的耗損格外關注,。記者了解到,目前有三種方式可以實現(xiàn)“零損耗加工”,。第一種是匠人根據(jù)黃金首飾的制作工藝難度,,提前把預估的耗損金量加入顧客帶來的黃金原料中,以保證成品與原材料的克重一致,;第二種方式是,,在制作首飾之前不提前加金,匠人會在黃金首飾制作完成后,,將打磨下來的金料融成金豆交還顧客,;第三種是直接將耗損金料按照當日國際金價抵扣加工費用。
記者發(fā)現(xiàn),,在網(wǎng)絡上“打金”經驗的分享中,,也出現(xiàn)了不少“爆雷貼”。有博主分享了“打金”被坑的經歷,,大多數(shù)問題集中在含金量減少,、耗損過大、成品工藝粗糙等問題,。對此有業(yè)內人士表示,,避免此類消費糾紛的辦法非常簡單,首先消費者要選擇正規(guī)的金工制作單位,,并且最好在匠人加工的過程中全程監(jiān)督,,在“打金”的過程中重點關注克重和純度并保留好消費憑證,在收到黃金飾品后要求商家或自行去國家權威的黃金珠寶檢測機構進行二次復檢,通過科學的檢測數(shù)據(jù)證明黃金首飾的含金量,。
(責任編輯: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