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能源"是智慧城市發(fā)展之基

  來源:中國青年網苗連生2017-08-04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近日,,國家能源局公布了首批55個"互聯(lián)網+"智慧能源(能源互聯(lián)網)示范項目,。其中包括12個城市能源互聯(lián)網綜合示范項目,、12個園區(qū)能源互聯(lián)網綜合示范項目,。城市與能源,,再次成為我國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關鍵詞,。

近日,,國家能源局公布了首批55個"互聯(lián)網+"智慧能源(能源互聯(lián)網)示范項目,。其中包括12個城市能源互聯(lián)網綜合示范項目,、12個園區(qū)能源互聯(lián)網綜合示范項目,。城市與能源,再次成為我國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關鍵詞,。

我們之所以建設城市,,或者城市之所以成為人類聚集的終極形式,原因就在于,,它是資源匯聚的平臺,,能夠極大提升人類的核心競爭力--效率。

但問題在于,,當城市為了滿足我們對更高效率的渴望而日益龐大,、復雜時,城市本身的效率卻在不斷下降,。有機構預計,,到2045年,全世界65%-70%的人口將會居住在城市里,。全球人口超過1千萬的超級都市將會從2016年的28座增加至2030年的41座,。這無疑將給城市的交通、食物、水源,、污水處理,、公共安全,以及最關鍵的能源供給,,帶來空前巨大的壓力,。換句話說,在奔向百億的全球人口面前,,我們的城市,,將面臨一項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如何應對?答案是借助合適的工具,,提升城市運行的效率,。

一切效率的提升,都有賴于先進工具的出現(xiàn),。解決未來城市危機,,同樣需要新的工具:它既熟知城市每一個街區(qū)、每一棟建筑的過去與現(xiàn)狀,,也能洞悉城市每一個領域,、每一個人、每一秒鐘發(fā)生的變化,,更能夠及時,、精確、合理地將資源加以估算,、分配與回收,。

這個工具,就是智能,。在智慧城市中,,人們將對城市的運轉施加前所未有的精細管理:通過人工智能、大量傳感器和無線網絡,,不同的設施互聯(lián)互通,,整個城市的能源成本被大大降低。最終實現(xiàn)減少污染,、節(jié)能環(huán)保,、提高安全,讓居民安逸地生活,、高效地工作,。

不過,智慧城市或許將有千萬種形態(tài),,但必定有著相同的基礎--"智能+能源",。

從鉆木取火,,到蒸汽時代的燃煤,再到石化時代的電力,,能源如同人的血液,,是城市有機體發(fā)揮功能的保障。在過去幾千年間,,能源依靠數量的增長,,完成了功效輸出上的升級換代。未來,,在能源存量和供給日趨緊張的條件下,實現(xiàn)定量下的精細利用,,是每個城市必須完成的任務,。

幸運的是,互聯(lián)網技術的發(fā)展,,人工智能的興起,,新能源的成熟,不斷降低著這個問題的難度,。

在智能的幫助下,,人們可以使用探測系統(tǒng)實時監(jiān)視城市用電數據,通過智能電網自動調整配電設置;利用由新材料和新設計技巧所建的智能建筑,,來提高空調和照明系統(tǒng)的效率,,減少能源浪費;屋頂太陽能板、小型風力發(fā)電機,、地熱發(fā)電,,以及其他可再生資源提供干凈的電力等。

" 智能+能源"也為新能源產業(yè)的真正破局,,創(chuàng)造了空間和途徑:將光伏,、風電、地熱等尚無力單獨提供能源支撐的新能源,,因地制宜地整合到一座城市的能源結構中,,利用智能系統(tǒng)加以精準調配,讓新老能源揚長避短,,峰谷互補,。

未來,"智能+能源",,絕不是某一個地方或城市的特色,,而是城市建設的標準與基礎。未來,,或許也不再有房地產商,、能源供應商,、裝備制造商等等的區(qū)別,取而代之的,,將是深刻理解并掌握智能與能源關系,,并具備整體設計與建設能力的城市發(fā)展商。(編輯:宇強)


 

免責聲明:

1,、本網內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