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歲的張兵站在記者面前,,正煥發(fā)著壯年男人的光彩,。
從2010年到2012年,連續(xù)三年,,筆名"小橋老樹"的他通過每年百萬元以上版稅榮登作家富豪榜榜單,。2010年和2011年,《侯衛(wèi)東官場筆記》兩次入選《廣州日報》評選的中國圖書勢力榜,。2012年,,《侯衛(wèi)東官場筆記》榮獲浙江省作協、中國《文藝報》等單位聯合評選的西湖·類型文學雙年獎銅獎,。
張兵謙虛地告訴廣州日報記者,他自己連個“官”都算不上,,頂多是一個“小吏”,。他更喜歡稱自己的小說為“社會小說”,而不是“官場小說”,。
近日,,張兵正為自己的新書《巴州往事》而奔波在北京等各大城市。此時,,他的身份是一個網絡暢銷小說作家,。而他另一個鮮為人知的身份,則是一名副處級的干部,。張兵曾擔任重慶市永川區(qū)市政園林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現為當地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
談成名小說
奮斗是主人公成功之道
廣州日報:你是靠《侯衛(wèi)東官場筆記》出名的,你自己怎么看這部小說?
張兵:所謂官場小說是以銷售為目的的分類,,從本質上來講,,我覺得自己寫的只是一部社會小說。只不過因為主人公的身份是一個公務員,,所以小說名字才叫做“官場筆記”,。實際上小說中涉及的人物形形色色,各種人都有,,有農民,、有企業(yè)家 ,、有做傳銷的,各個職業(yè)都有,。
廣州日報:當時網絡上是否有類似的小說?
張兵:沒有,。當時網上的“官場小說”,很多是穿越的寫法,,比如作者穿越回去進入官場,,利用他后來的知識改變命運的寫法,這是主流,。我寫的這部小說,,是純粹的紀實題材,沒有任何玄幻的痕跡,,更專業(yè)的說法,,就是小說里沒有改變主人公命運的“金手指”,奮斗就是他的成功之道,。
廣州日報:它被稱作是入行公務員必看的小說,,甚至是“教科書”,你怎么看?
張兵:我認為它不只是公務員要看的“教科書”,,而是所有年輕人入行的“教科書”,。因為所有“商場”、“官場”以及其他行業(yè),,它們的文化基因都是一樣的,,處事的思路和辦法都是一樣的,只不過各有各的地域和行業(yè)特點,。它解決的是年輕人入職碰到的問題,,這些問題都是有共性的。
談小說創(chuàng)作
到了不得不改變的時刻
廣州日報:之前有媒體報道,,說你最初寫網絡小說,,是為了給孩子掙奶粉錢?
張兵:是的。大學畢業(yè)后,,我夫人被分配到了北碚區(qū),,我被分配到了永川區(qū),中間有兩個小時的車程,,因為兩地分居,,她就辭職了,來到我這邊,,但她做生意又虧了,,這時恰好又懷上了小孩。我當時在政府機關工作,,一個月的工資只有一千三四百元,,有一個吃奶粉的小孩,,老婆又在哺乳期,不能出去工作,,這點收入怎么辦嘛?
我就想用合法的手段賺錢,。當時我看到,一個小說網站宣傳,,一個網絡作家寫小說一年能掙一百萬元,,我就動了寫網絡小說的心思。這些錢在政府機關是不可想象的,。>>盤點"明星官員"政治愿望:生進中南海 死入八寶山
廣州日報:你當時在什么機關工作?
張兵:在政法委,,之后就到了園林局,此前我也在基層待過,。
廣州日報:寫網絡小說,,每個月可以掙多少錢?
張兵:當時我還在上班,每天不能保證更新小說,,所以訂閱不是很多,,但每個月也能拿到三四千元。這已經比我的工資高多了,。我寫小說比較晚,,年紀比較大,已經35歲了,。之前一點都沒有從事過文字工作,但接觸到了大量的人和事,,有了一定的人生閱歷,,這成了我的優(yōu)勢。
此外,,我的寫作經歷和網絡小說發(fā)展也是一致的,。我是從小說網站發(fā)展階段進入的,當時網上就有訂閱,,小說可以通過網絡收費支撐,。此后,小說網站進入資本階段,,大量資本進入后,,伴隨而生的就是IP熱。
廣州日報:你寫的第一部小說是什么題材?
張兵:第一本小說是一本穿越小說,,叫《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后來發(fā)現,盡管穿越小說并不是我的特長,,但它還是被評為那幾年比較有代表性的穿越小說之一,。
我寫的小說是在一個比較冷的朝代,,對唐末宋初的這段歷史,大家的認知并不高,。
談小說“大賣”
是真實而不是“詭計”
廣州日報:《侯衛(wèi)東官場筆記》火起來是在什么時候?
張兵:我寫了一年半的《侯衛(wèi)東官場筆記》后,,就發(fā)現這部小說已經火起來了。當時是2010年,,搜索引擎會發(fā)布網絡小說搜索榜,,“侯衛(wèi)東”已經排進前十。它實際上是改變主人公命運的一部小說,,改變命運是擺在不少年輕人眼前的問題,,你要生存,就要改變命運,。
廣州日報:你的筆觸還是非常細膩的,。
張兵:我的母親是一名語文老師,我們小時候最煩她說的一句話就是,,無論到什么地方去玩,,她一定會吩咐說:“好好觀察,回來寫個日記,?!碑敃r我最討厭這句話了,讓我們玩都玩不盡興,。
但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日記寫作對后來的小說創(chuàng)作還是起了一定的作用。
廣州日報:你覺得自己的小說為何能在眾多網絡小說中脫穎而出?
張兵:真實,。>>男子身邊人被騙寫40萬字小說鞭撻:受魯迅影響深
因為我有著比較豐富的基層經驗,,我寫的故事就是發(fā)生在基層的那些事。大家喜歡它也是因為它真實,,我沒有去評判,,只是把它們講出來罷了,是相對客觀地講述,。
我這本書寫的就是時代的變遷和人物的命運,。所以,我一直不承認這是一本“官場小說”,。它寫的是一個時代,,只不過人物是一個公務員。
我寫的那些東西很多都是“吏”的事,,還到不了“官”,。很多人讀我的小說,一定是感受到了人物的命運,,才會喜歡,。 大家對我的“創(chuàng)業(yè)”很支持,。
談文化“母體”
這是每個作者的局限
廣州日報:你是什么時候上大學的?
張兵:1992年,所以我所有小說主人公的背景,,都是20世紀90年代初期,。那段時間,剛好是我的青春時代,,是我工作開始的時間,。每個作者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時間和空間上有局限,,這是無法回避的,。
換句話說,每個作者都有寫作的“母體”,,“母體”由時間和空間構成的,,既是“母體”又是局限。每個作者,,都有他最鐘情的地域和時間,,如果作者能夠完全超越地域和時間,那他一定是一個很偉大的作家,,這很難得,。
應該說,“巴蜀”就是我的文化“母體”,。
廣州日報:你初入公務員隊伍,,是不是和自己想象的一樣?
張兵:我父親在監(jiān)獄工作,我知道公務員這種體系,,是不可能讓自己發(fā)財的,。我思考的是,能夠用合法正當的手段,,用自己的能力去改變家庭的狀況。我就想到利用業(yè)余時間寫作,。幸運的是,,一寫就成功了。
廣州日報:如果現在再寫“侯衛(wèi)東”,,是否還能夠獲得過去的成功?
張兵:這不是時代的問題,,是人的問題。又經歷了這么多年,,我不可能寫出和當時一樣的作品,,有可能寫得比當時好,也有可能寫得不如當時,。如果寫的一樣,,放在這個時代,,我覺得作品還是會獲得成功。文化的基因,,是深入到人們的骨髓的,,可能人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
廣州日報:你寫作都是在上班回到家之后才寫嗎?
張兵:全部都是,。我所有的業(yè)余時間都在寫作,,不打牌、不跳舞,、不唱歌,、不抽煙、不包二奶,,我沒有時間,。我的業(yè)余生活,就是寫作生活,。
廣州日報:以前單位知道你在創(chuàng)作小說嗎?
張兵:以前不知道,。但2010年,我上了作家富豪榜榜單,,單位就知道了,。
談調職文聯
是我主動申請去那兒的
廣州日報:單位知道了你寫小說,對你是否有影響?
張兵:沒有太大的影響?,F在是個多元的社會,,人們的包容性已經很強了,他們對我的“創(chuàng)業(yè)”,,更多是持贊賞的態(tài)度,,不會覺得我很古怪。
廣州日報:你從園林局副局長,,調到文聯是什么原因?
張兵:我到文聯是做黨組成員,、副主席,也是副處級,,算是平調,。這是我個人的意愿與組織需要結合的決定。
其實調動的主要原因,,是我自己主動申請的,。因為在職能部門,事情太繁雜了,,占去了我很多時間,,而我個人覺得,自己是一個很平庸的副局長,但是,,作為一個專寫巴渝地區(qū)小說的作者,,是很優(yōu)秀的。我覺得應該把我放到價值更大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