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屠岸逝世,,享年94歲

  來源:澎湃新聞2017-12-18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屠岸先生是著名的詩人,、作家,、翻譯家,、出版家,1923年生于江蘇省常州市,,原名蔣壁厚,。自幼家學深厚,并受母親影響熱愛詩歌和文學創(chuàng)作,。

2017年12月16日下午5點,,著名詩人、翻譯家,、出版家,,人民文學出版社原總編輯屠岸先生,,在京逝世,享年94歲,。

詩人屠岸逝世,,享年94歲

屠岸近照

屠岸先生是著名的詩人、作家,、翻譯家,、出版家,1923年生于江蘇省常州市,,原名蔣壁厚,。自幼家學深厚,并受母親影響熱愛詩歌和文學創(chuàng)作,。他從少年時代開始寫詩,,到現(xiàn)在八十年筆耕不輟。歷任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文藝處干部,,華東文化部副科長,,《戲劇報》編輯部主任,人民文學出版社總編輯,,編審,;中國作家協(xié)會第四屆理事,第五,、六、七屆名譽委員,;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2011年11月,獲得“2011年中國版權產業(yè)風云人物”獎,。

2016年,,在人民文學出版社成立65周年茶話會上,屠岸作為人民文學出版社原總編輯做了發(fā)言,,他回憶說:“人文社是我的家,。當年我在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我很希望調到人文社來,。到了文革中期1973年,,我們從干校回到北京,,天上掉下餡餅,,我沒有做任何活動,分配組讓我到人文社來做現(xiàn)代文學編輯部的主任,,從此改變了我后半生的生活軌跡,?!?

在茶話會上,屠岸說,,“一個國家如果只有物質文明而沒有精神文明,,這個國家是要亡國的。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真理,。人文社對祖國的貢獻就是把精神文明貢獻給中國人民,貢獻給廣大的讀者,。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同仁們應該感到自豪,。人文社的同仁們謙虛謹慎、努力前行,,他們還在努力工作,,繼續(xù)為中國人民提供精神食糧做出貢獻?!?

詩人屠岸逝世,,享年94歲

屠岸先生一生著述豐厚,有詩集《萱陰閣詩抄》《屠岸十四行詩》,、《啞歌人的自白》《深秋有如初春》《夜燈紅處課兒詩》,,散文詩集《詩愛者的自白》,文化隨筆《傾聽人類靈魂的聲音》,,文學評論集《詩論·文論·劇論》,,散文集《霜降文存》,口述自傳《生正逢時》等,。

詩人屠岸逝世,,享年94歲

《屠岸詩文集》書封

2016年3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8卷本的《屠岸詩文集》,,將上述作品集悉數(shù)收入,,同時又整理收入了大量集外散篇作品。還收入了屠岸先生早年為躲避戰(zhàn)亂而與家人輾轉遷徙的逃難實錄《漂流記》,。全書共260多萬字,,可以說是屠岸先生除翻譯之外的文學寫作匯總性文集。

在《屠岸詩文集》的前言里,,屠岸女兒章燕這樣評價自己的父親:“真善美是莎翁十四行詩主題最集中的代表,,真善美也是父親一生不懈追求的鵠的。在他的詩中,,在他的文里,,我們看到的、感悟到的,,無不是他對永恒的至真至善至美的崇尚和追尋:真是他的坦蕩,,他的誠摯,,他的磊落;善是他對人的善解和寬厚,,對人生,、對生命、對祖國,、對親朋的摯愛,;美是他的謙慎之風,他的矜持與飄逸,,他高潔的心靈,。對真善美的追求使他的一生雖經歷坎坷,卻永不卻步,,雖命途多舛,,卻老而彌堅?!?

屠岸1940年代初正式從事詩歌創(chuàng)作,,收在《深秋有如初春——屠岸詩選》中那首寫于1941年的《參與商》,是今天能見到的他第一首新詩,。詩歌評論家駱寒超認為,,屠岸是從1940年代迄今這一長段新詩史的見證人。

詩歌評論家,、北京大學教授謝冕常拿屠岸和他同樣敬重的牛漢先生相比,,“他們是互相敬重的親密的朋友,但他們又是性格迥異的人,。牛漢先生耿直,、率性、正氣凜然,,有北方人的豪放甚至‘粗礪’的一面。但是相識久了,,就會發(fā)現(xiàn)牛漢先生的剛中有柔,,他的溫情和柔軟的一面是深藏不露的。同樣,,屠岸先生則是柔中有剛,,而他的剛,也是被他外顯的柔所遮蔽了——他信守的人生準則是堅定的和‘不可侵犯’的”,。

詩人屠岸逝世,,享年94歲

在謝冕看來,屠岸也是為數(shù)很少的既寫新詩又寫舊詩的詩人之一,,至于先生(用常州話的)舊詩吟誦,,已是業(yè)內一道漂亮的風景,。屠岸先生還是一位杰出的翻譯家,對莎士比亞和濟慈的翻譯,,成就尤為卓著,。

今年1月13日,周有光先生逝世,。第二日原定北京站的慶生會已完全是追思會,。屠老師是周有光先生表弟,追思會上,,他說趙元仼先生,、周有光先生與他都非常喜歡、并且會吟唱“常州吟頌調”,。他情不自禁地吟唱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小編與屠岸先生十年前在老舍茶館中秋詩會有一面之緣,猶記得先生以常調吟誦兩首唐詩,,并與小編一家合影,、交談……

不見先生已十年,忽聞噩耗淚潸然,。慈眉笑貌揮難去,,吟誦聲聲在耳邊

先生一路走好,!

(編輯:李月)




 

免責聲明:

1、本網(wǎng)內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wǎng)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wǎng)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