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似乎很難避免被紙張割傷,。
雜志,、信件和書籍都隱藏著能輕微割傷人皮膚的潛力。但其他類型的紙張,,如薄面巾或用于明信片的較厚紙張,,則不太可能造成這種傷害。
人們一直不知道紙張割傷是如何發(fā)生的,,皮膚不是應該比厚度只有幾微米的紙漿纖維素更堅固嗎,?
現(xiàn)在,來自丹麥技術大學和挪威奧斯陸大學的科學家,,終于揭示了某些紙張更容易割傷手指背后的物理原理,。
科學家收集了不同的紙制品,,包括紙巾、雜志,、書頁,、打印紙、照片和名片等,,并在彈道明膠板上測試了每種紙張的切割能力,。彈道明膠是一種專門用于模擬人類和動物肌肉組織的材料。
他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呢,?
原來,,紙張割傷是切割和彎曲之間微妙平衡的結果。初步數(shù)據(jù)顯示,,太薄的話,,紙會緊貼皮膚,。太厚的話,,就無法施加足夠的壓力來切割。垂直向下施加壓力比以一定角度切割更不容易造成傷害,。
科學家還發(fā)現(xiàn),,一張薄紙發(fā)生切割之前往往會先彎曲。明信片等較厚的紙張就像鈍刀片,,無法將足夠的力集中到一小塊區(qū)域,,因此無法切割明膠。
那么,,哪種紙最危險,?這篇發(fā)表于《物理評論E》的報告稱:約65微米厚的紙張最容易實現(xiàn)切割。
從實際應用來看,,用于點陣式打印機的紙張可能是最危險的紙張,。幸運的是,這種紙張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少使用了,。雜志紙緊隨打印紙之后,,也具有割傷皮膚的風險。
這一研究結果衍生出一款3D打印工具——“紙砍刀”,。這個工具作為一次性刀具使用,,能切黃瓜、辣椒,、蘋果甚至雞肉,,有望成為一種新型廚房工具。
(編輯:月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